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華+呂永瑞+李穎霞+李旭輝
【摘要】過重學業負荷會對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造成諸多不利影響。其中,對學生身體健康的不利影響包括:導致眼睛屈光不正、致使脊柱彎曲異常、引發肥胖癥,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導致扁平足、引起腸易激綜合癥形成生理性亞健康狀態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響包括:降低學習自信心、引發考試焦慮癥、罹患抑郁癥、形成心理性亞健康狀態等;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不利影響包括:使學習適應能力下降、引起社會交往障礙、妨礙生活自理能力、社會認知能力發展等。
【關鍵詞】學業負荷 學生 健康 影響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課題“義務教育學業負荷監測及預警研究”(課題批準號:2012YQJK064)。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13-02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是指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而不僅僅是身體方面沒有疾病和虛弱。因此我們通過文獻研究,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三方面綜述過重學業負荷對學生健康的不利影響。希望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學業負荷問題,慎重考慮:用損害學生健康的方式來換取學業成績是否值得。[1]
一、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1.導致眼睛屈光不正
學業負荷重,其具體表現之一,便是學生作業多。而學生面對大量的作業,不得不延長寫作業的時間,延長近距離用眼時間,而用眼的延長,與眼睛屈光不正檢出率正相關。[2]由于長時間地近距離用眼,眼部睫狀肌將保持高度緊張,不能及時調節晶狀體曲度,造成假性近視。[3]更嚴重的是,由于青少年的眼球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可調節性強,眼球壁的伸展性較大,一旦眼外肌對眼球施加一定的壓力,眼內壓升高,長此以往,球壁逐漸延伸,使眼球前后徑過長,形成真性近視。[4]
2.致使脊柱彎曲異常
冗長的課程及大量的作業,使學生們停留在座椅上的時間越來越長,戶外運動的時間越來越短。而在長時間的“伏案寫作業”中,絕大部分學生不能保持正確坐姿,再加上鍛煉時間的減少,學生姿勢性脊柱彎曲異常的發病率大大提升。[5]
學生中的姿勢性脊柱彎曲異常,最常見的是姿勢性側彎和姿勢性駝背,此外也有少部分學生患姿勢性鞍背。
姿勢性脊柱彎曲異常,不僅僅是影響美觀的問題。脊柱彎曲異常使脊柱著力的作用點不平衡,嚴重的會損傷脊髓和神經根,甚至造成癱瘓。同時,異常的彎曲會影響內臟器官的發育,脊柱彎曲異常還可能引起肋骨和胸廓的畸形,造成心肺功能障礙,甚至導致心肺衰竭。[6]
3.引發肥胖癥,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學業負荷重,直接導致體育鍛煉的時間減少,同時由于過重學業負荷使學生精神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學生的肥胖發生率大大提升。而青少年時期的肥胖癥,會使學生成年后得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大大提高。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病因,后者嚴重時可引起猝死。[7]
4.導致扁平足
隨著學業負荷的加重,學生的書大多變得越來越多,書包越來越重。研究結果表明,學齡兒童背負4 kg書包行走時,足底第2、3跖趾關節最大受力值增大, 在整個足支撐時段中其支撐時間變長,長期下來,易形成胼胝體,并可能導致跖骨前橫弓下降;負重后,身體重心橫向擺動偏大,足中部控制不良,需要肢體參與維持平衡,足及下肢肌肉負荷增大,不利于兒童足弓發育,隨著負重的增加出現足內外翻的概率加大,造成下肢傷害的可能性增高。[8]
5.引起腸易激綜合癥
腸易激綜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組表現為長期的腹痛、腹部不適并伴有大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的改變的癥候群。在過重學業負荷下,學生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而抑郁和焦慮均與IBS存在正相關性。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因素引起腸道運動功能障礙或內臟敏感性改變,導致腸易激綜合征。[9]
6.形成生理性亞健康狀態
在過重學業負荷下,學生大多睡眠不足、缺乏體育鍛煉,身體和心理都長時間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機體各器官長時間超負荷運轉,終致使機體穩態平衡被打破,機體免疫力下降,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狀態的臨床主要表現為慢性疲勞綜合癥(Chronic FatigueSyndrome, CFS) 、信息過剩綜合癥、神經衰弱等。在生理方面的癥狀有:內分泌失調、月經失調或性功能衰退,食欲減退,疲勞,健忘,睡眠障礙,氣喘,腳抖,心悸,心動過速,頭痛,偏頭痛,肌無力等。[10][11]
研究表明:CFS發生率至少在0.2 %~0.4 %,兒童亞健康高發年齡為13~1 5歲,女性CFS發生率高于男性。[12]根據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口70 %處于亞健康,亞健康人數超過9億。[13]其中北京為75.31%,上海為74.49%,廣東為73.41%,陜西為64.99%,河南為62.83%。人們長期處于競爭激烈、心理壓力大、超負荷運轉的緊張狀態中,很容易形成亞健康狀態,其中,青少年學生,由于面對頻繁的考試,出現亞健康狀態的比例很高。[14]
二、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1.降低學習自信心
過重的學業負荷會使學生做出負面自我認知,認為自己無法完成學習目標,自我認同感降低,削弱學習信心,減少學習熱情。[15] 學習自信心是指學生個體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所特有的一種積極的、肯定的反應傾向。學習自信心以自身的學習能力為認識、評價的對象,它本質上是學生對自己所具有的能力的一種正確估計與高度自我接納的態度。[16]
過重學業負荷,使學生心理壓力上升,精神處于高度緊張、心神不寧的狀態,從而使學生考試失誤、學業成績下滑,而學業成績下滑導致他人取笑、朋輩冷落、家長懲罰、學生自尊受損、感到無望、貶低自我價值,喪失學習自信心等。[15][17]而青少年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礎備,渴望進行獨立的決斷,擺脫家長和老師的思想束縛,他們此時處于心理敏感,極易受傷害的時期,如果家長,老師,同伴以嘲譏,批評的方式對待給予他們的考試失誤、學業成績下滑,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受打擊,他們將受到極大的心理壓力,自此形成惡性循環。[18]
2.引發考試焦慮癥
學業負荷很大程度上以作業、考試的方式體現。在頻繁的考試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感到焦慮、緊張,或者憂郁。以山東省部分初級中學為例,在被式中,有 53.2%的學生表示一遇到考試就擔心會考壞,有36.5%的學生表示偶爾會擔心考壞。[19]
考試焦慮的表現包括生理癥狀和心理癥狀兩個方面。
生理方面表現為:考前腸胃不適、食欲不振、失眠,考場上肌肉緊張、手指哆嗦、雙腿打顫、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出汗、手腳發冷,心悸、多汗、呼吸深而急、大小便增加、頭痛腦昏、惡心等癥狀。
心理方面表現為:情緒緊張、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處于一種紊亂、阻斷和僵滯的狀態,大腦一片空白,記憶力減退,回憶不起原本已記住的內容,對自己完成和應付考試的能力持懷疑態度,缺乏自信與耐心,苦惱無助,坐立不安,心情混亂,神經敏感。嚴重的考試焦慮所產生的心理困擾及精神壓力,破壞了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甚至有的學生因忍受不了嚴重考試焦慮的折磨而被迫輟學。[20]
3.罹患抑郁癥
學業負荷過重時,學生易產生負面情緒,進而產生抑郁癥,進而產生攻擊行為。[21]攻擊行為分為:對自己的攻擊、社會性攻擊兩種。
對自己的攻擊具體表現為:自殘和自殺、自我器官傷害、暴飲暴食、絕食、內疚感或自責、嫉妒、多疑、自我壓抑、消極抵抗。
社會性攻擊具體表現為孤僻、易怒,對他人充滿敵意、對他人身體或他物的口頭攻擊、物理攻擊等。[21][22]
4.形成心理性亞健康狀態
學業負荷過重,會使學生心理壓力過大,從而產生心理亞健康。心理亞健康,主要表現為腦力疲勞、情感障礙、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焦慮煩躁、思維紊亂、言語遲疑、決策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思維能力降低,自卑、神經質、冷漠、孤獨、輕率。嚴重的心理亞健康將轉化為心理疾病。[11]
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亞健康的比例逐步提高。20世紀50年代,我國兒童心理亞健康的比例為5‰,70年代為7‰;1993至1994年為32%,1995年為43%。[23]
三、對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個體的社會適應是個體的社會化與個性化的過程,是個體學習和掌握社會生活技能、應對社會環境變化、遵循社會規范的過程,也是人格形成與發展的過程。[24]良好、健康的社會適應能力,包括:學習適應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會認知能力等。[25]
1.使學習適應能力下降
學習適應是指,學生根據環境及學習的需要,努力進行自我調節以達到與學習環境相平衡的行為過程。[26]適應學校需要學生形成自我調節的能力,而自我調節是指,個體為了能達到他人、環境及自己的要求,通過個體主動設定目標,并有效利用各種策略及資源,調整個體的行為以達到既定目標的能力。[27]
學習負擔與自我調節能力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其一,由于學業負荷重,導致可供學生自己支配的時間減少,用來自我調節學習的機會減少,因此在策略自我調節維度上初中生會顯著低于小學生。此外,由于學業負荷重,學習成績分化,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下降,導致其動機自我調節降低,而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學生,易與教師之間矛盾,進而故意做出不良的自我調節。[27]
2.引起社會交往障礙
處在過重的學業負荷下的學生,往往感到自卑,會不斷進行自我否定,否定自己在老師、家長、同學眼中的地位,認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是為大家所討厭的。盡管他們渴望與人交往,但由于這種自我否定,他們害怕和人交往,害怕被拒絕,因此他們離群索居,遠離老師、同學,與父母的矛盾也增多。長此以往,他們變得不能和他人正常交往,進而形成社交障礙。[18]
3.妨礙生活自理能力、社會認知能力發展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生們不得不為了對應各種考試、評價學習大量的相關理論知識、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學生的學業負荷越來越重,致使學生根本無暇真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家長間也會形成一些無形的攀比、競爭,家長會迫使學生專注于學習課本知識,導致部分學生脫離社會現實,生活自理能力、社會認知能力低下,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28]
綜上所述,過重的學業負荷已經給學生的生理、心理、社會適應性造成了諸多不利影響,嚴重時甚至導致學生死亡。因此,建立學業負荷監測制度,將學業負荷控制在一個合理限度內,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翁蕾鳴,王昕,王瀝,金鋒.近視與遺傳[J].遺傳學報,2006,4.
[2]楊漾,洪茯園,彭寧寧,周國耀.上海市7~22歲學生視力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D]中國學校衛生,2012-05-25.
[3]歐玉侖.郴州市城區青少年視力狀況調查及分析[D].南華大學,2013-05-01.
[4]黃曉燕.吉林省城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現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 2014-05-01.
[5]唐錫麟.關于《兒童少年脊柱彎曲異常的初篩》標準研制的說明[J].中國學校衛生, 1995, 16(3): 171-173.
[6]董彬,霍卓平.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的防治[J].中國學校衛生,2008-12-25.
[7]姚斕,潘艷麗.淺析中小學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危害及對策[J].學理論,2014-03-20.
[8]孟昭莉,元文學.學齡兒童背負不同重量行走時足底壓力分布研究[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8-08-25.
[9]沈蕾.精神因素和應激在IBS發病機制中的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9-05-01.
[10]馮麗儀,許軍,羅仁,丘金彩,張金華.亞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與建立[J].中國全科醫學, 2011-01-05.
[11]陳麗.武漢地區部分高校學生“亞健康”狀態的成因與干預措施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2009-05-01.
[12]李雷雷.重慶市中學生亞健康現狀、影響因素及其預測作用研究[D] .重慶醫科大學,2010.
[13]季成葉.中國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調查綜合報告2005[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
[14]王育學.亞健康問題縱橫談[J].解放軍健康,2005-01-25.
[15]朱巨榮.中學生學習壓力、學習動機、學習自信心與學業成就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05-01.
[16]練國錚.試談學習自信心及其培養[J].吉林教育科學,2000-02-29.
[17]殷全生.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J].心理健康教育,2001,9:9-10.
[18]張威.關于知覺到的學業壓力及其影響的心理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05-01.
[19]楊偉.初中生學業負擔現狀調查研究——以山東省淄博市某區部分初中學校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15-06-07.
[20]葛巖.初中生學習壓力與考試焦慮、自我效能及學習策略的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05-01.
[21]王健.抑郁癥狀大學生攻擊性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07-05-01.
[22]盛燁,安鑫.高中生學業壓力與攻擊性的關系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01-01.
[23]李金釗.上海市中學生的心理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05-01.
[24]聶衍剛.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04-01.
[25]聶衍剛,林崇德,彭以松,丁莉,甘秀英.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的發展特點[J].心理學報,2008-09-15.
[26]馮廷勇,李紅.當代大學生學習適應的初步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2,22(1):44-48.
[27]高麗.中小學生自我調節特點及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1-06-01.
[28]李鵬舉.關于山東省高考惡性競爭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04-20.
作者簡介:
唐湘華(1997-),女,廣東廣州人,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