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淵++驢克



美古關系正在解凍,曾經的經濟封鎖、貿易禁運等終將會成為歷史,從而啟動已經晚了半個多世紀的古巴汽車更新換代的浪潮,彼時,老爺車將退出古巴的大街小巷,哈瓦那街頭定格在20世紀50年代的浪漫風情將不復存在。
都說世界上擁有最多奢華跑車的地方是迪拜,人力三輪車最多的城市是孟加拉首都達卡,而世界上老爺車最多的地方則是古巴首都哈瓦那,那里被譽為“移動的老爺車博物館”。
當地時間2016年3月20日,奧巴馬攜妻女抵達古巴首都哈瓦那,開啟了美國在任總統88年來首次訪問古巴的“融冰”之旅。這條新聞幾乎占據了當天全球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版面,不過,在非政治人士眼中,尤其是愛車一族人看來,“美古破冰”的消息意味著這一全球有名的古巴汽車奇觀即將被終結。
經濟封鎖造就老爺車奇觀
提到老爺車,國際上從古到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對老爺車的標準定義,汽車史學家及老爺車愛好者仍在爭論不休。美國老爺車俱樂部把老爺車分為古董車、量產車、古典車、威望車、限量車,其中1925年至1948年間生產的被稱為古典車,定義其“非凡的汽車,擁有優良設計,高工藝標準及制作”。
當然,并不是每一輛汽車舊了就有資格成為老爺車,保養完好是重要的先決條件,其次,根據車的年份、生產量、當時的市場定位、現存量、保養原裝程度和文件是否完整、有沒有正式上牌等,來確定老爺車的市場價值。
而在哈瓦那的大街小巷,總能不經意間就看到各種上世紀30年代至50代年產的福特、雪佛蘭、克萊斯勒或奧斯莫比等現在只能在博物館觀賞的美國車,因此古巴的城市街頭又被稱為“美國老爺車博物館”。這一罕見的汽車奇觀,則源自于美國對古巴長達半個世紀的經濟封鎖。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北離美國佛羅里達半島頂端僅有217公里,因此美古兩國可謂是真正的近鄰。而且在關系史的起初,兩國還經歷了一段“友好”期。古巴原屬于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美國以“援助古巴”為名出兵對西班牙開戰,為此,美古兩國達成了短暫結盟。之后到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支持的軍人巴蒂斯塔在古巴政變上臺,美國與巴蒂斯塔政府保持長期的蜜月關系,美國對古巴從交通、衛生、教育到投資都提供了“援助”,大量的美國貨涌入古巴市場,從汽車這種交通工具到政府大樓和居民小區,處處都留下了濃重的美國印跡,這個有著人間天堂般美景的島國自然就成為了美國人眼中的后花園,吸引著眾多美國富豪駕著凱迪拉克、克萊斯勒、林肯、福特、雪佛蘭等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生產的轎車穿行于古巴的城市、海灘之間……
故事的轉折點始于1959年的古巴革命。在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勝利后,美國對古巴一直采取敵視態度。1961年美國與古巴斷交,并開始對古巴實行經貿和金融封鎖。196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簽署法令,正式宣布對古巴實施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
從這一天起,古巴陷入了孤立的狀態,一切發展幾乎停滯,而且物資越來越匱乏,曾經一度繁華的首都哈瓦那,也由此停止發展,市區華麗的建筑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破落不堪,汽車卻成了這個城市另類的風景。
作為美國禁運政策的一部分,所有美國汽車廠家都停止向古巴出口汽車和配件。可是,在古巴革命前,古巴曾是美國汽車的最大進口國。革命勝利后古巴政府規定個人買車只能選擇1959年之前生產的車子,所以就只有那些在革命前進口的美國汽車可以自由買賣。
在幾十年的被封鎖和自我封閉中,古巴老牌汽車的主人們不得不想方設法保證汽車能夠繼續使用,由此造就了哈瓦那滿城盡是老爺車的獨特汽車景觀。
老爺車代表的不是情懷而是生活
在哈瓦那的大街上,隨處可見身軀龐大、造型古樸、車燈怪異,再配上明黃、粉紅、天藍、深綠等絢麗奪目的顏色的老爺車,跑起來總是突突突直冒黑煙和傳出震天噪音,每一輛都堪稱藝術品,可是這些車中很多都渾身上下布滿斑駁的銹跡,內飾已經被歲月摧殘得慘不忍睹,沒有空調,沒有音響,沒有天窗,沒有座位調節……
不過,在古巴,沒有強制報廢車輛一說,只要能開、敢開、能走、敢走,你就可以開下去了。
據統計,古巴現有的美國產老爺車總計約7萬輛,包括旁蒂克、普利茅斯、道奇和雪佛蘭等品牌,除外,還有一些來自前蘇聯支援的伏爾加、嘎斯六九吉普和拉達等俄制汽車,它們混搭構成了古巴全島長達幾十年的汽車大軍。這些老爺車中,一些較為“拉風”的車型用于旅游景點載客觀光或婚禮等特殊場合租用,更多的則被用作出租車或供普通家用。
在古巴,幾乎每個司機都是汽車維修能手和改裝能手,隨時隨地可見停車修理的場景,據說配件由俄羅斯的拉達發動機、日本的三菱或其他牌子組合而成,用更加便宜的柴油做燃料的汽車也在哈瓦那隨處可見。有時候,車主們為了節約成本會在車上安裝一個天然氣罐以代替汽油。這種天然氣裝置在改裝成出租車的又大又舊的汽車中用得最多,古巴人將這些車親切地稱為“欖仁果”。
有些老爺車在換過引擎、輪胎等之后,其實就剩下個外殼了。這些缺少原件的美國產老爺車在古巴人的改裝后,重裝上陣、繼續“跑路”。
正是因為新車來之不易,古巴人在老爺車的使用上格外用心。“我們古巴人的價值觀不太一樣。我們不喜歡那種‘買車——報廢(甚至沒到報廢期)——再買車的浪費模式。我們每周四會讓車子休息、調整一天?!薄斑@車和大米、豆子、烤肉一樣,已經是我們國家特征的一部分了,我們把這些美國老爺車看成是自己的家庭成員?!币晃还虐彤數厝巳绱苏f道。
在古巴,僅僅是車牌就是一門大學問,人們可以通過車牌的不同顏色、字母和數字的排列組合,了解到車輛和車主的不少信息。如黃色車牌外加一個字母K表示這輛車的車主是和古巴人結婚的外國人,車輛為車主所有,但字母K也可以表示這輛車為公司所有。其中藍色代表公車,黃色代表私車,紅色代表臨時牌照,黑色代表外交機構,還有橙紅色、白色、綠色黑字、綠色白字等等。據說藍色牌照的公車如途中路遇有公民要求搭車,只要有空位就必須搭載。
古巴老爺車 道一聲再見
在古巴,這些老爺車已經成為文化現象,上了照片,上了油畫,上了明信片,上了木雕飾品,成為古巴一道有趣的風景,也被視為古巴除雪茄外的另一種國家象征,吸引了眾多老爺車愛好者的眼球。
《國際財經日報》援引《老爺車》雜志編輯安杰洛·范博加特的話說:“我們知道古巴有1957年產雪佛蘭敞篷車、擁有鷗翼式車門的梅賽德斯奔馳300SL轎車,以及1954年產別克‘云雀敞篷車——都是不論車況怎樣、需要花多少錢修復都值得買下來的車型。如果貿易禁運取消,這個島國無疑將有更多寶貝現身?!?/p>
一些古巴老爺車的車主們已經意識到了他們的車在國際車市上的價值,于是把這些車珍藏在家里車庫中,期待有朝一日有關法律改變后,他們就可以把車賣給愿意出高價收購的收藏家。有關資料顯示,古巴第一輛汽車出現在1898年。到1917年,古巴已經有4400多輛100種不同牌子的汽車,這些車主要集中在哈瓦那。只不過,古巴有規定,老爺車只許進口不許出口。因此,幾十年來,這些老爺車一直穩妥地存活在古巴國土上,古巴之外的老爺車收藏家們只能對其垂涎不已。
海明威曾說,美國是他的祖國,但他的家在古巴。他享受哈瓦那仿佛靜止的時光,五分錢酒館沸騰不羈的朗姆酒以及開著老爺車叼著雪茄奔馳在美麗的濱海大道上沐浴著的加勒比陽光。
因此,越來越多的老爺車愛好者紛紛將旅行目的地定在了古巴,他們期待著能在哈瓦那的街頭租上一輛漂亮的“價值不菲”的敞篷老爺車去濱海大道上兜一圈,甭提多么拉風了,那種體驗滿足感遠遠超越了在老爺車博物館里的駐足欣賞。
當地時間2005年7月20日,美國與古巴正式恢復外交關系,今年,奧巴馬訪問古巴,開啟了兩國融冰之旅。一切事實證明,美古關系正在解凍,曾經的經濟封鎖、貿易禁運等終將會成為歷史,從而啟動已經晚了半個多世紀的古巴汽車更新換代的浪潮,那么,老爺車會退出古巴的大街小巷,哈瓦那街頭定格在20世紀50年代的浪漫風情將不復存在。
因此,趁著歷史尚在停留,何不去古巴街頭親自感受一下移動的老爺車博物館的別樣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