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對目前高校網絡教學綜合平臺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平臺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網絡綜合教學平臺的推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要加強宣傳與培訓,培養師生進行網絡教學的意識。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網絡課程的質量標準,合理設計網絡課程內容,積極探索多模式教學。這樣才能有效地推進網絡教學的開展,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
【關鍵詞】網絡教學綜合平臺 建設現狀 推廣應用
【基金項目】本文受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構建民族院?!木S一體教育教學信息化平臺的理論體系研究及實踐”(JYS2015013)、中南民族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基于THEOL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YX2015043)支持。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02-02
為了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推動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革,2012年中南民族大學引進了THEOL網絡教學綜合平臺。THEOL平臺集教學、管理、展示與評價于一體,支持網絡輔助教學、混合教學和在線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以下就以該校為例,對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及效果開展調查與分析。
一、THEOL網絡教學綜合平臺概述
“網絡教學平臺,又稱為學習管理系統,是在線學習與教學的支持環境。國內外網絡教學平臺很多,大致分為通用性平臺和專業性平臺兩大類”。通用性平臺又可分為商業平臺和開源平臺,商業平臺的典型代表有Blackboard(國外)、THEOL(國內),開源平臺的典型代表有Moodle、Sakai和Drupal等。
THEOL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由通用網絡教學平臺、研究型教學平臺、精品課程建設與評審平臺、教學播客平臺、教學資源庫管理平臺五個子系統構成。平臺設置有系統管理員、院系管理員、教師與學生四類用戶角色。針對不同角色的用戶,設置了不同的個性化空間。平臺為所有注冊用戶提供了多種交互工具,比如:網上論壇、教學博客、問卷調查等。
二、THEOL網絡教學綜合平臺應用現狀
(一)用戶與課程的基本情況
1.網絡教學平臺
截止2015年11月1日,平臺運行的基本情況如下:系統目前累積訪問人數3032825人;系統目前共有注冊用戶83127人;曾經登錄過系統的用戶21466人;學生用戶78986人;曾經登錄過系統的學生用戶20186人;教師用戶3628人;曾經登錄過系統的教師用戶1276人;系統中目前共有課程11189門;曾經被訪問過的課程5894門。
2.精品課程平臺
平臺共有精品課程187門,目前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2門,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12門,精彩一課4門。
(二)平臺訪問的整體情況
圖1 系統目前累積訪問人數圖2系統歷年訪問情況對比
從圖1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平臺的累積訪問人數增加了191萬。其中, 10月份增幅最大,相比9月份194萬的累積訪問人數,增長109萬,增幅達到56%。
從圖2可以看出:自從2012年正式開始使用平臺以來,平臺訪問人數增長趨勢明顯,尤其自2015年以來,在推進相關推廣措施以后,平臺的訪問人數急劇增長,相比2014年同期,新增訪問人數達212萬,增幅達369%。部分老師和學生已經持續在使用平臺。
從圖3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因為數據中心新數據導入關系,注冊用戶有少量增加,曾經登錄過系統的用戶穩步增長,新導入的用戶目前應用網絡教學平臺還需繼續加大宣傳和引導。曾登錄過平臺的人數占注冊人數的26%。
(三)師生使用的基本情況
從圖4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曾經登錄過系統的教師用戶數有小幅上升,曾登錄過平臺的人數占注冊人數的35%左右,部分老師已經開始應用教學平臺。
從圖5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平臺注冊學生用戶有少量增加,曾經登錄過系統的學生用戶數增長明顯,曾登錄過平臺的人數占注冊人數的20%左右,學生應用平臺進行學習的熱情還需任課教師帶動,學生信息化學習的意識還需強化。
(四)課程訪問的基本情況
從圖6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平臺課程數有所增加,曾經被訪問過的課程持續上升,曾被訪問過的課程占課程總數的53%左右,一半以上的課程被訪問過,信息化教學的推進出現良好態勢。
三、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從平臺部署以來,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無法回避。
(一)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的比例低
通過表2,可以看出2015年共有5271門課程存在選課學生,學生進入過的課程有2390門,占選修課程的45%,超過一半的課程未有學生進入,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的比例低。
(二)平臺上建設并投入使用的課程數量少,質量不高
表3 課程建設情況
通過表3,可以發現,在2015年存在選課學生的課程中,發布課程通知的課程只有62門,課程討論區發表主題的課程只有51門,占比均只有1%左右;添加資源的課程有219門,占比4%。可供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較少。
表4課程建設情況
從表4可以看出,添加了課程作業的課程有63門,上交作業的課程47門,只有少數教師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在線布置作業。已經有老師開始使用平臺發布課程問卷與進行探究主題研究。課程建設數量、廣度與深度有待進一步深化。
(三)教師應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的比例偏低
從圖7可以看出,2015年開設課程的1698位教師,只有258人進入課程,占比15%,尚有大部分教師未進入課程。而進入平臺課程的教師中,添加個人資源的18人,課程討論區發文的30人,布置課程作業的42人,批改課程作業的25人,發布課程通知的49人,發布課程問卷的18人,添加試題的19人,添加試卷的14人。應用平臺進行課程建設與組織教學的老師數量少。
四、解決策略
根據對現階段問題情況的統計分析,后續應該采取如下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宣傳,增強師生進行網絡課程學習的意識
在批量導入新用戶之后,通過通知公告或在某些會議上,動員新用戶使用平臺進行網絡課程學習,并且針對新生開展相關培訓與指導。比如,在新生入學后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開展新生入學指導教育,增強新生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網絡課程的學習意識。
(二)進一步加強培訓,提高師生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能力與信息化素養
具體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邀請專家來校進行專題講座,針對全校的專任教師開展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建設和應用的培訓。2.每學期為新進教師增加網絡教學綜合平臺使用方面的培訓。3.在全校范圍內對學生的網絡學習情況進行評選,從登錄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的情況、在平臺課程中的活躍程度以及通過平臺獲取教學材料的情況等方面綜合考查,對綜合評分高的“在線優秀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4.協助學院組織開展網絡教學平臺的二次培訓工作,派人員參加予以指導和技術支持。
(三)深入調研,全面了解師生在平臺應用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采用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的方式,調查正在使用平臺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師與學生,分析他們在應用平臺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只有了解現實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才能更有效的推進平臺的應用。
(四)進一步完善網絡課程的質量標準,嚴格教學管理
網絡教學平臺上的各門課程由主講教師負責具體的建設工作,需對主講教師進行引導并配以必要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地應用。今后,應進一步完善網絡課程的質量標準與教學管理,主講教師必須對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師信息等課程基本信息進行完整填寫,鼓勵有余力的老師再深入新欄目進行探索,逐步推進。
(五)合理設計與布局課程單元與欄目,提升課程吸引力
網絡教學平臺上課程欄目和教學單元可由教師依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設計。比如可以按照教學單元設計欄目,還可以按照教學周來安排教學欄目。這樣,讓課程變得更加活潑生動,提升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
(六)探索多模式教學,拓展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空間
研究探索網絡輔助教學、混合式教學、全網絡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結合網絡教學平臺,根據不同的教學模式,針對不同教育對象的特點,開展靈活的、開放的、適合于多層面、多對象及多網絡環境的教學,拓展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空間。
參考文獻:
[1]韓錫斌,葛文雙,周潛,程建鋼.MOOC平臺與典型網絡教學平臺的比較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324):61-68.
作者簡介:
黃偉(1983.9-),男,湖北省咸寧市人,教務處,研究實習員,碩士,研究方向:教學管理、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