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文,張學雷
(黑龍江省水電局,哈爾濱 150040)
?
黑龍江省水電開發現狀及發展前景
陳貴文,張學雷
(黑龍江省水電局,哈爾濱 150040)
摘要:黑龍江省水能資源比較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受自然、地理、經濟和社會條件影響,開發利用率不高,至今開發率僅11%。文章對黑龍江省水能資源的分布特點、開發利用情況、發展滯后原因等進行分析,對黑龍江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前景進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加快龍江水電發展的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水電開發;現狀;開發率低;原因;前景;措施
1黑龍江省水能資源分布情況
黑龍江省境內分布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綏芬河4條水系,水能資源比較豐富。2003年水力資源復查和2004年農村水電資源復查共對全省755條河流進行了排查。復查結果顯示,黑龍江省水能資源總理論蘊藏量987.8 萬 kW,可開發大、中、小型水電站950座,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 024 萬 kW。其中5 萬 kW(含)以下農村水電站850座,農村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327.5 萬 kW。
1.1水能資源分布特點
1.1.1水能資源豐富
全省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024 萬 kW,約占全國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的1.8%。為北部地區水能資源豐富的省份,水能資源蘊藏量比吉林和遼寧兩省合計還多。
1.1.2水能資源空間分布不均
省內水能資源較為豐富的河流多位于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等高寒山林地區,主要分布于黑龍江流域和牡丹江流域。黑龍江水系和松花江水系具備開發條件的河流673條,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001.6 萬 kW,占全省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的97.8%。烏蘇里江和綏芬河水系具備開發條件的河流82條,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22.4 萬 kW,僅占省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的2.2%。
1.1.3水能資源時間上分布不均
黑龍江省屬于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省從南向北,依溫度指標可分為中溫帶和寒溫帶。從東向西,依干燥度指標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和半干旱區。全省氣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溫干旱,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易澇早霜,冬季寒冷漫長,無霜期短,氣候地域性差異大。黑龍江省的降水表現出明顯的季風性特征。夏季受東南季風的影響,降水充沛;冬季在干冷西北風控制下,干燥少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00~650 mm,夏季雨量充沛,汛期6—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
1.1.4界河水能資源逾半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東北部,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主要國境界河有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省境界河有嫩江。國境界河和省界河水能資源可開發量分別為405 萬 kW和30.42 萬 kW(界河水能資源以總裝機的1/2計算),合計435.42 萬 kW,占全省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的42.5%。目前開發了12.5 萬 kW(尼爾基-省境界河),尚有422.92 萬 kW未開發利用。由于界河水能資源開發涉及國民經濟發展、水權分配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內仍難以開發利用。(界河水能資源情況詳見表1、表2)

表1 國境界河水能資源情況簡表
注:裝機容量以電站總裝機計。

表2 省境界河水能資源情況簡表
國境河上可開發6座水電站,全部分布在黑龍江干流上,總裝機405 萬 kW(界河電站以1/2計算),均未開發建設。
省界河上可開發水電站5座,全部分布在嫩江干流上,總裝機30.42 萬 kW(界河電站以1/2計算),已開發尼爾基1座電站,裝機12.5 萬 kW(界河電站以1/2計算)。
1.2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黑龍江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始于1938年,日偽政府在牡丹江市鏡泊湖下游開工建設鏡泊湖電廠。1945年6月該電廠建成發電,是黑龍江省境內建設的第一座水電站。1950年,寧安縣新安鄉西安村朝鮮族農民李敏順在自己研究的木制沖擊式水輪機的基礎上,配帶1臺3千瓦的臥式發電機組,建成了黑龍江省的第一座小水電站,即西安電站,為全省小水電開發打了頭炮。之后的黑龍江水電建設以渠道小水電建設為主,經歷了“星星之火”和大躍進“一哄而上”兩個階段,1960年黑龍江水電站達到數量峰值371座。后因渠道上的水輪泵站受灌溉季節和來水量的限制,出力小、利用率低、滿足不了生產和生活用電的需要,逐漸被淘汰。1970年以后,黑龍江省的小水電站建設轉向河流和水庫,電站裝機規模逐漸變大。1979年,國家提出“以電力養電”的政策支持水電建設,黑龍江省小水電逐漸向規模性發展。
自1983年國家開展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試點縣建設后,國家支持農村水電的力度逐漸增大。2003年國家啟動小水電代燃料試點建設,2011年啟動了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試點建設。黑龍江省借助國家政策水電事業逐漸發展壯大。20世紀90年代,建成全省最大水電站蓮花水電站,裝機55 萬 kW。21世紀初,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和尼爾基水利樞紐建成,水電裝機又一次猛增。2015年完成37座1995年以前建成的農村水電站進行了增容改造,老舊水電站發電能力得到鞏固和增加。
至2015年底,黑龍江省共建成水電站86座,總裝機114.63 萬 kW;在建水電站4座,3.4 萬 kW。分別占可開發量的11.2%和0.3%。尚有906 萬 kW尚未開發利用。開發利用率遠低于吉林、遼寧兩省87%和83%的水平,也低于全國38.7%的平均水平。
2黑龍江省水能資源開發滯后的原因
黑龍江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發展緩慢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1)建設成本高,利用小時低。黑龍江省是全國最北端、緯度最高的省份,有效施工期短,項目建設成本高;加之降水少、河流落差小、有效利用發電時間短,導致經濟指標差。據測算,黑龍江省水電項目單位千瓦投資為1.5~2.5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單位電能投資為5-10元,是南方省份平均水平的3-5倍。投入和產出嚴重不對稱。
2)上網電價較低,缺乏投資吸引力。2005年前,黑龍江省上網電價在國內較高,在東北處于龍頭地位。但從2005—2015年10年間,黑龍江省水電電價一直未作調整,32%的電站電價為0.2161 元/kW·h,60%的電站電價低于0.30 元/kW·h,遠低于其他省份電價水平。2015年2月,黑龍江省將電價低于0.35 元/kW·h的農村水電站電價統一調整至0.35 元/kW·h,電價水平有所好轉,但仍低于吉林、廣東、浙江、河北等省0.3757、0.4332、0.45元和0.42 元/kW·h時電價水平。
建設成本偏高和電價極低,導致黑龍江省水電項目無人問津。
3)土地、林木補償費用占工程總投資急劇升高。黑龍江省水電項目多位于林區和山區,項目建設需要占用大量的林地、荒地。原來國家對水利水電工程征占地有特殊優惠,但近年來一律采用區片綜合地價,土地和林木補償費用不斷升高,多數項目征林征地費用達到項目總投資的40%至80%,成為制約項目能否成立的關鍵因素。
4)法規建設嚴重滯后。一是黑龍江省現行的地方水電管理辦法是1997年發布,已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水電管理的需要,亟待修改,但始終難以列入日程。二是近年來吉林、遼寧、湖南、廣西等九省份相繼出臺了水能資源管理制度,對水能資源的獲得方式和限期開發時間及回收作出明確規定,并通過人大立法確保資源科學、有效、合理配置開發。但黑龍江省因為沒有類似規定,出現搶占資源、占而不建的現象。導致一邊是投入產出比好的水能資源占而不用、長期閑置浪費,一邊是有意向的投資商卻難以找到好項目。
5)缺少政策性支持。省里始終未出臺加大財政補助、減免征林征地費用、提高上網電價等支持鼓勵水電發展的政策措施。而2013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出臺的支持農村水電發展的優惠貸款政策,在黑龍江省也一直未得到有效落實。
6)設計、審批過程冗長。水電工程結構復雜,設計難度大、耗時長。項目立項涉及部門眾多、手續繁瑣,審批過程緩慢冗長。多數項目前期工作周期在3 a以上,嚴重影響對國家資金的爭取和水電的發展。
3黑龍江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展望
3.1發展水電的深遠意義
黑龍江省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從未拉閘限電的省份,發展水電的意義和必要性有那些呢?
1)黑龍江省的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儲量居東北三省之首,比吉林遼寧兩省的總量還多,而且開發利用程度很低,目前僅為11%,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2)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水電是技術最成熟、開發效率最高、成本適中、電能質量最好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水電可增加非化石燃料供應,優化能源結構。并可解決未來石油儲量和煤炭產能下降后顯現的能源緊缺問題。
3)水電作為分布式能源,可彌補大電網在安全穩定性上的不足,滿足特殊場合的用電需求,避免大面積停電,提高電網的防災抗旱啟動能力。
4)水電具有開停機速度快、電壓穩定等特點,可以通過調峰、發無功等方式提高電網運行質量。
5)水電作為清潔能源,每發1度電可替代火電標準煤342 g,減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875 g和5.7 g,可有效減少環境污染。
六是水電特別是農村水電為農村、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電力,可提高農村用電水平,解決農村、農民生產生活用能問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
3.2黑龍江省水電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1)從生態文明建設來看,水能資源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水電是國際公認的清潔能源。我省水能資源多位于山林地區,開發水能資源,可以減少化石能源消耗、保護森林植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優化能源結構,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2)從穩增長、調結構來看,我省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村水電建設產業鏈長,能夠有效拉動投資,促進就業和農民增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3)從扶貧開發要求來看,農村水能資源分布的地區多為貧困農村,農村水能資源開發率還比較低,加快農村水電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對這些地區脫貧解困具有明顯促進作用。
4)從電力體制改革來看,中央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堅持市場化改革,形成適應市場要求的電價機制,堅持節能減排,推動電力行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能源結構優化,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分布式能源系統發電在電力供應中的比例。農村水電作為重要的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迎來了體制機制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5)從黑龍江的振興發展來看,作為產糧大省和邊境省份,必須“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水電開發不足是我們的“短”,水電工程效益是我們的“長”。加快水能資源開發可有效揚長補短發揮振興龍江作用。
3.3水電發展面臨的困難
雖然新時期的農村水電發展有很多的有利條件,但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
1)農村水能資源開發難度越來越大。隨著開發率的逐漸提高,農村水能資源開發的技術難度加大,征地補償和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和移民安置等制約因素更加突出。
2)界河水能資源短期難以開發利用。黑龍江省42.5%的水能資源分布在界河上,且主要在國境界河上。由于界河水能資源開發涉及國民經濟發展、水權分配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內仍難以開發利用。
3)局部河流生態環境受到影響。一些項目沒有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水電站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部分河流水能資源存在過度開發問題,一些引水式電站河段減水脫流,影響河流生態和下游生產生活用水。
4)水能資源配置不盡合理。受過去開發理念、技術和資金等制約,一些流域存在電站布局不合理、梯級電站之間的流量不匹配、沒有建設龍頭水庫電站等問題,中小河流普遍缺乏梯級聯合調度機制。
5)部分電站老化失修嚴重。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村水電站建成較早,設備老化,水能利用效率低下、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
3.4開發前景
黑龍江水系水能資源豐富,特別是庫爾濱河上的九級開發利用方案在各方積極努力下,已建成4級,其中上游庫爾濱電站具有很大的調節庫容,為下游8個梯級都能成為調峰電站奠定了基礎,該河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呼瑪河干流的塔林西電站前期工作已到“可研”,三間房水庫作為引呼濟嫩水源地已被列入規劃,有望在2020年之前動工修建。
松花江水系內牡丹江有鏡泊湖和蓮花兩座大型水電站,具備多年調節性能。牡丹江干流還規劃蘭崗電站、二道溝、長江屯等電站,自身具有日調節能力,在上級電站年調節作用下,均可冬季發電,且可擔當調峰任務,可獲得較好的發電效益。湯旺河干流規劃的15級電站已開發了小云峰和引湯(渠首和永久)兩級,技術經濟指標較好的陶家水電站已完成可研編制并落實開發主體,近期可開發利用。海浪河流域規劃中所列的9級梯級電站,技術經濟指標優越,其中首選的林海電站前期工作已到“初設”,“引資”也已初步落實。
綏芬河水系綏芬河上已修建東升、老黑山等水電站。流域內正在修建羅家店水電站,預計2016年底可建成發電。流域內最后一個站址五排水電站也具有較高經濟開發價值,前期工作已啟動,納入近期開發規劃。
界河水能資源,特別是國境界河水能資源開發涉及國民經濟發展、水權分配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內仍難以開發利用。
4措施及建議
優先發展水電是黑龍江省現階段改善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和現實選擇。作為邊境大省和產糧大省,提升水電的戰略地位,建立鼓勵水電發展的政策,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和戰略安全,更有利于黑龍江省目前、特別是長遠的經濟社會發展。
1)加快水電立法工作。一是組織修訂《黑龍江省地方水電管理辦法》,按照與時俱進的要求,制定有關水電發展的條款,提升水電建設管理水平。二是建立水能資源開發許可和有償使用制度,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公平、公正、公開配置水能資源開發權,吸引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水能資源開發利用、保護。三是建立完善水能資源占用無償退出機制,對不能在規定開發期限內開工或完成開發任務的水能資源無償收回并重新公開配置,杜絕資源浪費。
2)建立合理的電價機制,通過市場合理配置資源,推動水電發展。推進水電價格市場化,研究流域梯級效益補償機制,根據電力市場化進程,逐步完善水電價格機制和項目投資回報機制。可以根據整體布局,合理安排一些水電站采用付本還息電價,以調整黑龍江省電力布局。同時建立和完善已建成電站良性調整機制,定期上調水電上網電價。
3)利用黑龍江作為邊境地區和產糧大省的優勢,針對今后擬建水電項目經濟性普遍差、市場競爭力下降、投資風險增大等情況,向國家爭取出臺水利水電項目的優惠用地政策,降低開發成本。一是是出臺黑龍江省降低水利水電工程征地補償和林木補償收費標準的優惠政策;二是允許征地補償和林木補償費用分期征收;三是對耕地占用稅和征地管理費等實行先征后返。
4)制定出臺有利于水電開發的金融信貸政策。將農發行加大水電信貸支持的政策推廣到所有銀行,允許在建工程資產抵押貸款和實行水電預期收益權抵押貸款等優惠金融政策,對水電開發項目實行低息或無息貸款。鼓勵和支持水電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拓寬融資渠道。
5)組織力量研究糧食主產區、邊境大縣以及具有大小興安嶺自然生態保護區地區與水電開發的相關聯系和適宜政策和方針。
6)加大財政資金對水電開發的支持力度。設立前期工作專項資金支持水電規劃編制和工程項目前期工作;繼續對國家水電資金實行全額配套,推動水電發展。
7)通過招標等方式優選設計單位。鼓勵設計單位采取新技術、新工藝,探索新結構和新的施工方法等,降低水電項目造價、提高設計質量、縮短設計周期。
8)根據水電項目工藝、技術復雜的特點,在下放明確審批權限和時間、簡化程序的同時,應在流域和省一級設立專家庫和咨詢機構,加快審批速度,確保審批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鐵.黑龍江省農村水能資源調查評價成果報告(2008)[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2]黑龍江省地方志編撰委員會.黑龍江省志·水利志[M].哈爾濱:黑龍江人們出版社,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
[3]陳貴文,李純江.加快黑龍江省水電開發的建議[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08(12).
編者按:如果您真地關心黑龍江省水電發展的歷史與現狀,請看看這篇文章;如果您真地想了解龍江水電為啥發展的這么慢、這么難,請看看這篇文章;如果您作為水電主管部的上級或地市的業務部門,想切實加速龍江水電的發展,腳踏實地想解決幾個難點,請看看這篇文章!
Existing Stat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EN Gui-wen and ZHANG Xue-lei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ydropower Bureau,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Water energy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but uneven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Impacted by the natural,geographical,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the development and use rate is low,only 11% to this day.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and use state,and the cause for lagging behind of water energy resour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water energy resour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putting forth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 for quickening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words:hydropower development;existing state;low development rate;cause;prospect;measure
文章編號:1007-7596(2016)04-0081-05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簡介]陳貴文(1978-),男,山東武城人,高級工程師;張學雷(1962-),男,湖南漣源人,教授級高工,本刊編委,現任黑龍江省水電局局長。
中圖分類號:TV76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