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艷,王方妮(山東省青島第二衛生學校,山東青島266000)
?
實習前對中職護生進行職業防護教育的效果分析
柴玉艷,王方妮
(山東省青島第二衛生學校,山東青島266000)
摘要:護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護士在工作中面對多種職業性危害。對2013、2014屆已完成實習的中職護生進行職業防護知識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接受實習前職業防護教育的護生,其職業防護意識和能力均有顯著提升(P<0.01)。說明實習前加強護生職業防護教育很有必要。
關鍵詞:中職;實習前;護理專業;職業防護教育
護理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可能面臨多種職業危害。實習護生由于技術不熟練、缺乏工作經驗,在實習過程中發生職業性損傷的危險更大。我校曾對2011屆和2012屆實習結束的護生進行相關調查,其中針刺傷發生率高達83.25%。針對護生實習期間職業損傷發生率高、職業安全意識淡薄現狀,我校對2014屆即將實習的護生進行職業防護教育,發現有效的職業防護崗前培訓能顯著提高護生職業防護意識和能力。
1.1對象
我校在膠州市中心醫院和膠州市第一、第二人民醫院實習的三年制中職護生,均為女生,2013屆102名(對照組),2014 屆124名(實驗組),平均年齡17.5歲。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方法在廣泛征求臨床資深護士及護理職業損傷防護專家建議的基礎上設計問卷,內容包括實習期間是否發生針刺傷與次數,發生針刺傷后上報情況及是否處理,是否接種乙肝疫苗,接觸患者血液或體液操作時是否戴手套等五大類20個小題。要求護生15分鐘內填寫完問卷。共發放問卷226份,回收率100.00%。
1.2.2實驗組職業防護培訓內容與方法(1)專題講座:從實習前4個月開始,每月開展一次職業防護專題講座,講解職業防護專業知識。主要內容有:常見銳器傷及發生原因,常見化學性藥物及常用化學性消毒劑的危害與防護,常見放射性職業危害及防護,經血液、體液傳播疾病的傳播途徑及防護,職業感染的危險性及途徑,普及性預防的概念,職業防護用物和措施等。
(2)強化職業防護技能:為增強護生普及性預防意識,除規范各項護理技能操作流程外,還強化其職業防護技能,要求護生熟練掌握各種必要的防護措施,包括洗手,戴防護手套、面罩,穿防護衣及正確處理污染銳利器械等。
(3)情景模擬示范:通過情景模擬使護生體驗職業傷害及預防措施。如反復示范遭遇意外后的處理流程,包括手被針頭刺傷,患者的血液、體液濺入口腔、眼睛,皮膚或手接觸到患者的血液、體液等的處理方法。要求護生對病例進行小組討論,反復分析,正確回示操作流程。
(4)提高免疫力:如接種乙肝疫苗等,增強護生自身抵抗力。
(5)建立健全實習護生職業暴露報告制度:實行實習生—實習組—實習點三級報告制,及時將護生職業傷害報告醫院護理部和學校,并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避免漏報、錯報。
2.1護生實習期間針刺傷發生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實習期間針刺傷發生情況比較(%)
2.2護生職業防護教育情況
實習前對實驗組職業防護教育前進行問卷調查,培訓后再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職業防護教育前后護生職業防護意識和防護知識合格率差異有顯著性。另外,職業防護教育后,實驗組有91人接種或加強了乙肝疫苗,經查HbsAb均為(+),見表2。
表2 實習護生乙肝疫苗接種率比較
實習護生缺乏職業防護知識,職業安全意識淡薄,護理患者時不戴口罩、手套,或護理患者后不洗手、不認真洗手,還有的護生擔心使用防護用物會讓患者有被嫌棄的想法而放棄戴手套、眼罩或穿防護衣。另外,部分護生發生職業性損傷后因安全意識淡薄、怕麻煩或出于僥幸心理不上報,不及時處理。為使護生充分認識職業損傷的危害性,學校可適當開設實習護生崗
中圖分類號:G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