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民


企業為了擴大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促銷活動也不斷創新。目前我國的會計準則對企業的各種促銷活動僅作了原則性的規定,賬務處理需要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而稅法則有很多具體的規定和解釋,如果處理不當,企業就會有涉稅風險。最近幾年,由于互聯網的發展,新的促銷活動不斷呈現,公司財務人員如何從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角度,選擇合適的促銷活動?本文試圖通過不同方案的比較,對各種促銷方式的賬務處理和涉稅處理進行探討,以供讀者在實際工作中參考和應用。
一、企業銷售折扣稅法界定
企業在銷售活動中發生的優惠方式有多種,常見的有折扣銷售、銷售折扣與銷售折讓3種,以下著重介紹這3種銷售貨物方式在稅法上的不同。
(一)折扣銷售
折扣銷售是指企業在商品銷售時,因進貨方采購數量較多或進貨金額較大、購買頻次較高等原因,而給予進貨方的一種優惠價格。
稅法規定,對于折扣銷售,假如銷售額和折扣額是在同一張增值稅發票上開具,財務人員根據折扣后的銷售凈額確認銷售額,增值稅也是根據折扣后的凈額計算。若是企業將折扣額單獨開具增值稅發票,不管賬務如何處理,均需要全額計算增值稅。因此,從節稅的角度講,財務人員應盡量爭取根據折扣后的銷售凈額來確定銷售收入。
(二)銷售折扣
銷售折扣是指企業在貨物賒銷以后,為了鼓勵客戶盡早回款,縮短應收賬款的賬齡,對提前回款的客戶給予的一種優惠價格。
銷售折扣通常發生在賒銷之后,具有一定的融資性質,企業在會計處理時,通常在實際發生銷售折扣時,其費用計入財務費用。
(三)折讓銷售
折讓銷售是指在貨物出售以后,由于其品種、質量、保質期等原因,客戶雖未退貨,但銷售方給予客戶的一種價格優惠。現行稅法規定,因為折讓銷售是由于貨物的品種和質量等原因引起的銷售額的減少。企業辦理折讓銷售時,需要客戶首先辦理紅字申請,銷售方根據申請,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并沖減當期增值稅銷項稅額。
二、企業促銷活動涉稅會計處理
(一)打折銷售
1. 直接票內打折銷售。
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假設折扣和產品銷售開具在同一張發票上,根據折扣后的銷售凈額確認銷售額。
方案1:某大賣場從企業進貨,進貨金額滿100萬元,則企業給予10%的折扣,折扣額在票內體現。A產品的生產成本為80萬元,其對應的原材料的直接采購成本是50萬元,增值稅進項稅額是8.5萬元。
方案1的會計處理:
借:應收賬款 105.3萬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 9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5.3萬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萬元
貸:庫存商品 80萬元
2. 購物滿減。
“購物滿減”,就是購物超過一定金額,給予的折扣。究其本質也是一種打折銷售的促銷活動。賬務處理方式基本和直接在發票內打折的銷售相似。
(二)買贈銷售
1.購物贈物。
典型的買贈銷售是,當購買A商品的時候,贈送B商品。根據CAS14號—收入的規定,企業可按贈送商品的成本加增值稅銷項稅額,借記“銷售費用”,貸記“庫存商品”和“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方案 2:商場購入A商品,采購單價100元,企業送價值10元的B商品。兩商品的毛利率都是20%。A商品的進項稅額是8.5萬,B商品的進項稅額是0.85萬。A商品銷售數量1萬件。
方案2的會計分錄:
借:應收賬款 117萬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萬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萬元
貸:庫存商品——A產品 80萬元
贈送的B商品要根據稅法作為視同銷售,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但不確認銷售收入。
借:銷售費用 9.7萬元
貸: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萬元
庫存商品——B商品 8萬元
2.捆綁銷售。
捆綁銷售,是指A產品和B產品一起組合起來銷售,價格還是A產品的價格,其會計處理方法和方案2類似。
(三)抽獎促銷
抽獎促銷是針對消費者在消費中僥幸獲大獎的心理而設置抽獎模式,從而吸引消費者購物的促銷方式。
方案 3:企業某月進行抽獎促銷,凡購買100元,可以抽獎1次。設置一等獎1名,獎金2000元,二等獎10名,獎金每人1000元,三等獎880名,獎金每人100元,總獎金是10萬元。當月實現銷售100萬元,獎金也全部開出并領走。
根據(財稅〔2011〕50號)《關于企業促銷展業贈送禮品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的規定,此抽獎促銷活動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所以建議企業務必在促銷活動中說明獎金是稅前獎金,稅由企業代扣代繳。
向個人贈送禮品或者向個人派發現金返利,企業所得稅的處理比較復雜。如果在廣告、業務宣傳等活動中發生的,借記銷售費用;假如在年會、慶典等活動中反生的,歸集計入業務招待費。需要提醒的是,在年度匯算清繳時,要根據60%抵扣業務招待費,也不能超過銷售收入的0.5%的上限;假設是給業務無關的人員,屬于非廣告性贊助支出,不得稅前扣除。
根據上述分析,此案例屬于第1種情況。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117萬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萬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萬元
貸:庫存商品 80萬元
抽獎返現
借:銷售費用——業務宣傳費 10萬元
貸: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2萬元
現金 8萬元
(四)電商紅包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新穎促銷活動不斷涌現。現在就“電商紅包”的涉稅問題做一些探討。本文討論的“電商紅包”是指企業通過電商平臺發放的紅包。
1.消費者購買商品后立即發放“現金紅包”。
如果企業在消費者購買后,立即通過電商網絡發放“紅包”,筆者建議,處理方式可以類似現金返利的處理方式。參見方案3。
2.現金紅包發給不特定人群。
企業向不特定人員發送紅包,雖然和市場營銷有關,但是中國稅法是以票控稅,所以不能稅前扣除,否則有涉稅風險。
在個人所得稅方面,電商紅包屬于偶然所得,稅率是20%。企業需要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由于電商紅包,沒有發票,如果稅前扣除,稅務風險較大。建議不做稅前扣除。
3.發放消費券紅包。
發放消費券紅包的會計處理如下:
(1)贈送時,不做賬務處理,僅僅做備查登記。
(2)消費者在使用消費券消費時,企業直接作為折扣銷售。
三、企業促銷活動的稅務籌劃
(一)打折銷售的稅費以及凈利潤的計算
方案 1的凈利潤和稅負率分析:
增值稅的計算公式為:銷售數量×商品單價×(1-銷售折扣率)×17%-增值稅進項稅額。
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銷量×單價×(1-折扣率)-產品成本-增值稅額×13%]×(1-25%)。
具體計算結果如下:
增值稅:15.3-8.5=6.8(萬元)。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6.8×13%=0.884(萬元)。此方案企業所得稅為:(90-80-0.884)×25%=2.279(萬元)。
此方案的凈利潤:(90-80-0.884)×(1-25%)=6.837(萬元)。
應納稅額=6.8+0.884+2.279=9.963(萬元)。
稅負率=9.963/90=11.07%。
(二)買贈銷售的稅費和凈利潤的計算
方案 2的凈利潤和稅負率分析:
增值稅的計算公式為:正常品的銷項稅+贈品的銷項稅-正常品的進項稅-贈品的進項稅。
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正常品銷售額-正常品銷售成本-贈品的成本-贈品的銷項稅-增值稅額×13%)×(1-25%)。
具體計算結果如下:
增值稅:17+1.7-8.5-0.85=9.35(萬元)。
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9.35×13%=1.216(萬元)(精確到3位小數,以后處理相同)。
根據此方案計算的企業所得稅:(100-80-9.7-1.216)×25%=2.271(萬元)。
根據此方案計算的的凈利潤:(100-80-9.7-1.216)×(1-25%)=6.813(萬元)。
應納稅額=9.35+1.216+2.271=12.837(萬元)。
稅負率=12.837/100=12.837%。
(三)抽獎促銷的稅費和凈利潤的計算
方案 3的凈利潤和稅負率分析:
增值稅的計算公式為:正常品的銷項稅-正常品的進項稅。
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正常品銷售額-正常品銷售成本-返現金額-增值稅×13%)×(1-25%)。
具體計算結果如下:
增值稅:17-8.5=8.5(萬元)。
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8.5×13%=1.105(萬元)。
根據此方案計算的企業所得稅:(100-80-10-1.105)×25%=2.224(萬元)。
根據此方案計算的的凈利潤:(100-80-10-1.105)(1-25%)=6.671(萬元)。
應納稅額=8.5+1.105+2.224=11.829(萬元)。
稅負率=11.829/100=11.829%。
(四)3種促銷方案稅費水平和凈利潤的比較
3種促銷方案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稅負率和凈利潤見表(1)。

從這3個方案看,票內打折企業獲得的凈利潤最高,稅負水平最低,是最優方案。由于贈品的成本,抽獎額的大小,每種情況不同,每種促銷方案需要單獨計算。
四、結語
由于上述方案的比較均建立在大量的假設條件下,假設條件對促銷模式的選擇和具體籌劃方案的設計將造成影響。因此,前述的促銷方案凈利潤比較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有必要在選擇促銷方式的時候考慮折扣率、產品成本、贈品成本,抽獎金額等因素。成本從稅收的角度看,包括稅收成本和非稅成本。必須考慮所有完全成本,而不僅僅局限于稅收成本,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例如:票內折扣在營銷方案中實施最簡單,但是抽獎活動就比較復雜。因此,稅收籌劃方案的可行性一定要根據具體企業的實際情況分析籌劃。
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很多企業經常犯一個錯誤,即在納稅籌劃中只謀求企業利潤,而不考慮其他契約方的感受。這雖然可以降低企業的稅負,擴大企業凈利潤,但是以增加其他契約方的稅負和利益為代價。這種以犧牲對方利益來增加自己利益的籌劃,在實務中是不能長久的,也是行不通的,更不是納稅籌劃的最終目的。因此,納稅籌劃對促銷模式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市場情況和消費心理,兼顧各方利益,才能使稅收籌劃起到為企業出謀劃策的作用,使企業能夠進入穩健的可持續發展階段。
企業稅務管理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科學降低稅收支出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必須不斷改進其營銷模式。促銷活動作為企業重要的營銷手段和管理工具,在企業中廣泛使用。促銷方式的稅務管理也成為稅務管理的重點。許多企業會利用各種各樣的促銷手段,然而不同的銷售方式使企業承受的稅收負擔有著巨大的差異,甚至有的促銷方式使企業承受過重稅收負擔而導致企業的盈利為負。 所以,在選擇促銷方式時必須考慮企業稅收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