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徐玉榮,路立花,胡勝濤河北省眼科醫院,河北石家莊 054000
?
口外粘接在種植修復中的臨床應用
楊莉,徐玉榮,路立花,胡勝濤
河北省眼科醫院,河北石家莊054000
[摘要]目的探究口外粘接技術在種植修復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整群選取該醫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種植科利用口外粘接157例180顆種植牙,進行隨訪觀察研究,時長3個月、6個月、1年,觀察患牙修復情況。結果經隨訪,180顆患牙修復成功172顆,成功率高達95.6%。經過對成功修復的患牙進行觀察發現,并無粘接劑殘留情況發生。結論口外粘接在種植修復中不僅完全杜絕了粘接劑殘留所造成的牙齦問題,而且修復成功率高,具有臨床研究價值。
[關鍵詞]種植修復;粘接技術;粘接劑殘留
在種植修復中,修復體的固位方式有螺絲固位和粘接固位,螺絲固位相對復雜,可能導致螺絲松動;而粘接固位操作簡單,成本較低,更加美觀,但是容易導致粘接劑殘留,而引發粘膜炎癥,甚至形成種植體周圍炎[1]。筆者以多年經驗,采用口外粘接的方法兼顧了螺絲固位和粘接固位的優點,完全杜絕了粘接劑的殘留問題。該研究整群選擇2012—2015年河北省眼科醫院口腔種植可門診患者中157例180顆種植牙修復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口外粘接種植修復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2012年10月—2015年9月157例在河北省眼科醫院口腔種植科門診治療的口外粘接種植修復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中,男105例,女75 例。患者年齡在18~70歲,平均年齡為(46.5±14.7)歲。所有患者中,單牙缺失患者135例,缺失135顆牙;多牙缺失患者22例,缺失45顆牙。所有患者種植牙ITI種植體25顆,奧齒泰種植體155顆。所有患者作為該研究對象,均已取得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由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注:①患者為牙列缺失或者缺損,需要種植修復;②患者一般情況良好,能夠承受常規手術修復治療;③患者對于種植修復存在一定了解,并同意修復種植;④患者中無牙的均是下頜缺失;⑤種植體植入初期穩定性良好,植入扭矩為25~50 N·cm。
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系統性疾病,例如糖尿病;②患者種植部位存在急性炎癥,影響植牙修復;③存在重度磨牙癥;④患者為孕婦;⑤患者種植修復部位存在較大骨缺損;⑥患者吸煙嚴重,吸煙超過10支/d。
1.2設備及材料
設備采用瑞士Straumann公司的ITI種植系統和韓國奧齒泰公司的奧齒泰種植系統。粘接劑選用3M SEPE粘接劑,幻彩美容納米復合樹脂(日本富士GC)。
1.3方法
①常規種植體植入術后3~6個月,并軟組織塑形后半個月,取種植體水平開口式印模,比色,送加工中心制作牙合面開口修復體,口內植體安裝愈合基臺。
②基臺選擇:灌注工作模型后,選擇合適的轉移形基臺,對于特殊情況則切削純鈦個性化基臺,并制作牙合面開孔的修復體。
③在患者口內試戴消毒的基臺及修復體,并調整完成后,在模型上用3M SEPE粘接劑將修復體粘接于基臺并使之完全就位。待粘接劑完全凝固后從模型上取下并清理多余的粘接劑,消毒。針對不同系統、型號的植體按要求的力量安裝、固定于植體。表面開孔用酒精小棉球及幻彩美容納米復合樹脂封閉。
1.4評價標準
觀察種植修復后患者種植牙實際情況,判定修復效果。優:患者可充分發揮牙齒咀嚼功能,牙齦指數(GI)0級,無松動、無叩痛也無異常感覺。經X線檢查顯示,患者根尖與根分叉暗影明顯減小,或者完全消失。牙周膜影響清晰,骨小梁結構清晰,無牙槽骨吸收情況;良:患者咀嚼有力,無明顯不適,牙齦指數在0~1級,無松動與叩痛,存在局部牙周袋(≤4mm)。經過X線檢查顯示,暗影縮小,牙周存在骨性粘連,牙周膜不可見,不存在牙槽骨吸收;可:患者能咀嚼進食,但偶有不適,牙齦指數在1~2級,牙齒存在輕微松動和叩痛,存在局部牙周袋(≤6mm)。經過X線檢查顯示,暗影未縮小,牙周存在骨性粘連,骨小梁清晰度差,存在牙槽骨吸收(達到根長1/2);失敗:患者無法咀嚼進食,種植牙松動,出現牙周膿腫或牙周瘺管。經過X線檢查顯示,暗影明顯增大,存在牙槽骨吸收和牙根吸收(達到根長2/3),需要拔除此類換牙。
所有經過口外粘接種植修復的180顆換牙中,經過3個月、半年、1年的復查發現,在前3個月存在5顆植牙失敗,其中3顆牙齒患者表現出牙周膿腫,2顆牙齒患者表現為牙槽骨吸收嚴重。而在半年檢查中,又出現3顆失敗種植牙,其中1顆患者表現出牙周瘺管,且無法咀嚼進食。另外兩顆失敗種植牙患者表現出明顯的暗影增大,牙根吸收達根長2/3。經過1年的觀察,180顆患牙修復中,有172顆修復成功(優+良+可),而這172顆成功修復的患牙中,57顆表現為優,占據33.72%;86顆表現為良,占據50.00%;28顆表現為可,占據16.28%。經過對成功修復的患牙進行觀察發現,并無粘接劑殘留情況發生。由此可見,口外粘接種植修復效果比較理想,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見表1。

表1 植牙后隨訪復查結果[n(%)]
范某,女,36歲,右下第一磨牙缺失1年后植入Staumann直徑4.1軟組織水平植體一顆,3個月后取植體水平印模,制作牙合面開孔修復體;口內試戴完成后,模型上粘接,清理消毒,安裝固定于植體,表面開口封閉;復診2年功能良好,無牙齦炎癥,牙槽骨吸收不明顯。見圖1~圖6。

圖1 二期術后的照片

圖3 口外粘接后的圖片

圖4 清理完粘接劑的圖片

圖5 安裝于口內未封口的圖片

在種植修復中,修復體的固位方式有螺絲固位和粘接固位,兩者各有優缺點,都有其適用癥。不過有國外學者研究認為,種植粘結固位無論在臨床效果還是在生物學效用上都優于螺絲固位[2],也有學者認為粘接固位比較適合用于簡單的種植修復[3]。
4.1粘固方式
該組為1~3顆磨牙缺失病例,種植粘固固位比較合適,但是種植后粘結方式可選擇口內粘結或口外粘結;口內進行粘固,尤其是種植體植入過深的患者和厚齦型患者,使得修復體就位時不但受到牙齦的干擾而導致修復體不能完全就位,容易使修復體出現松動而脫落。而且齦溝內的粘接劑非常不易清除,可能會引起粘膜炎癥,甚至會導致種植體骨的喪失,形成種植體周圍炎,殘留粘固劑越多,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炎癥及骨組織缺失就越嚴重[4];目前對這種情況采取的措施也很多,比如,制作個性化基臺,少放粘接劑、以及替代體試粘接以量取粘接劑量的方法[5]。但均不能保證完全清除。與口內粘固相比,口外粘接可以在直視下完全清除多余的粘接劑,從而保證粘接劑的徹底清除,避免了因此而導致的牙齦紅腫出血的問題。而還可以避免修復體不能完全就位的問題。
4.2種植粘固固位的后續并發癥處理便捷
在使用過程中因天然牙的微動磨損,種植體近中容易出現食物嵌塞[6],以及諸如修復體崩瓷,中央螺絲松動等問題,如果是單純的粘接固位,則要用外力拆除修復體,甚至破壞修復體。而表面開孔的口外粘接修復體則可以僅僅通過修復體表面預留螺絲口去除表面封閉物后,使用專用螺絲刀旋出即可。上述病例中出現的修復體松動,估計為修復體就位后疏忽使用專用工具加力所致,經上述方法調整后重新安裝固位修復體并封口后,未再出現松動問題。這樣的處理方式即不影響植體,也不破壞修復體,且臨床操作簡單易行。
4.3修復過程注意事項
在臨床操作中,有幾點要注意的問題:①最終粘固前,應檢查就位后的修復體內中央螺絲能否順利從開孔處旋出,以避免完成修復體粘接后,由于合面開孔的大小、方向不準確,致使在口外完成粘接的修復體不能順利從模型上取下。②注意粘接時和封閉修復體表面開口時中央螺絲表面開孔處要用小棉球覆蓋,以防粘接劑和樹脂封閉中央螺絲內部螺紋,導致螺絲刀與中央螺絲孔處無法正常吻合,影響后期取出。③修復體的共同就位道的問題,臨床中有一例相鄰兩顆植體聯冠修復,口外粘接后無法就位于植體,經分析后發現乃兩植體無共同就位道所致。因為,對于單純的粘接固位,基臺是先安裝于植體的,通過調改基臺即可取得共同就位道。而口外粘接需要使修復體先在口外完成與基臺之間粘接,再整體與種植體完成就位,若相鄰植體沒有共同就位道會出現修復體不能就位,所以若植體平行可聯冠修復,若兩植體植入不平行,則注意不要聯冠修復。另外,對于聯冠修復的患者在安裝加力時要注意交替逐次增加扭力,以防修復體產生應力[7]。
該研究通過對口外粘接種植修復180顆患牙進行研究,同過長達1年的觀察隨訪,結果顯示:僅有8顆患牙修復后表現出不良癥狀,確認為失敗種植,其他172顆患牙均修復成功,效果較為突出。由此可見,口外粘接種植修復在患牙修復中效果顯著。與相關研究比較發現,Ggorges[8]的研究中,口內直接粘結修復一年后共出現8例失敗,成功率為74.19%,而口外粘結修復一年后成功率達到100%,說明口外粘結種植修復效果更好,口外粘結種植修復成功率高,效果突出,與該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口外粘接技術在種植修復中兼備了螺絲固位和粘接固位的優點,不僅徹底解決了粘接劑的殘留問題,對于修復體出現的問題的處理也簡單易行,所以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趙鵬,崔金禮,周弘,等.種植體周圍炎的風險因素研究現狀[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4,30(1):54-56.
[2]翟仁義,鄭玉海.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1):100-101.
[3]鄭強,陳凰,朱卉,等.一次完成微創式全口種植牙手術并行螺絲固位托牙式全口固定義齒即刻修復即刻負重技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2):1629-1632.
[4]姚景余,路輝,蘇秀然,等.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137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27):140-141.
[5]賀剛,楊春波.特殊粘接技術在前牙美學區種植修復中的應用[J].口腔醫學,2013,33(12):813-816.
[6]劉韋華,姜寶岐.種植修復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及防治[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5,20(1):34-36.
[7]侯麗萍,李二紅.口腔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4(4):190-191.
[8]Ggorges Bourrelly.前牙螺絲固位個性化種植全瓷修復體制作技巧[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4(4):586-588.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ara-oral Adhesion in Implant Restoration
YANG Li,XU Yu-rong,LU Li-hua,HU Sheng-tao
Ophthalmologic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Hebei Province,05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ra-oral adhesion technique in implant restoration. Methods 180 implant teeth from 157 cases with para-oral adhes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implantation of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5 were followed up,observed and researched for 3 months,6 months and 1 year,and the restoration of teeth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follow-up,172 teeth were successfully repaired of 180 teeth,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as high as 95.6%,and we discovered that the adhensive remnant did not occur by observing the successful restoration teeth. Conclusion Para-oral adhesion in implant restoration can not only totally eliminate gum problems caused by adhensive remnant,but also it has a high restoration success rate,which is of clinical research value.
[Key words]Implant restoration;Adhesion technique;Adhensive remnant
[中圖分類號]R78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6)04(c)-0025-03
[作者簡介]楊莉(1984.8-),女,四川成都人,碩士,醫師,研究方向:口腔種植。
收稿日期:(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