趙孝梅,何 燕,張 婷,鄧 婕,吳昌學,禹文峰,官志忠
(貴州醫科大學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貴陽 550004)
?
貴州荔波布依族與水族人群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頻率調查*
趙孝梅,何燕△,張婷,鄧婕,吳昌學,禹文峰,官志忠
(貴州醫科大學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貴陽 550004)
[摘要]目的了解貴州省荔波縣布依族、水族人群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頻率。方法分別對貴州省荔波縣布依族(726人)、水族(163人)3代以內無血緣關系的個體采用玻片快速凝集法進行ABO血型檢測。結果荔波縣布依族、水族群體ABO血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布依族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為O>B>A>AB,基因頻率均為r>q>p (r=0.676 9、q=0.176 7、P=0.146 4),民族指數小于1(0.842);水族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為O>A>B>AB,基因頻率為r>p>q(r=0.522 6、q=0.104 0、P=0.164 7),民族指數大于1(1.529)。結論貴州省荔波縣布依族、水族的ABO血型分布與貴州省其他地區同一民族群體的分布規律一致。遺傳距離分析提示ABO 血型分布存地區性和民族性差異。
[關鍵詞]ABO血型系統;布依族;水族;荔波縣;遺傳距離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荔波縣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緊鄰廣西壯族自治區,總面積2 431.8平方公里,少數民族人口14.51萬人,占總人口的92%以上,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布依族、水族、苗族、瑤族等。ABO血型系統是人類最主要的一個血型系統,它與臨床上特別是安全輸血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研究發現,雖然血型具有終身不變的性質和遺傳多態性,但血型的分布還是會隨著種族、地域及人群遷移的不同而有所改變[1-4]。本研究對荔波縣的布依族和水族兩個少數民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將有助于了解該地區布依族和水族的民族起源及其遺傳構成,進一步為人類群體遺傳學、人類學提供一些基礎資料。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調查對象均來自少數民族聚居的貴州省荔波縣玉屏鎮(福利村、水甫村、堯排村)和朝陽鎮(板麥村、岜馬村),各研究對象之間無直接的血緣關系,不分性別、年齡隨機抽樣,其中布依族個體726人(男312人,女414人)、水族個體163人(男64人,女99人),年齡10~90歲,平均(49.38±18.00)歲,所有調查對象均知情同意。
1.2試劑抗-A,抗-B試劑盒由合肥東南醫學科學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1.3方法每位受檢者抽取靜脈血0.5 mL,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冷藏保存,24 h內采用玻片直接凝集法進行檢測。
1.4統計學處理根據血清學分型結果,按文獻[5-6]的方法分別計算A、B、O基因頻率p、q、r及4種血型(O、A、B、AB)的期望值,用χ2檢驗比較表型分布的期望值與觀察值是否符合Hardy-Weiberg平衡。ABO血型分布差異比較使用SPSS19.0 軟件包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民族指數計算公式為:(A+AB)/(B+AB)。遺傳距離的計算參照文獻[6],最后采用MEGA6.06軟件NJ法構建聚類分析圖。
2結果
2.1ABO血型分布特征經χ2檢驗,布依族和水族ABO血型表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布依族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為O>B>A>AB,基因頻率為r>q>p;而水族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則為O>A>B>AB,基因頻率為r>p>q,詳見表1。
2.2本文與國內報道的其他少數民族的ABO血型系統的表型分布及基因頻率分布的比較荔波布依族的ABO血型分布規律和黔西布依族、黔南布依族、中國布依族、荔波漢族、貴州漢族、中國漢族、黔東南侗族、中國苗族、中國壯族、中國傣族基本一致:基因頻率均為r>q>p,民族指數小于1,表型分布特征為O>B>A>AB。而荔波水族則和三都水族、黔南水族、中國水族、中國仡佬族、中國毛南族的ABO血型分布規律相似:基因頻率為r>p>q,民族指數大于1,表型分布特征為O>A>B>AB,具體見表2。荔波布依族、水族和其余各民族群體之間遺傳距離的比較,詳見表3、圖1。

表1 貴州荔波布依族、水族ABO血型系統分布情況

表2 多個民族比較ABO血型的表型頻率、基因頻率、民族指數及表型分布特征

表3 18個少數民族群體之間的遺傳距離(×10-4)

續表3 18個少數民族群體之間的遺傳距離(×10-4)

圖1 荔波布依族、水族與其他16個民族
3討論
在此次調查研究中筆者觀察及記錄了貴州荔波縣布依族726人和水族163人的血型,結果經Hardy-weinberg吻合度檢驗,各表型觀察值與期望值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調查結果可靠。文獻[14]指出我國ABO血型分布規律按省區主要分4型:分別為華南型(O>B>A)、華北型(B>O>A)、華東型(O>A>B)、華中型(A>O>B)。本研究中,貴州荔波縣布依族和水族兩個人群的ABO血型分布規律均顯示具有較高的O基因頻率,具有南方人群典型的特征[5]。布依族人群的ABO血型具體表現特征為O(45.73%) >B(27.13%)>A(22.04%) >AB (5.10%),屬于華南型,這與我國ABO血型的省區分布規律一致。而貴州荔波縣水族人群的ABO血型表現特征為O>A>B>AB,屬華東型,這與省內其他地區的研究結果相符[8-9],推測其可能與水族起源于華東地區的學說有關[14]。
將荔波布依族、水族與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群體ABO血型基因頻率進行聚類分析:不同地區的同一少數民族人群比較,結果顯示,荔波布依族與中國布依族遺傳距離較近,其次是黔南布依族、黔西布依族;荔波水族則與黔南水族遺傳距離最近,其次是中國水族和三都水族。本研究中的荔波布依族與同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中的中國布依族、壯族、傣族、毛南族聚在一起,而荔波水族與其余少數民族群體比較則自成一支,這與文獻[8,10]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本研究中水族群體樣本數太少所致。
黔南荔波地區布依族、水族與貴州省其他地區血型表型分布基本一致[7-9]。但各地區的同一民族之間又具有一定的遺傳距離,說明在民族的進化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遷移、融合等歷史事件可能最終會造成了ABO血型分布存在地區性的差異。
貴州黔南荔波縣是少數民族聚居地,由于特殊的民族文化,現在在當地禁止異族通婚、近親結婚的現象依然存在。因而該研究得到的研究數據對反應該人群的遺傳特性具有一定的優勢性,從而為完善人類群體遺傳學提供一定的基礎資料。
參考文獻
[1]劉素敏,王紅.烏魯木齊市人群ABO和Rh血型分布調查[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2011,24(2):235.
[2]方成江,陳曉發,羅勇,等.滇南6種少數民族與漢族Rh血型分布及基因頻率調查[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0,16(10):61-62.
[3]李鎣玲,莫鮮春.124 805名壯族無償獻血者ABO及Rh血型分布調查[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7(4):645-646.
[4]古麗巴合提,邱芬,文新貞,等.新疆奎屯市哈薩克族人群ABO、Rh血型分布及基因頻率調查[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9):137.
[5]趙桐茂.人類血型遺傳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351-352.
[6]顏桂利,江劍平,黃鍵,等.福建漢、畬、回族ABO血型分布的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10(1):106-111.
[7]齊曉嵐,單可人,謝淵,等.貴州黔西縣少數民族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頻率調查[J].人類學學報,2003,22(4):345-348.
[8]任光祥,段書剛,余躍生,等.黔南布依族、苗族和水族人群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頻率[J].人類學學報,2007,26(4):325-328.
[9]覃筱燕,張淑萍,楊林,等.貴州三都地區水族人群ABO血型分布[J].人類學學報,2004,23(2):169-171.
[10]趙艷,單可人,齊曉嵐,等.黔南荔波少數民族及漢族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頻率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3):234-235.
[11]龍友國,黃文強,余躍生,等.中國56個民族ABO血型分布[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10,31(1):22-25.
[12]萬昌發,鄭周英,許玉英,等.貴州5個少數民族的血型分布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01,14(3):178-180.
[13]彭德仁.中國漢族人ABO血型的分布[J].中國輸血雜志,1991,4(1):20-23.
[14]王衛紅.侗、水、仫佬、毛南族異同考釋[J].學理論,2010,52(24):153-154.
An investigation on ABO blood type distribution and gene frequency of Buyi,Shui ethnic populations in Libo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Zhao Xiaomei,He Yan△,Zhang Ting,Deng Jie,Wu Changxue,Yu Wenfeng,Guan Zhizhong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Guiyang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ABO blood type distribution of Buyi and Shui ethnic populations in Libo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MethodsTotally 726 Buyi and 163 Shui individuals who were unrelated within three generations were detected ABO blood stype with glass-clotted method.ResultsThe ABO blood type distributions in the Buyi and Shui ethnic populations both were in line with the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The Buyi ethnic population ABO phenotypic distribution and gene frequencies were O>B>A>AB and r>q>p (r=0.676 9,q=0.176 7,P=0.146 4) and the national index was 0.842;while the Shui ethnic population ABO phenotypic distribution and gene frequencies were O>A>B>AB and r>p>q(r=0.522 6,q=0.104 0,P=0.164 7) and the national index was 1.529.ConclusionThe Buyi and Shui ethnic populations′ ABO blood type distribution in Libo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same ethnic populations in other regions of Guizhou Province of the same ethnic groups.The genetic distance analysis prompts that the regional and ethnic differences exist in ABO blood type distribution.
[Key words]ABO blood-group system;Buyi ethnics;Shui ethnics;Libo county;genetic distance
doi:·論著·10.3969/j.issn.1671-8348.2016.09.002
*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13BAI05B03)。
作者簡介:趙孝梅(1989-),碩士在讀,主要從事疾病分子生物學研究?!魍ㄓ嵶髡撸珽-mail:annieheyan@gmc.edu.cn。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09-1156-03
(收稿日期:2015-09-25修回日期: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