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宜(西安思源學院 工學院,西安 710038)
?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統方案設計
郭靜宜
(西安思源學院 工學院,西安 710038)
摘 要:當前交通擁堵問題已成為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已經威脅到城市生活的正常秩序,然而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管理系統構建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特別是管理系統的整合與集成應用不完善,對城市公共交通的穩定發展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需求為依據,研究構建了適合當前城市化進程需要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統,以此促進城市發展、社會發展及經濟發展,此對城市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統;方案設計
目前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中公共汽車、電車占主體,承擔了城市80%以上的客運量,根據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戰略的重點與內容,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統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系統的建設符合國家和交通部的政策與法規,標準和規范的要求;(2)系統具有兼容性,應基于交通運輸發展戰略,且具有模塊化的結構;(3)建成的系統有升級的空間,綜合協調公共交通系統的優化設計,城市建設、交通服務等系統的發展和設計;(4)確保高質量的系統,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充分考慮城市交通和經濟現狀;(5)系統是可行的,高科技和經濟有效的結合,應當能滿足城市交通管理的實際需求。
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工作中,將保證交通安全作為主要目的,通過智能管理,有效改善城市道路的利用情況,提高利用率,提升公共交通運輸能力,為公共交通使用人員與相關管理人員提供較大便利,進而構建城市公共交通信息服務平臺。
當前階段,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現象嚴重,通過交通管理系統的創建,對城市交通實行智能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效率,改善管理質量,對于城市交通擁堵狀況進行實時、準確掌握,并為道路使用者與管理者提供高效服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根據城市公共交通特征設計系統應當包含如下功能部分:(1)公共交通信息采集系統及其它交通信息導入系統,采用多種信息檢測技術和手段,采集點覆蓋全面,要求及時、準確的采集道路上的交通流信息,為交通管理控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2)交通管理綜合信息平臺,主要實現交通信息共享和服務整合,為相關部門提供交通信息;(3)道路交通指揮系統,采用實時交通數據,對道路交通擁擠情況給出評估,進行智能化交通控制,協同聯動各個子系統,保障道路交通的通暢;(4)交通事件管理系統,使用道路檢測線圈,事故視頻監控設備等,對道路交通事件自動檢測,減少交通事故對動態交通的影響;(5)干線誘導系統,通過發布道路擁堵信息和交通信息,對交通流的分布進行優化,平衡交通網絡壓力;(6)匝道控制系統,當快速路主線出現重大緊急事件或發生擁堵狀況時,可自動開放或封閉快速路匝道進行全面管理;(7)智能信號控制系統,強化道路信號控制,對控制系統進一步改善與優化;(8)停車誘導系統,將周邊停車場車位狀況進行全面公布,提高車輛進入停車場的效率,進而有效緩解路面擁堵狀況;(9)道路交通指揮系統,根據系統檢測的道路實時狀況,對道路上的交通車輛進行實時的管理指揮,保障道路的暢通。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統的實時數據信息由不同的數據采集設備進行采集,采集層主要包括:線圈采集系統,雷達微波車檢器采集系統等,實時采集的交通流數據及圖像數據通過通信網絡傳輸系統傳輸,經信息采集系統中心實時處理后上傳給中心數據處理系統。數據處理中心構成要包含通信服務器、計算服務器、視頻服務器及應用服務器等主要系統設備。總體系統層次應包含數據應用層、數據傳輸層、數據采集層,共三個層次。
交通管理綜合信息平臺設計將采集來的實時交通數據進行加工處理之后,把有用的交通信息實時的發布出去,實現交通信息的共享,提升服務水平,也能為相關部門提供交通信息。交通管理綜合信息平臺的設計結構如圖1所示。
通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逐漸建立健全綜合系統,對交通信息的接入、加工、存儲、查詢與公布等操作進行綜合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信息服務平臺體系通過模塊化、層次化的展現方式,進一步升級了體系架構。通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統的具體實施與有效利用,滿足不斷發展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需求,也能夠促進城市交通管理向綜合和智能化的方向轉型。
參考文獻:
[1]陸鍵,項喬君,馬永鋒等著.智能運輸系統(ITS)規劃方法與應用[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2).
[2]杜棟,龐慶華,吳炎等.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王笑京,張智文,齊彤巖等.中國智能運輸系統體系框架[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2.074
作者簡介:郭靜宜(1993-),男,甘肅山丹人,本科,研究方向: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