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利++邢文婷++簡曉春
【摘要】目前課堂講授多以經典和成熟知識體系為主,但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傳統的知識解決現有問題時存在極大的局限性和不適用性,因此改革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提出了以讀督學,以學促讀的卓越計劃培養新模式,實現新舊知識的融會交叉,在“督”與“促”中不僅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而且讓學生具備創新及應用能力,為培養高質量卓越工程技術人才打造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卓越計劃 培養模式 以讀督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15-01
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科學技術已經在經典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發展,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目前課堂講授仍以成熟知識體系為主,使學生缺少接觸最新技術和理論的機會,有違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目的。
目前,廣泛關注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和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1];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然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系統地掌握專業相關領域知識和精髓[3]。但目前課堂講授的知識以經典的基礎理論知識為主,難以做到全面,同時由于缺乏相應的培養,學習機制,僅從課程體系改革也很難做到學生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因此,必須進行培養模式的創新和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基礎知識不扎實,創新和應用能力差的弊病,才能更好地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目標。
1.目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學生往往被經典理論和經典知識所禁錮,同時又缺少接觸新理論和新知識的機會;由于缺乏相應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所學知識很難應用到實踐。目前培養模式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1)知識學習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從高中生到天之驕子,大學生帶有迫切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愿望,但當學生一次次的發現現有知識只能停留在理論上時,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慢慢轉換為得過且過的思想,學習懶散,對學習失去興趣。
(2)缺少行之有效的促學方法:為加強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多數課程都增加了相應的實踐環節;但目前的實踐都是一些經典理論和經典知識驗證的過程,缺乏與新技術的融合,難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或讓學生產生應付了事的學習態度。
2.“以讀督學”培養新模式
“以讀督學”就是讓學生學習目前最新的科技文獻和最新科研成果,掌握最新成果是在哪些經典理論基礎上的再創新,對比新技術與現有技術的差異,明確現有技術的弊端和新技術的優勢。學生在“以讀督學”的過程中查漏補缺,清晰認識到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足,反過來,目的明確的對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學習興趣也得到提高,實現“以讀促學”的目的。
2.1定期學習制
保證有效的進行新知識新理論的學習是“以讀督學”的關鍵,可采用小組學習制和集中學習制。3-5人為小組,每組從新理論解決的問題、創新點、采用的理論、得到結果或結論,以及自己從中學到了什么五個方面進行深入詳細總結。在集中學習過程中,每小組進行這五個方面的講解,其他小組對其進行提問和探討,達到每人都對新理論有清晰認識;通過交流,在培養學生溝通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時,新知識的相互傳遞和講授,也彌補了個人學習時間有限和學習能力不足的問題。
2.2教師指導制
對本次各小組學習的內容進行匯總,針對其涉及到的知識和理論,及時分配給具有相應專業知識的教師。教師可對小組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明確新理論與基礎知識的關系;在集中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從不同方面對新理論和新知識進行再延伸,增強學生的理解,激勵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創新的能力。
3.結論
通過“以讀督學”的新培養模式,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不僅讓學生掌握新理論新知識,而且在對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激勵學生針對性的對經典知識進行再學習;從而達到“以讀督學”與“以學促讀”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為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鐘秉林.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高等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J]. 高等教育研究, 2013, 34(11): 71-76.
[2]馮露,亢一瀾,王志勇等. 基于問題學習的探究式教學改革實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 4: 176-180.
[3]林建. 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