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德羅·隆戈++李耀洋
新年的第一個早晨醒來,加拿大人馬特·林賽就受到了不小驚嚇:優步從他的信用卡扣了1114.71加幣(約合人民幣5600元)。這是怎么回事?除夕夜林賽確實有點喝高了,所以他沒注意優步APP上的標價。原來,因當晚需求量增加,優步提價至比平時高十倍的價格!比爾在沙發客(Couchsurfing)得到的教訓也十分昂貴:他那位“好心”的房東趁他睡覺的時候,將他的包翻了個遍,偷走所有值錢的東西,然后離開了。經歷更為慘痛的是記者扎克·斯通:他通過空中食宿租來一處位于德克薩斯州的房子,正是在院子里,他的父親被墜落的樹干砸中頭部,不幸離世。
這是2015年的幾個案例。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最近才開始認真采取措施。共享經濟讓普通人也能通過搭載服務和家庭住宿掙到錢,可也正因如此,才衍生出了共享經濟的陰暗面。
至今為止,歐洲一些大城市的出租車司機曾反抗過優步,其他地區的人們則大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然而,我們看到的也許只是表象。實際上,類似的服務不僅沖擊了行業勞動者,也影響了該服務的用戶。無論是服務的提供者還是消費者,都會發現自己身處一個缺少保障的環境中。因為,傳統的出租車和酒店受到有關部門的嚴格管控,至今仍遵循應有的原則,而共享經濟一上來就顛覆了以往的規矩,“逍遙法外”。優步和空中食宿是以純技術平臺的身份出現的,幫助用戶和服務提供者達成交易協議。交易的內容可以是車輛運載、房屋租賃,也可以是說不定哪天就出現的其他共享經濟產物——現在已經有幫忙找保姆或導游的手機APP了,大有取代實體商家之勢。就中介平臺而言,雇員和用戶保障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仍處于灰色地帶。
在美國,關于勞動雇傭的討論已相當深入。許多經濟學者和法律專家比較傾向于把這種服務稱為“零工經濟”(gig economy),而非“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簡言之,他們確立的是一種干小活兒(“零工”)的經濟,而不是分享式的經濟。可是說穿了,也是這么一回事:他們的經濟模式雖非基于分享的理念,但在實際操作中也沒有訂立合同。加州大學安妮特·伯恩哈特2014年的一項研究就闡述過這一點。而美國進步中心2015年的一份報告就此提出了批評意見。報告的其中一位作者是哈佛大學教授勞倫斯·薩默斯,他曾在克林頓和奧巴馬政府任職。
這些研究表明,當這些工作成為就業者的單一收入來源時,問題就會出現:人們得不到其他保障,比如退休金、工傷保險等,也沒有工會的保護。
為優步工作的司機已經開始抗爭。2016年6月,美國將啟動集體訴訟,尋求雙方簽訂合同,將司機從獨立的合作者轉變為雇傭員工。從最近的形勢來看,他們的處境比較有利。數據與社會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司機在優步強大的支配下十分被動。優步的計價方式就像一道催命符,迫使司機經常查看應用程序,又通過推送信息催促他們在高峰時期出車載客(因為此時的費用更高)。優步需要的時候會讓司機多工作,不需要的時候又沒活可干;而且,為了賺“評分”,司機還需要提供小吃和水;另外,優步會讓司機提前填寫未來幾個月希望工作的日期。如果司機不接受優步的要求,就有可能被開除。
另一個批評的聲音來自于消費者。優步似乎是在為人們篩選司機,但增加選擇的同時,風險也隨之增大。2013年,舊金山的一位優步司機就曾侵犯一名8歲女童。而優步一開始還拒不負責,后來才同意賠償。“作為用戶而言,這些服務就像‘黑箱一樣不透明。我們對決定價格的機制——也就是所謂的‘算法——完全陌生。而保證服務質量又關乎品牌,也在于溝通。”烏爾比諾大學社會學家喬萬尼·博齊亞·阿爾蒂爾尼總結道。
空中食宿也曾被迫賠償過幾次死亡或意外事件:在臺灣,一位女性因出租屋一氧化碳泄漏而窒息身亡;在阿根廷,一個美國人被房東的狗咬傷。
“像優步和空中食宿這樣的新企業的到來,迫使我們重新思考父輩那個時代就已存在的事物。或者說,出租車、酒店等面向公眾的特定服務是受公共監管的,可以有效避免風險和假冒偽劣。”都靈理工大學教授、互聯網權益的權威專家胡安·卡洛斯·迪·馬丁補充說。例如,優步堅稱對殘疾人無特殊照顧義務,這就與公共交通的有關條例相違背。
這個問題可大可小。丹佛大學法學教授南希·梁認為,這樣的服務與計價機制有歧視之嫌,可能傷及少數群體——因為平臺可以讓用戶和服務提供者給對方打分,打到最后就會剔除一些不受歡迎者,而這樣的評分并不能完全確保客觀性。哈佛商學院最近的一項實驗就證明了這一點:研究人員發現,在空中食宿平臺上,擁有非裔姓氏的用戶被拒的幾率比其他用戶要高16%。
最近,這些平臺也開始了自我調整,以期減少問題的出現。空中食宿設置了服務供應者的最低安全要求;優步則開始制定針對殘障人士的服務計劃。但是,相對于傳統服務而言,這些措施力度太小,讓人感覺只是平臺的“輕微讓步”。與之相類似,空中食宿也在意大利開始協調管理,上交酒店城市稅。
其實,我們面臨的最大風險在于,這些平臺的砝碼越來越多,已經足以撬動消費者和勞動者的權利。“而缺乏監管又使得這類服務形成壟斷。照這樣下去,要當司機不選優步都不行。”意大利商業互聯網的先行者、議員斯蒂凡諾·昆塔雷尼說,“應當制定有利于競爭的法律條文,就像電信業一樣,要做到全行業都遵守。如果實體和網絡事實上向用戶提供同樣的服務,那么就應當無差別對待。”
[譯自意大利《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