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職教課程的改革,在德國職業教育的探索中產生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其中,大力提倡學習領域課程理論,倡導職業教育應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高職院校課程設計要基于工作過程、教學要以行動為導向。本文以白描課程為實踐例子,旨在探索行動為導向教學在我國高職藝術設計課程中的實踐與作用。
【關鍵詞】行動導向 白描課程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37-03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設計相對應的學習情境,學生通過分析工作任務,解決工作任務,完成工作任務而完成教學目標。20世紀80年代,德國職業教育界就展開了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討論。目前,這種方法已經成為中國職業教育界的主流發展趨勢。
近年來,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緊跟全國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步伐,堅持“分段遞進、項目驅動、雙能貫穿”的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構建“職業核心能力+專業核心能力”的雙核課程體系。在學校的帶動下,各二級學院積極嘗試先從專業課程開發著手,構建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通過項目或任務的完成使課堂學習與企業、社會需要接軌,穩步推進高職教育“雙核協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行動導向教學的白描課程設計
行動導向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進行任務分析,明確任務具體細節并逐級分解,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如白描課程,就是根據構建的學習情境,按照“資訊、計劃、實施、檢查、評估”五個完整的行動序列進行教學的。
(一)重新設計學生學習之路
以往白描課程理論知識偏多,主要是紙張上的描繪表現形式。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老師普遍發現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我們把傳統的課堂做了“行動導向”式的調整,把講的變成看的,把看的變成做的。從新設計學生學習之路,通過完成模擬的任務,使學生領悟白描專業知識、感悟設計思想,學會融匯貫通,并把它們用到真實的玉雕設計技能比賽或真實項目設計中去。如圖1所示。
(二)重新開發課程
為了解決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應等問題,玉雕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把握住職業教育改革的契機,在白描課程開展了“行動導向教學的教學實踐。重新開發白描課程課程根據玉雕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職業、崗位的技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秉承學習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任務完成學習內容,把白描基礎與玉器設計專業知識有機結合,通過完成玉石(模型)上的白描設計與描繪玉器紋樣設計的知識轉換,最終實現學習內容真實化、學習情境崗位化,實現未來崗位的無縫對接。例如,通過一定的“工作任務”讓學生完成玉器模型紙上白描設計到玉石上繪制等生產流程,從中學習和掌握白描的知識、技能、材料處理、制造工藝。
白描課程從內容的選取到課程內容的排序,根據玉器白描設計的特點,基于項目或任務來設計課程的學習情境,以玉雕白描設計任務為載體,而且對應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法來豐富課堂教學。三個學習情境難度從簡單到復雜,學生的專業技能層層累積,最終使學生能掌握運用美學的設計原則設計、繪制出獨具特色的玉器外形與白描紋樣的專業技能。如圖2所示。
二、以白描課程為例,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應用
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單指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遵循行為導向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而靈活變化的教學方法的統稱。行動導向運用的教學方式不勝枚舉。如: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探究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等等。在白描課程教學實踐中,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是由一系列教學方法及技術組成的一種創新的教學理念。根據白描課程的專業特色,我們總結出合適課程內容、緊貼專業特點、突顯“讓學習發生”的教學理念的教學方法。
(一)“走近大師”案例教學法
“走近大師”案例教學課堂教學設計貫徹“讓學習發生”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沿著:找感覺——欣賞與交流——思考與探討——示范與賞析——研究與體驗,這一主線展開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更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終身發展。做到根據課程學習內容的特點,靈活運用教學資源,合理采取啟發、討論、探究式、示范等多種教學手段,通過生動的語言、熟練的實操示范,輕松、愉快地完成原本枯燥的教學任務。
1.“走近大師”案例教學步驟
“走近大師”案例教學法的步驟主要有:介紹作品——分析作品——知識整理——臨摹效仿——評價總結。如圖3所示。
2.“走近大師”案例教學案例
下面是“走近大師”案例教學法在白描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如表1所示。
(二)“學賽結合”模擬教學法
“學賽結合”模擬教學是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下,將玉器專業技能競賽引入玉雕設計與工藝專業的課堂實踐,以模擬設計競賽的訓練進行專業教學,由學生自主復習和串聯已有的知識,同時在模擬比賽中學習新的知識和尋求自身的興趣點,具備市場觀念、企業實戰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從業時角色的進入和未來職業的發展。
每年玉雕界有很多專業的賽事,如中國肇慶的青年玉雕技能設計大賽等,這些竟賽既反映了玉雕專業設計的先進水平,又引導了高職在教學改革中應注重學生工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對玉雕專業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推動作用。因此,在白描課程中嘗試實施“學賽結合”模擬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仿真的實踐環境,使學生在設計組織、工藝程序、現場技術等方面得到訓練。
1.“學賽結合”模擬教學過程
“學賽結合”模擬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主要有:教師設計技能大賽——學生知識、技能準備——現場模擬執行——效果評價。如圖4所示。
“學賽結合”模擬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整個競賽活動的完整性,是基于行動導向的一個教學過程。
2.“學賽結合”模擬教學案例
下面是“學賽結合”模擬教學法在白描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如表2所示。
“學賽結合”模擬教學既能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反映學生玉雕白描設計的水平,又符合高職在教學改革中強調注重學生工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要求,對玉雕專業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推動作用。
(三)“工作過程”項目教學法
白描課程項目教學法的實施,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體,通過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工作項目來完成教學活動。學習項目以任務導向,模擬的是學生未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工作任務,強調將工作流程觀念植根于學生腦中。實際上就是一種學生掌握知識和轉換技能的過程:以項目帶動教學,通過完成項目任務的全部工作過程,形成獨具特點的課程組織形式、課堂授課形式、教學活動內容、作品考核評價等的教學革新。
1.“工作過程”項目教學步驟
一個完整的項目教學模塊分為五個步驟:①確立項目任務;②制定方案;③實施方案;④檢查評估;⑤成果展示。如圖5所示。
2.“工作過程”項目教學案例
下面是“工作過程”項目教學法在白描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如表3所示。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對白描課程的影響與作用
(一)教師的作用發生了變化,形成新型師生關系
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成為一個指導者和主持人。教師從教學過程一開始的講授者慢慢淡出,只控制玉雕白描設計的過程,不控制玉雕白描設計的內容,只控制玉雕白描創作的主題,不控制玉雕白描的設計效果。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以玉雕設計人員崗位的項目任務訓練其職業能力,通過獨立完成真實的玉雕白描設計項目,把白描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共同承擔不同的角色;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 形成自主學習的過程,在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而且隨著學習情境的深入,知識能力難度逐漸增大,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如圖6所示。
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在白描課程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白描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下,達到“培養流程生產化、教學方式任務化、學習過程自主化、技術頭腦企業化”的目標,更加有利于本專業學生“雙核協同”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行動導向教學”
[2]嚴中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清華大學大學出版社,2009.9
作者簡介:
鄭蔚珊(1972—),女,碩士,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傳統藝術與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