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性發展,公關禮儀課程作為高等教育學生禮儀素養培養的重要教學課程之一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及研究。情景教學是公關禮儀重要教學形式之一,在公關禮儀教學中具重要教學意義。因此本文主要以公關禮儀教學為研究主體,探討情景訓練在其中的具體應用,不斷促進公關禮儀課程完善性教學。
【關鍵詞】情景訓練 公關禮儀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41-01
公關禮儀是指公關活動具體操作過程中所需遵循的待人接物的規范化要求。禮儀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現代信息社會以及全球經濟化發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矛盾在所難免,因此加強禮儀教學,促進人們禮儀規范便顯得尤為重要。
一、情景訓練在公關禮儀中的作用
禮儀即素養、教養,包含禮儀主體的言辭、儀表等等,可塑造良好個人形象,實現信息溝通,促進感情交流,增進友誼。
情景訓練即情景模擬,是指在學習某一項技能或知識時,通過創設具體情景,采用適合且具體的活動場景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將所需學習的相關知識點融入情景中,使學習者在具體情景模擬中感知事物的內涵及重點[1],改變傳統單一的文字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積極性及主動性的有效提升,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實現學習高效性。
二、情景訓練在公關禮儀教學中的應用
公關禮儀教學中,采用情景訓練教學方式可摒棄傳統教學方法,使學生參與其中,主動性地實現學生禮儀素養的教學與提升,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可規范自己的行為,以禮待人。具體應用方法如下所示:
(一)對比法
在情景訓練中,可采用對比方式使學生親身體會兩種或多種事物之間的對比性及差異性,使學生在對比中得出結論,加深學生對相關禮儀的正確認知,提升禮儀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相關見面禮儀教學中,教師在以握手為主要教學內容時,在教學開始之初,可使學生按照自身對禮儀的理解,相互之間可先進行見面打招呼等演示,后教師對學生進行見面握手、打招呼等相關禮儀介紹,使學生在學習之后再次進行情景演示,使學生自行分析教學前后相關禮儀認知及動作的差異性并對學習的禮儀演示進行點評[2],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禮儀缺失點并在學習中彌補自身的不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借用現代媒體對名人典范禮儀進行播放,使學生在視頻觀看中分析他們的禮儀規范及氣質,提升自身的禮儀修養。
(二)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是情景訓練重要方式之一。在公關禮儀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及教學條件設置多種社交場合,使學生對相關禮儀進行模擬操作,使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禮儀技能。
如:在握手禮儀模擬中,教師先對握手禮儀的具體相關內容予以介紹,如男女、長幼、主客之間的禮儀差異及具體操作形式等,后結合每一不同形式設置不同情境進行禮儀訓練,要求學生在具體操作及訓練中對握手姿態、時間及伸手等順序及行為規范性進行評價[3],總結學生情景模擬的優缺點,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表揚及鼓勵,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此類教學模擬方式除可應用于握手禮儀模擬中,還可廣泛應用于接待、求職等等。
(三)案例討論法
案例討論法主要是指對已發生的相關事物進行自主性研究及分析,得出最終看法,該方法在具體應用中,可使學生分清是非,把握禮儀的度。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對案例中的禮儀行為進行列舉,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具體做法使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對其進行討論及研究,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拓展自身的禮儀認知,理解禮儀中的禁忌點,改善日常禮儀缺失行為,提升自身溝通及交流能力,實現自我完善。
情景訓練方法在具體教學應用中除需掌握合理教學方法外,還應重視其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等的選擇與確定,情景教學主要是將課本固定知識轉化為情境教學,除可提升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外[4],還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因此在情景訓練方法應用中,教師應注重對教學情景的設計,教學情景緊密結合培養目標,注重選題的典型性,使學生真正融入情景中,體會情景內涵,提升禮儀素養,促進自我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情景訓練法是公關禮儀課程重要教學方法之一,在具體應用中,教師可采用對比法、情景模擬法以及案例討論法等實現高效性教學,從而使學生在情景中不斷完善自己,突破及提升自我,改善自我禮儀素養,促進自身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艷萍. 試論情景訓練在公關禮儀教學中的應用[J]. 企業導報,2012,06:214-215.
[2]鄧鵬麗. 全身反應教學法在涉外文秘專業公關禮儀教學中的應用[J].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3:110-112.
[3]李敏.物流管理專業公關禮儀開放性實踐教學探索[J]. 中國市場,2010,23:159+163.
[4]裴少樺. 公關禮儀教學中開展訓練的特點與思考[J]. 科技信息,2011,29:276.
作者簡介:
薛欣玲(1979.5-),女,漢族,云南大理人,大學本科,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研究方向:人文教育、綜合素質教育、大學生職業規劃、人文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