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慧靜+++林利邁++李款
【摘要】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是培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關鍵環節。溫商精神是長期創業過程中積累的寶貴財富,兩者之間可以相輔相成。本文從溫商精神入手,分析其內涵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闡述構建基于溫商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體系的必要性,提出從打造溫商O2O創客空間,boss學院,溫商協會,溫商系列實踐活動、營造溫商環境,實施“培-育-孵-轉”創業服務聯盟工程等方面構建基于溫商精神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路徑。
【關鍵詞】溫商精神 創新創業 實踐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溫州市公益性科技計劃項目“溫商精神在溫州高職院校的傳承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R2014011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20-02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將“創業”列為國計民生的重大發展戰略,十八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當代中國經濟社會未來發展,需要一批即有創業創新精神又有創業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尤其是加強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溫州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創業優勢,溫商精神是長期創業過程中積累的寶貴財富,學習溫商精神,培育溫州創意創業新生代,將溫商精神的培養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不僅對于改變創業教育精英化、短板化、功利化現象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而且對促進溫州地方經濟的發展,傳承溫商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溫商精神的內涵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自古以來,溫州就有傳承自海洋文明的精神,出現了東甌王、謝靈運、劉伯溫等名人,培育出了獨特的“溫州人精神”,創造了國內外聞名的“溫州模式”,溫州高校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就由來已久。
溫商精神的實質被提煉為“白手起家、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靈活應變、善于創新的創造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不等不靠、抱團發展的自主精神。它是溫州歷史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它是溫商群體創業的集體智慧結晶,但時代在變遷、形勢在變化、社會在變革,溫商精神必須自我創新與傳承,這也是溫商精神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為目標,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是其中關鍵環節。
從二者的內涵中可以看出,溫商精神可以成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的著力點。溫商可以走入校園,他們鍛造的開放、多元整合的胸懷和敢為人先的創新創業精神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鮮活例子和教育理念,也許不能像馬云那樣讓人激情澎湃,但他們的創業故事,對中國大學生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在創業氛圍濃厚的溫州,學生也極易被感染,進行創業教育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構建基于溫商精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現實意義
(一)社會轉型升級的時代需要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大眾創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伴隨著我國經濟由工業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經濟的轉變,經濟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其中,創新驅動是企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為企業輸送大量人才的高校也將為經濟轉型升級適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轉變。
“溫州模式”力行30年,從走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說了千言萬語,想出千方百計,以千家萬戶的生產經營,適應著千變萬化的社會需求,到后來的敢為人先,民本和諧的溫州人精神,溫商以自己的發展經歷告訴我們,他們向來習慣改變,也不懼怕改變,越是在外部環境艱苦和嚴峻的時候,越是跨越發展的最佳時機。在產業轉型步伐加速、“互聯網+”時代強勢崛起等一系列客觀環境下,唯有改變,才能讓更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我們需要把溫商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通過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活動傳承到當代大學生身上。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的需要
一方面是大學生創業能力不足,創新能力欠缺,據調查,浙江省大學生2014屆畢業生創業的比率為6.05%,另一方面創業環境發生改變,出現了創業儲備周期縮短,創業范式創新,創業群體擴大,創業要素集聚容易,創業技術含量增加等情況,因此,我們當代大學生就需要培養四海為家的創業激情,有胸懷世界的創業意識。“哪里有商機,哪里就有溫州人”,我們需要通過基于溫商精神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素質,意識是改變行為的前提,素質是做好事情的基礎。
現在大學生相對缺乏吃苦耐勞持久的精神和意志,有苦、有障就可能回頭或放棄。調查數據顯示,在面對困境時,有高達62.9%的學生選擇借助其他途徑來解決問題。需要以溫商的“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不成功則成仁”的精神來融入實踐教育培養大學生堅韌不撥的毅力與吃苦的精神。
現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溝通意識與團隊合作意識相對較差,從學校到社會都越來越重視提升大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溫州的地域文化影響,從古就重視團隊運作,抱團也就成了溫商精神一個核心特征,在此基礎上形成溫商特有的商業運作模式。當前,共享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時代要求我們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責任共擔、利益共贏。通過基于溫商精神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引導現代大學生與合作伙伴同甘苦、共奮斗,同成長、共分享,形成自己的團隊合作模式,成就未來職業人。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育與傳承文化的需要
商行天下、智行天下、善行天下,遍布全球的溫商,是中國活躍在世界商業領域最耀眼的群體之一。成為溫州行走在世界舞臺的“活”標桿。幾十年來,世界溫州人生動演繹著創業與創新相融交織的鮮活劇本,為全國各地提供了民營經濟的中國樣本,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先行經驗,為中國改革開放畫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當前溫州乃至全國的發展遇到新的困難,溫商的不屈不撓,不怕失敗的精神也啟示我們在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需要打造對失敗持寬容態度的環境,并建立大眾更加自由的發言和創造的社會體制,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氛圍。
同時,溫商精神需要提升其內涵,需要整合社會資源,不斷加以研究和完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實現薪火相傳。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溫商精神可以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延續溫商精神的人文情懷與商業模式。
三、基于溫商精神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路徑
(一)打造溫商O2O創客空間,推動互聯網+創業教育新模式
構建低成本、便利化、信息化的溫商電子眾創空間服務平臺,聚溫商人氣,每位溫商即是參與者,也是指導者。網上空間提供自由開放的網絡寫作環境,鼓勵跨界跨地域的交流,促進創意的實現甚至市場化。通過線上交流,線下碰撞,線上線下互動,引導形成全方位無死角的創新文化和創業氛圍。促進線上線下O2O融合,利用互聯網與各類社會服務資源融合,在信息技術架構、融資、信用等方面為學生提供系統支撐,為創新創業提供智力資源和資金扶持,降低創業門檻,構建線上交流合作,線下路演活動、導師輔導、融資對接等多層次的網絡創業生態體系。將專業文化與創新創業實踐充分融合,在校園打造一專一品創客空間,提供路演中心、創客訓練營、孵化中心等功能區,引進創業孵化基金,為入駐的初創企業提供包括產品設計、攝影、融資、辦證、交易、法律咨詢、財務管理等專業化服務。
(二)以boss學院為載體,弘揚和傳承溫商精神,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BOSS學院實施EQ提升計劃,加強有創業潛質和創業實踐經歷的精英學生的培養。以BOSS學院為載體,以情商教育為核心,從創業品質,老板氣質、能力素質多維度,構建學習、交流、實踐三位一體的創業者培養體系。主要包括創業課程超市、創業講壇、創業導師團、創業沙龍等四大模塊。創業課程超市開設企業家素質、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公司稅務、法律實務、企業管理等創業課程。創業講壇邀請知名的企業家和創業成功的校友為學員傳經送寶。創業導師團是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成長煩惱”可以向導師尋求幫助,獲得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創業沙龍每月舉行一期,每人分享創業的經驗和心得,并由在場的嘉賓、老師、學生點評。boss學院的搭建有利于充分利用溫商資源、通過引傳幫帶機制,通過“導師+項目+團隊”的模式幫助有意創業的學生孵化項目、助推創業成功,同時傳承溫商文化,培養學生的智商、提升學生的情商,以創業帶動就業,幫助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引進溫商作為boss學院的授課導師,創新“導師+團隊+項目”創業模式,對boss學院學員開展創業講壇、沙龍等活動,同時組建創業團隊、幫助孵化創業項目,努力實現創業項目的成功落地。并通過開展創業類的比賽,助推實現創業夢的成功。在不斷的總結經驗和創新中實現每一批有意創業的同學的創業夢。
(三)成立溫商協會,開展溫商系列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
創新創業教育中,依托溫州地域文化優勢,從“文化化人”的視角,展開具體的創新創業素質教育實踐。教育實踐中,成立溫商協會,打破課堂界限,依托溫商文化資源,將溫商文化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以學生自育為主要形式,展開“行走的課堂”,創新開展“一元錢生存體驗”、“百元發展體驗”、“我與百名溫商面對面”、“變形計”等系列主題活動,深受學生喜歡。以“我與百名溫商面對面”為例,要求班級學生分成6-8個小組不等,每個小組的同學主動約談15-20位溫商企業家,面對面聆聽他們的創業故事,學習溫商的干事創業、立世為人之道。
(四)營造溫商環境,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為了營造良好的溫商文化氛圍,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積極推進溫商文化“進校園、進網絡、進公寓”活動。一是依托“經彩人生”公共微信平臺,開設“情商教育”專欄,每天更新一篇情商教育文章,展開開放式、互動式的網絡情商教育,深受學生喜愛。二是成立成立校園溫商文化網站,網站涵蓋了“走進溫商”、“風云溫商”、“溫商動態”、“溫商典藏”、“溫商搖籃”、“咨詢交流”等多個欄目,成為了全院師生學習溫商文化、了解溫商文化的重要窗口。三是開展“溫商文化進公寓”活動。在學生公寓,分別圍繞“風云浙商”、“溫商風云”、“商界精英”、“溫商故事”等主題,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在學生生公寓分別打造男女生溫商文化墻活動,通過活動,讓溫商文化走進學生,讓學生走進溫商文化,了解溫商文化,學習溫商文化。
(五)整合政校行企資源,實施“培-育-孵-轉”創業服務聯盟工程,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一條龍服務
“培”是以公益培訓為核心,加強創業能力和創業意識的教育。一是與市人社局合作引入“8+X”創業實訓模擬公司培訓項目,培養學生創業實戰能力;二是依托創業講壇、百名溫商面對面等實踐活動載體培養溫商精神。“育”是以選育創業項目和團隊為目的,建設創業學生互動平臺。一是舉辦創業比賽,選育好項目;二是建設創業咖啡吧,打造創業學生的家園;三是建設互聯網+學生創業交流平臺,培育創業學生合作社群。“孵”是以校企合作共建為基礎,建設小企業孵化器。學校是“媽”,提供創業的“土壤”,企業是“爹”,植入創業的“基因”。一是成立創業孵化基金,提供無息借款;二是成立企業家導師團,企業家導師參與到小企業孵化過程當中給予一對一的全程指導。“轉”是以提供創業服務為立足點,促成小企業轉化。一是成立小企業轉化志愿服務組織,依托律師事務所、校辦會計服務公司等為小企業免費提供登記注冊、法律咨詢、代理賬目等服務;二是整合企業、校友等資源做好項目推介和成果轉化服務。“培-育-孵-轉”創業服務聯盟工程的實施,解決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創業教育過程中存在缺乏實踐、脫離市場、畢業生對母校的創業教育認可度等系列問題。通過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創業服務體系,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提高職業綜合競爭力,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凸顯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和創業服務的完整性,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聯合政府、企業、行業、創業導師等多方資源,從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創業項目和團隊的選育、創業項目孵化、創業成果的轉化等四個層次,環環緊扣,為大學生創業實踐提供一條龍創業服務,在實操中幫助學生創業,解決學生創業中遇到的問題,以構建“培-育-孵-轉”完整的創業教育生態鏈。不僅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營造校園創業文化,還促進學生提高職業綜合競爭力,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
(六)與溫商企業深度合作,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提供保障
引進溫商企業家和校內具有企業工作經驗或自身創業經歷的教師,形成校內外創新創業師資團隊,強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選派有相關學科背景、綜合素質高的老師參加創新創業教育培訓,促使創新創業導師團專業化。在溫商企業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定期選派大學生赴企業參觀、學習、實踐、實習,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動力與技能。
參考文獻:
[1]吳同喜.溫商精神對大學生創業創新意識的啟示[N].浙江教育報.2013-11-11.
[2]施素嬌.溫商創業精神引領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探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
[3]劉恩超.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培養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Z1).
作者簡介:
呂慧靜(1977.10-),女,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研究生,溫州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政教育。
通訊作者:林利邁(1975.7-),男,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研究生,溫州科技職業學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民職業教育,農業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