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津,羅亞玲,周雪晴,萬素馨
(重慶醫科大學醫學信息學院 400016)
?
中國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
周天津,羅亞玲△,周雪晴,萬素馨
(重慶醫科大學醫學信息學院400016)
[摘要]目的運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中國先天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以期為中國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研究和預防提供參考。方法通過中國生物醫學文獻、知網、維普、萬方等中文文獻數據庫檢索2005~2015年相關文獻,對文獻進行篩選、信息提取、質量評價,應用Stata12.0軟件進行合并分析。結果共納入37篇文獻;包括全國20省(市、區)、病例組8 588例、對照組12 479例;納入21個危險因素(5個孕前因素、16個孕期因素)。結論21個危險因素包括4個孕前因素,15個孕期因素,尚不能確認危險因素2個。前3位的危險因素及其OR值和95%CI為:孕期糖尿病5.80(2.72~12.37)、孕期接觸職業危險因素5.14(3.30~8.00)、孕前孕婦高齡4.96(1.45~16.97),尚且不能認為是危險因素及其OR值和95%CI為:孕前體質指數高1.32(0.99~1.75),孕期住所離馬路近1.36(0.50~3.71)。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晃kU因素;病例對照;Meta分析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簡稱先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心臟血管連接處和心臟外血管畸形,是常見的出身缺陷。2005年以來,我國每年新增CHD患兒10多萬,其發病率已持續位居我國出身缺陷首位,并已成為5歲以下兒童的首位死因。由此可見,CHD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疾病,嚴重影響家庭和社會的發展,是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1]。截至目前,雖然學者們一致認為CHD的發生是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單獨作用,或者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但是,國內外對于CHD的致病原因和致病機制尚未達成統一認識[2]。并且我國各地關于CHD環境危險因素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果尚不一致,有待學術界的進一步統一優化認識。在上述背景下,本研究運用Meta分析的方法,收集全國各地2005~2015年的研究數據,歸納合并CHD的危險因素,以期為CHD的病因研究和預防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文獻檢索(1)檢索策略:以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CHD、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等檢索詞進行組合檢索;(2)檢索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CBM)、知網(CNKI)、維普(VIP)、萬方(Wan Fang)等中文數據庫;(3)檢索范圍:2005~2015年,國內已發表的中文文獻。
1.2文獻篩選
1.2.1納入標準(1)發表時間:2005~2015年;(2)研究設計:病例對照研究;(3)研究對象:CHD病例組和非CHD對照組;(4)研究內容:CHD發生的環境危險因素。
1.2.2排除標準(1)綜述性文獻;(2)非病例對照研究;(3)無OR值及其95%CI;(4)非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5)數據不合理。
1.2.3文獻篩查按納入、排除標準,由2名人員獨立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篩查。
1.3質量評價選擇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量表作為質量評價工具,它是病例對照研究最推薦的。滿分為9星級。
1.4資料摘錄由2名人員獨立進行資料摘錄,摘錄的內容為:編號、第一作者、發表年份、設計類型、病例組、對照組、研究地區。
1.5統計分析
1.5.1分析軟件選擇Stata12.0為分析工具,合并分析21個危險因素的OR值、95%CI、P值。
1.5.2異質性分析以P值和I2為標準,對異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估。
1.5.3發表偏倚分析選擇Begger、Egger法來評估發表偏倚。
1.5.4敏感性分析對每一個危險因素選擇固定或者隨機模型,觀察合并OR值和95%CI與合并文獻的危險因素OR值和95%CI,進行敏感性分析。
2結果
2.1文獻檢索結果文獻檢索和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文獻檢索和篩選流程
2.2文獻質量評價37篇文獻包括全國20個省(市、區),病例組8 588例,對照組12 479例。按NOS量表評價,37篇文獻星級為7~9級。
2.3統計分析結果
2.3.1危險因素合并森林圖對3篇及其以上文獻報道的相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危險因素進行合并,共計納入21個危險因素。若P>0.10,無異質性,選擇固定效應模型;P<0.10,有異質性,若I2<50%,選用固定效應模型,若I2>50%,選擇隨機效應模型,見表1。
2.3.2發表偏倚分析對5篇及以上的合并文獻選擇Begger法或Egger法進行發表偏倚評估,所有評估文獻均未見發表偏倚。
2.3.3敏感性分析對21個危險因素分別進行相應的固定、隨機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21個危險因素的各納入文獻的OR值均在合并OR值的95%CI以內,說明納入模型的文獻一致性較好。
2.3.4統計分析總結21個危險因素合并文獻數量、合并模型、合并OR值及95%CI、P值、發表偏倚、敏感性分析見表2。

表1 合并文獻編號及模型
3討論
孕前和孕期已成為CHD發生的2個重要階段。孕前屬于懷孕的準備階段,孕早期的胚胎形成的2~8周屬于胎兒的心臟、血管生長發育階段[40],因而孕早期是CHD發生的高危時期。
3.1孕前危險因素5個孕前危險因素按順位依次為:體質指數高、孕婦高齡、患慢性病、丈夫飲酒、不良生育史,由于體質指數高的95%CI包括1,因而,尚且不能認為是危險因素,其余4個因素順位及可能病因見表3。
3.2孕期危險因素16個孕期危險因素按順位依次為:住所離馬路近、患妊娠糖尿病、接觸職業因素、生殖系統感染、接觸化學物、住新裝修居室、服用藥物、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燒、精神刺激、主被動吸煙、接觸農藥、接觸噪聲、孕婦飲酒、病毒感染、營養不良。由于住所離馬路近的95%CI包括1,因而,尚不能認為是危險因素,其余15個因素順位及可能病因見表4。

表2 合并危險因素

表3 孕前危險因素

表4 孕期危險因素

續表4 孕期危險因素
4結論
CHD的發生是多種復雜因素作用的結果,目前國內外關于CHD致病原因和致病機制尚未達成統一的認識。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對不同研究進行了匯總。本研究納入文獻37篇,包括全國20個省(市、區)、病例組8 588例、對照組12 479例,合并分析了危險因素21個,得到具體研究結論如下:(1)4個孕前危險因素順位為:孕婦高齡、患慢性病、丈夫飲酒、不良生育史。(2)15個孕期危險因素順位為:患妊娠糖尿病、接觸職業因素、生殖系統感染、接觸化學物、住新裝修居室、服用藥物、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燒、精神刺激、主被動吸煙、接觸農藥、接觸噪聲、孕婦飲酒、病毒感染、營養不良。(3)2個尚不能認為是危險因素為:孕前體質指數高、孕期住所離馬路近。(4)前3位的危險因素順位為:孕期患糖尿病、孕期接觸職業危險因素、孕前孕婦高齡。
本研究尚存在樣本數量和納入文獻質量等方面的不足,在后續研究中有待進一步優化,以完善對CHD的發生病因的認識,為遏制CHD的發生,對孕前和孕期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綜合預防提供科學參考。
參考文獻
[1]姚慧.先天性心臟病有關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7):637-640.
[2]Zen TD,Rosa RF,Zen PR,et al.Gestational and family risk factors for carriers of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in southern Brazil[J].Pediatr Int,2011,53(4):551-557.
[3]潘慶忠,劉世煒.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的統計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05,22(5):311-313.
[4]高莉潔,趙仲堂,李棟,等.先天性心臟病環境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2):161-162.
[5]仇小強,鐘秋安,曾小云,等.MTHFR基因、CBS基因、環境因素與先天性心臟病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7(3):260-263.
[6]譚梅娟,黃民主,李登清,等.孕早期環境因素與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6,23(5):427-430.
[7]袁雪,王惠珊,閆淑娟,等.10 665名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狀況監測結果和環境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6):781-783.
[8]王華義,景學安,李棟.環境因素對先天性心臟病影響的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7,28(5):338-340.
[9]鮑穎芳,孔祥清,錢煒,等.無錫地區學齡前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微循環,2007,11(4):271-274.
[10]侯佳,桂永浩,奚立,等.先天性心臟病環境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復旦學報:醫學版,2007,34(5):652-655.
[11]劉輝,王偉明,董巧麗,等.河北省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1):1496-1497.
[12]李有金,陳家華,陳永祥,等.寧夏南部山區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2009,31(10):882-884.
[13]劉鳳,陶芳標,嚴雙琴.父母環境因素暴露與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病因關系探討[J].臨床兒科雜志,2009,27(5):424-428.
[14]呂興,鄧慧延,廖偉強,等.先天性心臟病及其環境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22):2817-2819.
[15]羋靜,孟燦,賈賢杰,等.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1∶1配對病例對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0(8):894-896,901.
[16]梅瑾,王昊.圍產兒先天性心臟病影響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9):1181-1182.
[17]歐陽娜,羅家有,杜其云,等.先天性心臟病環境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6(2):159-164.
[18]趙光臨,江虹,潘任英.深圳市胎兒、圍產兒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3):5183-5185.
[19]陳金清,黃國忠,趙金樹,等.76例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環境危險因素對照研究[J].福建醫藥雜志,2011,33(3):39-41.
[20]郭彥孜,張國成,蘇海礫,等.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初步研究[J/CD].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15):4406-4413.
[21]曹仲輝,李曼麗,羅家有,等.孕前期和孕早期疾病與先天性心臟病的病例對照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8):1413-1415.
[22]陳棱麗,鄭湘榕.先天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1):32-34.
[23]虞慧婷,楊青,韓明,等.2011年上海市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
環境與職業醫學,2012,29(10):608-611.
[24]張雪娟,趙志華,尤愛平,等.圍產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相關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21(9):86-88.
[25]許春華,田杰,呂鐵偉.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1∶1配對病例對照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38(3):283-288.
[26]魏磊,劉金華,朱偉,等.新疆伊犁州兒童先天性心臟病2∶1配對病例對照病因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3(1):78-82.
[27]張濤,黃河,李正直.寧夏地區先天性心臟病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3,35(6):683-686.
[28]聶志強,歐艷秋,陳寄梅,等.2004至2011年廣東省胎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1(8):704-708.
[29]張麗丹,包凌云,張麗,等.高危孕婦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4,22(6):98-99,138.
[30]白明輝,高曉宇,亢楊,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2):1862-1864.
[31]郭明,石靜云,易彬,等.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4,29(6):390-393.
[32]胡卉,劉珍,李小洪,等.孕早期非遺傳因素與先天性心臟病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1):3420-3424.
[33]李俠,謝勝男,王寅,等.圍孕期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的1∶2配比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9):1024-1027.
[34]陳靜,逯素艷,李煒,等.滄州市2003~2012年先天性心臟病非遺傳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臨床薈萃,2014,29(11):1285-1287.
[35]王海鳴,毛紅芳,榮荷花,等.上海市嘉定區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4,26(12):713-714.
[36]麥艷紅,韋春玲,潘潔,等.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5,23(3):76-78,118.
[37]鄒琳.浙江武義地區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5,23(1):89-91.
[38]袁靜泊,龔方戚,黃先玫,等.圍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發病及其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5,27(3):217-220,224.
[39]李玉哲,王晨虹,賴彩芹,等.孕早期環境因素對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5):742-744.
[40]Carmichael SL,Shaw GM.Maternal Life event stress and congenital anomalies[J].Epidemiology,2000,11(1):30-35.
Risk factor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China:a Meta-analysis*
Zhou Tianjin,Luo Yaling△,Zhou Xueqing,Wan Suxin
(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cs,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 in China by using the meta-analysis metho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tiology study and prevention of CHD.MethodsThe Chinese literature database such as CBM,VIP,CNKI,Wan Fang were retrieved from 2005 to 2015 for collect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s,then the collected literatures were screened,performed the information extraction,quality evaluation and merged analysis by using the Stata12.0 software.ResultsIn this study,37 articles were included,including 20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8 588 cases in the case group and 12 47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a total of 21 risk factors(5 pre-pregnant factors and 16 gestational factors) were included.ConclusionAll 21 risk factors include 4 pre-pregnancy factors,15 gestational factors and 2 factors which not be verified.The top 3 risk factors and their OR values with 95%CI were gestational diabetes 5.80(2.72-12.37),contacting the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5.14(3.30-8.00),advanced age before pregnancy 4.96(1.45-16.97).Not considering to be as the risk factors and their OR value with 95%CI are high body mass index before pregnancy 1.32(0.99-1.75),living near street during pregnancy 1.36(0.50-3.71).
[Key words]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case-control;Meta-analysis
doi:·循證醫學·10.3969/j.issn.1671-8348.2016.09.026
* 基金項目: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5BGL191);重慶市渝中區科技規劃項目(20110403)。
作者簡介:周天津(1986-),碩士在讀,主要從事醫學信息處理方面的研究?!魍ㄓ嵶髡?,E-mail:gilo@163.com。
[中圖分類號]R7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09-1240-04
(收稿日期:2015-09-17修回日期: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