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摘要】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作為一個弱勢群體越來越引起重視,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校在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一剖析,從高校工作的角度出發,從建立隊伍、心理輔導、健全機制等方面提出解決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 畢業生 就業援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28-01
2015年7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5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和就業困難畢業生重點幫扶工作,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崗位信息和指導服務。由此可見,針對貧困畢業生的就業援助成為高校就業工作面臨的十分緊迫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據統計,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生總數已高達 500多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20%-25%,而農林、師范類院校比例甚至高達 30%。2015年高校畢業生達749萬,這意味著有150-190萬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加入求職大軍,這類學生無論是經濟基礎、社會資源,還是綜合素質、就業能力都處于劣勢地位,屬于弱勢群體。而當前針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的就業援助政策中多采取重“輸血” 輕“造血”的經濟援助或扶助方式,無法有效解決他們在就業過程遇到的具體困難,更沒有建立起就業援助工作的長效機制。因此,如何構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體系,成為新形勢下面臨的新課題。
一、高校在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中存在的問題
1.就業援助主體過于單一
當前大部分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援助政策中,主要的主體是就業指導中心,它雖然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促進援助工作的發展。但建設就業援助體系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憑單獨的主體是沒辦法完成的,應該采取綜合援助的辦法,讓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團委、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各個部門共同參與,才能讓就業援助工作效果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
2.就業援助缺乏有效整合和長效機制
目前高校中很少有關于就業援助效果反饋工作方面的實踐探索,缺乏考評機制。政府、社會機構無法全面了解援助的功能實現程度、運行情況、各方對援助體系的期望及評價等多方面情況。援助政策忽視了就業援助政策的可持續發展,難以實現就業援助體系化,致使政府援助、學校援助、社會機構三者之間缺乏有效銜接和相互配合,無法發揮互補互促的作用,難以形成長效的就業援助機制。
3.就業援助導向重經濟援助,輕心理輔導
求職階段是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心理問題高發的時期。目前貧困生就業援助偏重經濟資助,而對其思想心理方面的關注還不多,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心理的專門研究和輔導仍然非常缺乏,當前高校的相關心理輔導機構由于條件、人員限制,多是被動服務,服務面狹窄,方式單一。因此需要主動開展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生就業心理輔導工作,實時把握其就業心理,有針對性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培養主動競爭意識,正確認知自身和社會,勇敢面對就業挫折。
二、構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體系的途徑
1.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工作要健全長效機制
按照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情況,確定就業援助工作人員及其工作職責,保證援助工作的順利進行。高校內就業指導中心、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團委、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要互相協調、密切配合,及時了解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工作的落實情況。要對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工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檢查、 督導和指導,確保各項援助工作的順利開展。
2.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工作要強化就業心理輔導
當前,高校要針對不同類型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對應的輔導計劃,尤其要注重解決雙困生或多困生心理輔導問題。心理咨詢師要善于引導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主動地參與就業心理輔導,引導其表達出內心困惑,增強心理輔導的切合性。通過輔導,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掌握積極的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身的心理承受力。此外,高校還應長期跟蹤督導被輔導學生,接收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輔導工作方式方法,即便輔導后的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已經實現就業,也要建立聯系,定期反饋其對職業生涯發展的規劃。
3.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工作要建立專業指導隊伍
建立由學業導師、心理咨詢師、就業指導教師、輔導員等成員組成的專業指導隊伍,從各個方面給貧困生以最佳的指導。學業導師可給予學業方面的指導;心理咨詢師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更好地分析自己,找準自身定位;就業指導教師則分析就業形勢,幫助其確立擇業取向;輔導員負責協調各個環節的銜接工作。各方發揮協同作用,形成合力,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提升自身整體素質,順利地完成從學生到準職業人,從學校到公司的過渡,使其能夠掌握求職應聘和職場環境中所需技能,主動贏得目標崗位。這不僅可以預防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擇業中的盲目性,更重要的是實現社會人才資源優化配置。
4.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工作要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高校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于學生在校教育的全過程,積極開展職業測評,通過科學的專業化測評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長效機制。學校應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進行以職業傾向、職業能力、職業適應性為主的心理測試,并在此基礎上為他們量身定做個性化的職業生涯發展計劃。不斷豐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內容,創新授課形式,幫助貧困生掌握求職簡歷制作方法,掌握求職禮儀和面試技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內容上要注重貧困生職業能力培養,鼓勵幫助他們獲得相關專業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提升就業競爭力。
相信在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多元化、多層次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體系一定能有效形成,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也能在政府部門及社會援助下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蘇志富,俞雅芳.地方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1
[2]張貞.高校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需求及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