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曾子文章對《春秋左傳》《國語》的讀以致用
——閱讀的“潛水作業”之九

2016-06-17 02:26:28曾祥芹
高校圖書館工作 2016年3期
關鍵詞:孔子

●曾祥芹

(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新鄉 453007)

?

【閱讀·交流】

曾子文章對《春秋左傳》《國語》的讀以致用
——閱讀的“潛水作業”之九

●曾祥芹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新鄉453007)

[摘要]閱讀的“潛水作業”是實現經典深閱讀的有效方略。曾子文章對《春秋左傳》、《國語》的讀以致用,《論語》有24例,《曾子》有16例,《孝經》有4例,《主言》有8例,它們灌注了以史為鑒的精神,發揮了“《春秋》教育”的功能。

[關鍵詞]閱讀的“潛水作業”曾子文章《春秋左傳》《國語》讀以致用以史為鑒春秋教育

《春秋》本是中國古代紀事史的通稱,因流傳下來的只有魯國的《春秋》,故它成了魯《春秋》的專用名詞。作為“六經”之一的《春秋》,其作者一向認為是孔子,傳說他寫《春秋》的目的是原始察終,見盛知衰,懲惡揚善,撥亂反正。全書紀事從魯隱公元年(前722)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計242年,歷史稱這一段為“春秋時期”。而解《春秋》經的《傳》,流傳后世最有名的是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合稱《春秋三傳》。《春秋左傳》是左丘明解釋魯國史書《春秋》的著作,它以魯國12個國君(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的歷位時間為序,記載了春秋霸主遞嬗的歷史,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由于《左傳》以記事為主,《公羊傳》、《谷梁傳》以解經為主,從了解東周社會、記取歷史教訓著眼,《左傳》更富史學價值和文章價值。梁啟超從“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史記·太史公自序》)得到啟發,認定“《國語》即《左氏春秋》,并非二書?!?《國學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循此,應把《國語》納入《春秋》范疇(盡管《國語》分述八國,主在記言,上溯西周,《左傳》單編魯國,主在記事,只限東周)。《禮記·經解》在分別解說“六經”的教化功能時說:“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善于連綴文辭、比附事實來判斷是非,乃得力于《春秋》的教化。)孔子的《春秋》和左丘明的《左傳》均先后成書在春秋末和戰國初。曾子跟從孔子學“六經”時,肯定讀過《春秋》和《春秋左傳》,肯定接受過“《春秋》教育”。因此,曾子的六篇文章著作吸取《春秋》和《春秋左傳》以及《國語》的思想營養,是順理成章的事。

1曾子文章對《春秋左傳》的運用

1.1《論語》對《左傳》的運用

《論語》表面上沒有提及《春秋》,實質上總是憑《春秋》的史實說話。

《論語·里仁4.1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通曉道義,小人只知道利欲。)關于“義利相成”的思想源自《左傳》有多處記載。《僖公二十七年》:“德義者,利之本也?!?德行與義理是成功的根本條件。)《成公二年》:“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有了名號便具有威信,有了威信就能保證象征他地位的器具,器具用來體現禮法,禮法用來推行道義,道義用來產生利益,利益用來治理人民,這是政事的大綱。)《昭公十年》:“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利不可強,思義為愈。義,利之本也,蕰利生孽?!?凡是有血氣的人,都有競爭之心,所以對利益不可強取,要想到道義能勝過一切。道義,是利益的根本,蓄積利益就會產生妖孽。)《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處在有利的地位的境遇的境遇時想到道義,處在窮困時想到純樸,有守業的心志而無放蕩的行為。)互文對讀,則知孔子“重義輕利”觀的來龍去脈。

《論語·公冶長5.19》:“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薄按拮託R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這里簡述令尹子文“三仕三已”之“忠”和陳文子“弒君而棄”之“清”。兩個史例在《左傳》的多篇里均有記載。子文(斗谷)開始做令尹見于《莊公三十年》,讓位給子玉見于《僖公二十三年》?!秶Z·楚語下》:“昔子文三舍令尹,無一日之積。”也可佐證?!按拮託R君”的事見于《襄公二十五年》“崔柕弒齊莊公”??梢娫幼x《春秋》是編《論語》的史料準備。

《論語·公冶長5.27》:“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自訟者也?!笨鬃拥摹白跃套载煛笔菍Υe誤的一種高境界。這個觀點顯然汲取了《左傳》“自改錯誤”的思想?!缎辍酚涊d:“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誰沒有錯?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論語·雍也6.15》:“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孟之反從不自我夸耀,隨軍敗退時他勇敢殿后,進入城門時卻揚鞭打馬,說:“并不是我敢殿后,而是這馬跑不動啊?!?這個孟子反殿后而不夸功的故事源自《左傳·哀公十一年》的史實記載:齊魯惡戰,“孟之側后人以為殿,抽矢策其馬,曰:‘馬不進也?!蔽闹羞€有伍子胥的名句:“盈必毀,天之道也?!?自滿就一定會毀壞,這是上天的常道。)故事宣示了“勞而不伐”、“自伐者無功”的哲理。

《論語·述而7.2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這個“從眾拜師”的道理植根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的歷史記載:“鄭人游于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 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鄭國有些人聚集在鄉校里,評論執政的得失。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封閉了怎么樣?”子產說:“為什么呢?這些人早晚休息時間聚在一起,議論執政官政令的好壞。他們認為好的,我就實施;他們認為不好的,我就改正。他們實際上是我的老師,我為什么反而要封閉鄉校呢?我聽說憑借忠于為善可以消弭怨恨,沒聽說用強硬的手段來防止怨恨會有效。用強硬手段未嘗不能馬上把他們的嘴堵住,不過這就像防河水一樣,一旦決了大口子,受傷害的人一定很多,我就沒法挽救了。不如開個小口子,因勢利導,不如讓我聽到了而用來匡救我的過失?!?這段容許鄉校議政的生動對話展示了子產求師于眾、民主執政的理念。

《論語·子罕9.3》:“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晉見國君必先在堂下行拜禮,是古禮的要求,現在居然直接上堂拜謁,這就太過分了。所以雖有違眾意,我依然遵從先在堂下行拜的古禮。)孔子贊同禮服從儉卻不同意禮儀從儉。這個思想受到《春秋左傳》的影響?!顿夜拍辍吩涊d:“夏,會于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王使宰孔賜給齊候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候將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收?!睙o獨有偶,《國語·齊語》也記載了“齊桓公不聽從周襄王的辭讓,終于下拜”的事。到孔子時下拜的禮似乎廢了。

《論語·先進11.17》:“李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笨鬃訉θ角髱椭豢蓴硣募臼纤压蚊裰?,增加賦稅,聚斂財富,擴大領土的惡行給予嚴厲批評,號召弟子鳴鼓討伐,要將他趕出孔門。此事源自《左傳》的《哀公十一年》,文中早有記載:季氏要用田賦制度,增加賦稅,使冉求問孔子,孔子回答道:“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君子推行政事,要根據禮來衡量,施舍時力求豐厚,辦事時選擇適中,賦斂時盡量微薄,這樣辦,依照丘來征收賦稅也就足夠了。)但冉求還是聽季氏的,幫他搜刮和增加錢財。故《哀公十二年》有此警語:“國無道,必棄疾于人。……長木之斃,無不摽也。”(國家無道,一定會加害別人。高大的樹木倒下,旁邊的人沒有不被擊倒的。)

《論語·顏淵12.1》:“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合于禮度,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到了,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實踐仁德全在于自己難道能靠別人嗎?)孔子的“克己、復禮、為仁”這個核心思想也源自《左傳·昭公十二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于亁谿?’”(孔子說:“古時候有句話,克制自己回到禮上,就是仁。說得真好?。〕`王如果能像這樣做,怎么會在乾谿受到羞辱?”)

《論語·子路13.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孔子的“名正言順”政論觀也來自《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子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只有器具和名號不能假借給別人,這是國君所掌管的。有了名號便具有威信,有了威信就能保住象征他地位的器具,器具用來體現禮法,禮法用來推行道義,道義用來產生利益,利益用來治理人民,這是政事的大綱。)

《論語·子路13.4》:“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這是關于治國方略的比較辯論:上行“禮、義、信”,下效“敬、服、情”,如此以禮親民才是行政的大事,用不著單抓學稼那類小事。孔子對樊遲學稼穡的批評歷來被誤解為輕視體力勞動者,其原因之一是不能互文對讀,大而化之?!蹲髠鳌は骞拍辍酚涊d:冬十月,諸侯攻打鄭國,鄭國在決戰還是講和的爭辯中,知武子有一段權衡利弊大小的話:“暴骨以逞,不可以爭。大勞未艾,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暴露尸骨以求一時滿足,不能用這樣的辦法和楚軍爭勝。還有大事沒有完成,君子勞心,小人勞力,這是先王的訓令。)所謂“大勞”指外交講和的“勞心”事??鬃游樟恕按髣?、小勞”之區分后,才批評樊遲學稼是見小不見大。他并非歧視勞力者,而是更重視勞心者的作用。說社會不存在勞心勞力的區分,是捏著鼻子哄眼睛,自欺欺人。

《論語·子路13.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弊釉弧谩安徽级岩印!笨鬃雨P于“無恒德無須占卜”的觀點源自《左傳》?!顿夜迥辍酚涊d:晉獻公想借道虞國再次攻打虢國。虞公欲祭神保佑,宮之奇勸阻說:“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衷唬骸蝠⒎擒埃鞯挛┸??!衷唬骸癫灰孜?,惟德系物?!缡牵瑒t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鬼神不固定親近哪一個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說:“皇天沒有固定的親近的人,只對有德行的人加以輔助。”又說:“祭祀的禾黍并不香,美好的德行才香。”又說:“人民不能改易祭祀的物品,只有德行才能充當祭品。”這樣說來,沒有德行,人民就不和,神靈也不肯享用他的祭品了。神靈所憑借的,就在于德行了。)這段話說明:鬼神依德不依親,皇天輔德不輔親,只有美德才是最好的祭品。原來孔子的“神”“德”統一論就植根于《宮之奇諫假道》。

《論語·憲問14.2》:“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作為士卻留戀安逸的家庭生活,就夠不上稱士了。)孔子認為有志之士該行走四方,不辱使命。這話取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的“懷與安,實敗名?!?眷戀妻子和貪圖安樂,會敗壞一個人的名聲。)該篇記載了晉文公的流亡故事,說他在齊國安居下來,有妻妾,有家財,便不肯再移動了。

《論語·憲問14.8》:“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笨鬃雨P于文書起草的四大程序活用了《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的史實:“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孫揮能知四國之力,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于辭令。裨諶能謀,謀于野則獲,謀于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為于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薄蹲髠鳌匪浥c孔子所評述雖有些許出入,但大體相近,可互證公文寫作的鄭重、嚴謹、推敲過程。

《論語·憲問14.14》:“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吾不信也?!?臧武仲憑借他的封地防城請求魯君為他確立繼承人 。雖然有人說他此舉不是要挾國君,但我不相信。)對“臧武仲之智”的批評,詳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仲尼曰:“知之難也,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魯國,抑有由也,作不順而施不恕也?!?孔子說:“要做個有智慧的人確實是難?。∠耜拔渲龠@樣有智慧,卻不能被魯國所容納,是有原因的,因為他所作所為與道理不合且沒有寬恕之心。”)臧武仲耍聰明卻說“知不足”,徇私情卻說“未敢私請”,立后代卻說“不廢二位先人的勛勞”,話頭婉轉,暗藏殺機,完全是假聰明,根子是“外不文禮樂,內不行恕道”??鬃佑谩拔岵恍拧钡拇呵锕P法揭露了臧武仲要挾君王的陰謀。

《論語·憲問14.15》:“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晉文公詭詐而不正派,齊桓公正派而不詭詐。)孔子對兩位春秋霸主做了褒貶分明的品格對比,其事實根據可見《左傳》。《僖公四年》舉了一個實例:“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候曰:‘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候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齊候盟。”(齊桓公把諸侯軍隊列成陣勢,與楚大夫屈完一起坐著兵車檢閱。齊桓公說:“這豈是為了我個人?他們是為了繼續我們先代君王的友好關系而來到這里。與我們和好,怎么樣?”屈完回答說:“承蒙您的恩惠為敝國求福,肯降格接納我國的國君,這正是我國國國君的愿望。”齊桓公說:“我用這么多軍隊去作戰,有誰能夠抵擋?用這么多軍隊去攻城,什么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說:“您如果以恩德來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從?您如果憑借武力,楚國以方城山為城墻,以漢水為護城河,您的軍隊雖多,只怕也用不上?!鼻昱c諸侯訂立了盟約。)這就是齊桓公采納管仲“尊王攘夷”的戰略,率八國之師完成的“召陵之盟”。

《論語·衛靈公15.11》:“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推行夏朝的歷法,乘坐殷朝的車子,佩戴周朝的禮帽,演奏武王的《韶》樂。)孔子回答顏淵“為邦”的問題,主張頒歷、乘車、戴冠、奏樂都要擇善而從。其中的“殷輅質地簡樸”吸取了《左傳》的營養。《桓公二年》記載:“是以清廟茅屋,大輅越席,粢食不鑿,昭其儉也。”(因此,太廟用茅草蓋頂,玉輅用蒲草席坐墊子,肉汁不用全五味來調和,供祭祀用的米不經細舂,這是為了表明節儉。)孔子把商代車子的自然樸質上升到治國方略的高度予以采納。

《論語·衛靈公15.3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給“過錯”下了一個深刻的定義:人皆有過,有過改過,不算過錯,有過不改,才是真正的過錯。這個認識顯然吸取了《左傳》的思想精華?!缎辍罚骸叭苏l無過,過則能改,善莫大焉?!?人誰沒有錯?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以上18例,除了文書起草程序屬于對《左傳》史料的活用之外,其余17個例子均屬對《左傳》史料和史識的引用,包括全引和節引?!蹲髠鳌は骞哪辍酚涊d:魯國大夫叔孫豹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次一等的是建立功業,再次一等的是樹立言論,雖然死去很久但業績長存,這就叫做不朽。)這里的“言”自然包括“口頭話語作品”,但主要是指“書面文字作品”。因為有聲無形的話語作品轉瞬即逝,難以“不朽”;只有無聲有形的文字作品才可能實現跨時空的傳播而“不朽”。難怪《論語·衛靈公15.20》孔子感慨道:“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最感羞恥的事是到死還沒有一個好的名聲被人稱道。)幫助孔子完成這一心愿的是孔門弟子們所編纂的《論語》。正是曾子牽頭主編,與孔伋等弟子們把孔子的話語作品轉化為《論語》這種文字作品,才有儒學的千古傳承,才實現了“立言不朽”。

1.2《曾子》對《左傳》的運用

《曾子·立事》:“君子不先人以惡,不疑人以不信,不說人之過,成人之美,存往者,在來者,朝有過夕改則與之,夕有過朝改則與之。”這里講的“心境適中”的君子氣度受到《左傳》的濡染?!墩压辍酚涊d:君子不食奸,不受亂,不為利疚于回,不以回待人,不蓋不義,不犯非禮?!?君子不受奸邪之人的俸祿,不牽入動亂,不為了私利而受到邪惡的侵蝕,不以邪惡待人,不掩蓋不義的事,不做出不合禮的事?!?

《曾子立事》:“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狈踩?,過于矩為倨,不及矩為句。這個“寧儉寧句”的觀點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季札觀周樂:“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美極了!剛勁而不放肆,柔婉曲折而不卑下靡弱,緊密而不局促逼迫,悠遠疏曠而不散漫游離,變化多端而不過分,反復重疊而不使人厭倦,哀傷而不使人憂愁,快樂而不放浪過度,使用它而不會匱乏,寬廣而不顯露,施予而不會減少,收取而不會增多,靜止而不顯得留滯,流動而不顯得泛濫。)這一番極言“周德之盛”的中和之音,體現了季札以樂觀政、以樂論史的鑒賞水平。曾子借鑒了季札觀樂的方法論,用之于君子的“及而不過”論。

《曾子立事》:“君子終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終身為罪。”(誠實而有根據的話就是整天說,也不會有過錯;虛假而沒有根據的話就是說上一句,一生都是過錯。)曾子這個“信言無尤”的思想顯然引自《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遠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無徵,故怨咎及之?!?君子的話,誠實而有證據,所以怨恨遠離他的身體。小人的話,虛偽而沒有證據,所以怨恨和災禍來到他身上。)用其意,只不過改換了句子形式而已。

《曾子制言上》:“殺六畜不當,及親,吾信之矣;使民不時,失國,吾信之矣?!痹硬豢赡茏x到《禮記·月令》,但卻懂得“適時做事”的道理。他之所以吸收“殺生不當、使民不時”的教訓,可能得益于《左傳》。《昭公八年》記載:晉平公問“為什么石頭會說話?”,師曠回答說:“作事不時,怨讟(du)動于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宮室崇侈,民力凋盡,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做事情不符合時令,激起了人民的怨恨謗言,就會有不會說話的東西說話。如今宮室高崇奢侈,人民的財力耗盡,怨恨與謗言一起興起,沒有人能保障自己的生活。石頭說話,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曾子制言中》:“故君子進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不得志,不安其位,不博厚祿,負耜而行道,凍餓而守仁:則君子之義也。”曾子從進退兩方面說明“做官和退隱都要守仁”,這個道德觀來源較多,但《左傳》是來源之一可以肯定。《襄公二十六年》有言:“臣之祿,君實有之。義則進,否則奉身而退,專祿以周旋,戮也?!?臣子的俸祿為君王所有。合乎道義則進身出仕,不然的話就保全自己退出祿位,把俸祿看作私有并以此與人周旋,是應該受到誅戮的。)

《曾子制言中》:“吾不仁其人,雖獨也,吾弗親也。故君子不假貴而取寵,不比譽而取食,直行而取禮,比說而取友。有說我,則愿也,莫我說,茍吾自說也。”曾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不仁者不親,仁者才結友”。這個“比說而取友”的觀點自然承繼《論語·學而1.8》中“無友不如己者”的思想。如果對讀《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魏獻之講的“九德”:“心能制義曰度,德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順,擇善而從之曰比,經緯天地曰文。”你會相信,“比說而取友”就是對其中第八“德”——“擇善而從之曰比”的活用。

《曾子天圓》:“陽之專氣為雹,陰之專氣為霰,霰雹者,一氣之化也?!边@是對《春秋谷梁傳》:“雹者陰脅陽之象,霰者,陽脅陰之符也”的化用。

《曾子天圓》:“圣人信守日月之數,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海之順逆,謂之歷;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濁,謂之律也。律居陰而治陽,歷居陽而治陰,律歷迭相治也,其間不容發。圣人立五禮以為民望,制五衰以別親疏,和五聲之樂以導民氣,合五味之調以察民情,正五色之位,成五谷之名,序五牲之先后貴賤?!酥^品物之本,禮樂之祖,善否治亂之所由興作也?!卑艘?,土、竹、皮、匏、絲、石、金、木也。八卦之音,乾為石,坎為革,艮為匏,震為竹,為木,離為絲,坤為土,兌為金也。對讀《禮記·昭公二十年》:“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先王調勻五味,和諧五聲,用來平靜自己的心情,成就他的政事。聲音也同味道一樣,是由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相互組成的,是通過清濁、大小、長短、疾徐、哀樂、剛柔、快慢、高低、出入、疏密相互調和的。君子聽受它們,用來平靜自己的心情。心情平靜了,道德便能和諧。)可知曾子按“陽施陰化”原理闡明的自然和人類社會觀,參閱吸收了晏子論“和”的思想,因為晏子對“和”的詳盡闡述是儒家中和哲學的來源。

以上8例證明曾子的“士道觀、王道觀、天道觀”深受《左傳》的影響。

1.3《孝經》對《左傳》的運用

《孝經·三才章》:“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薄蹲髠鳌ふ压迥辍罚骸胺蚨Y,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禮,是天的規范,地的準則,人民行動的依據。)朱熹說:“《三才章》用《左傳》,易‘禮’為‘孝’,文勢反不若彼之貫通,條目反不若彼之完備,明是此襲彼,非彼襲此也?!蓖羰軐挼摹缎⒔涀g注》認為,《孝經》與《左傳》的撰述年代大體相近,兩者采用當時流行的同一史料,不足為奇。竊以為,《孝經》抄襲《左傳》說過于武斷,易“禮”為“孝”,借鑒“天、地、人”三才觀闡釋孝的真理性,實際是曾子的讀以變用。

《孝經·圣治章》:“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如果不實施愛敬親人的善行,而濫用背德悖禮的惡行,即使能夠一時得意,也為君子所不恥。)對讀《左傳·文公十八年》:“不度于善,而皆在于兇德,是以去之。”(這些都不屬于好事,卻都屬于兇德,所以才把他趕走。)曾子只改了一個字,但“度”與“在”均為“居、處”之意,實際不算“變用”,仍是規整的“節引”。

《孝經·圣治章》:“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薄蹲髠鳌は骞荒辍罚骸肮示釉谖豢晌?,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所以君子在位使人敬畏,賞賜給人使人擁戴,進退可以讓人作為法制,與人打交道可以讓人作為規則,形容舉止可以讓人觀摩,做事可以讓人仿效,道德行為可以讓人視為典型,聲音氣度可以使人快樂,舉動優雅,言語有章法,以此對待下人,稱之為有威儀。)互文對讀,發現作者采用了相仿的“四字格”句式,調整了思路位次,增添了新的內容,既不是“全引”,又不是“節引”,而是承續中有自創的變用。

《孝經·事君章》:“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左傳·宣公十三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夫其敗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損于明?”(林父侍奉國君,進而想著竭盡忠誠,退而想著補救過失,是國家的衛士,怎么可以殺死他?他的戰敗,就好像日月有蝕,哪里會損害他的光明?)這是文字全同的典型的“節引”。

以上4例證明《孝經》的寫作在一定范圍內得到《左傳》的滋養。

1.4《主言》對《左傳》的運用

《主言》題旨,可從《左傳》中找到根源。《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觀樂”寫道:“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為他歌頌《魏》風,他說:“真美妙啊!多么輕飄浮泛!聲音雖大而委婉曲折,節拍局促卻容易歌唱,如果再用道德進行輔佐,那一定是個賢明的君主。”)可以說《主言》中的關鍵詞“明主”就取自《左傳》的“明主”。

《主言》:“有博地眾民,不以其地治之,不可以霸主?!薄鞍灾鳌敝f源自“五伯”,指夏伯昆吾,商伯大彭、韋豕,周伯齊桓、晉文,合稱“以力假仁”的“五霸”?!蹲髠鳌こ晒辍罚骸拔宀砸?,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五伯之所以成就霸業,是因為他們勤勞而安撫諸侯,共同為天子效命。)取春秋五霸的正反史例總結明君賢相的治國方略,成為《主言》的寫作思路。

《主言》:“七教不修,雖守不固;三至不行,雖征不服。”曾子的“明主之守”和“明主之征”思想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諸侯。諸侯守在四鄰。諸侯卑,守在四竟。慎其四竟,結其四援,民狎其野,三務成功,民無內憂,而又無外懼,國焉用城?”(古代,天子的守衛在四夷。天子的勢力減弱,守衛在諸侯。諸侯的守衛在四面鄰國。諸侯的勢力減弱,守衛在四面邊境。警惕四面邊境,結交四方援兵,人民安心在田野耕種,三時的農事得到收成,人民沒有內憂,又沒有外懼,國家要城墻干什么?)《主言》的“內修七教,外行三至”顯然吸取了春秋五霸爭雄的經驗教訓。

《主言》:“夫政之不中,君之過也。政之既中,令之不行,職事者之罪也?!敝?,正也。曾子把“君之政、臣之事”分得這么清楚,顯然得益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政事,庸力、行務,以從四時。”(制定國家政令、農工管理、行為規范,以順從四時。)杜預注得清晰:“在君為政,在臣為事,民功曰庸,治功曰力,行其德政,務其時要,禮之本也。”孔子所謂“明主不勞”在于責任分明。

《主言》:“昔者明主關譏而不征,市廛而不稅,稅十取一,使民之力歲不過三日,入山澤以時,有禁而無征,此六者取財之路也。”《左傳·文公十一年》寫道:“宋公于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征,謂之耏門?!?宋武公便把城門賞給耏班,讓他征收城門稅,稱那城門為耏門。)曾子的取財之路吸取了這個歷史經驗。

《主言》:“昔者明主之治民有法,必別地以州之,分屬而治之,然后賢民無所隱,暴民無所伏。使有司日省如時考之。……是以蠻夷諸夏,雖衣冠不同,言語不合,莫不來至,朝覲于王,故曰:無市而民不乏,無刑而民不違。”曾子傳述的孔子這一套“治民之法”,汲取了《左傳》的系列思想營養。《莊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凡是城邑有宗廟和先君神主的稱“都”,沒有的稱“邑”。)《春秋說題辭》云:“州之言殊也。合同類,異其界也?!边@是“別地而州”、“分屬而治”的經驗。《襄公十四年》:“會于向,將執戎子駒支。范宣子親數諸朝,……對曰:‘……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師。晉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師不復,我諸戎實然。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來,晉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于時,以從執政,猶殽志也,豈敢離逷?今官之師旅,無乃實有所闕,以攜諸侯,而罪我諸戎。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不與于會,亦無瞢焉?!x《青蠅》而退。宣子辭焉,使即事與會,成愷悌也?!?晉國在向地會集諸侯,打算把戎子駒支抓起來。范宣子親自在大堂上數落戎子駒支的罪狀,……駒支回答說:“……過去你們文公跟秦國攻打鄭國,秦人私自跟鄭訂立盟約,并留人駐守,于是發生了殽地的戰爭。晉國在上邊抵御秦兵,戎人在下邊攻擊他們。秦軍全軍覆沒,實在是我們戎人出了大力。譬如捕捉一只鹿,晉國人抓住它的角,戎人們抓住它的腿,和晉國人一起把它拖倒。戎人為什么不能免于罪責呢?從那時以來,晉國多次征戰,我們各部戎人都是緊接著跟上,以追隨你們的執政,如同殽地戰役一樣,怎么敢違背?如今你們的將帥官員們,恐怕實在有些地方做得不夠,使諸侯叛離,你們卻要責備我們各部戎人!我們各部戎人吃的穿的都與華夏不同,使者不相往來,言語不相通,能做什么壞事?不出席會議,也不會感到慚愧!”賦了《青蠅》詩后退了下來。范宣子連忙道歉,請駒支參與會議事務,成全了自己和藹可親的君子美德。)這是“駒支不屈于晉”的有名史實,它以真取勝,彰顯了弱者折服強者的外交辭令藝術。

《主言》:“明主之所征,必道之所廢者也。彼廢道而不行,然后誅其君,致其征,吊其民而不奪其財也?!薄爸缕湔鳌痹醋浴洞呵镒髠鳌は骞迥辍罚骸瓣惡顣臃ム崱!l鹕纾就街旅?,司馬致節,司空致地,乃還。”(陳哀公會同楚康王攻打鄭國。……鄭國的祝史向社神祝告祓除不祥,司徒歸還人民,司馬歸還符節,司空歸還土地,于是就回國。)

以上7例,或用詞、用句,或取事、取義,表明《主言》專論明主的德政,《春秋》主記魯君的政事,這種內在聯系使《左傳》自然地成為曾子傳述孔子“明主之道”的歷史依據。

2曾子文章對《國語》的運用

為什么把《國語》列入《書經》來談?這是尊重曾子的學術觀點才如此做的?!洞髮W·傳十上》:《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這里引用的話出自《楚語》,原本是《國語》中的一部分,但曾子不說“楚語”,而改用“楚書”,顯然他把《國語》也視為與《尚書》同類的史書。秉承曾子的這個史書觀,我也把“《國語》的讀以致用”歸入“《尚書》的讀以致用”,作為特殊的一則,仍屬于曾子對《書經》的讀以致用。

2.1《論語》對《國語》的運用

《論語·里仁4.1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笨鬃拥牧x利觀并非完全對立,他看到了義和利的相輔相成關系。這個思想的來源之一是《國語·晉語》:“義者,利之足也?!?義是利的基礎。)

《論語·述而7.26》:子曰:“善人,吾不得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孔子認為善人難以見到,能見到行善持之有恒的人就不錯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富足,這種人是很難恒久的??鬃优u這類虛榮偽裝、恃富霸道、不能善終之徒,可能受到《國語》的啟發?!稌x語·叔向賀貧》說:“夫卻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于國,其身尸于朝,其宗滅于絳。”(卻昭子這個晉國正卿,他的家私抵得上半個晉國,他的家臣有三軍的一半,他依仗富有和地位,橫行霸道,結果尸體擺在朝廷上示眾,他的同族也在絳被殺滅。)

《論語·憲問14.7》:“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孔子這個“愛子愛民、忠人忠君”的思想,又可能受到《國語》的影響?!遏斦Z·敬姜論勞逸》說:“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百姓勞累就會去思考怎么節儉和約束自己,經常思考就會產生善良的心理。沒有事就會放蕩,一放蕩就會忘掉善心,一忘掉善心,惡心也就產生了。)

《論語·陽貨17.7》:“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不是說過堅硬的東西磨也磨不壞嗎?不是說過潔白的東西染也染不黑嗎?我難道是只苦葫蘆不成?怎么只能系掛在那里不讓人采食嗎?)孔子回答子路的勸諫時,以匏瓜喻人才,既肯定其內質的“堅”與“白”,又肯定其可作浮物、可供食物的多種用場,體現了通達權變、靈活周詳的圣人風范。這與《國語·魯語》“苦瓠不材,于人共濟而已”的話一脈相承。

《論語·微子18.6》:“長沮桀溺耦而耕?!北砻鞔呵飼r已用牛來耕田?!秶Z·晉語》云:“其子孫將耕于齊,宗廟之犧為畎廟之物?!边@又佐證那時已將宗廟作犧牲的牛改為耕地的工具。

《論語·堯曰20.1》:“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我本人如果有罪,不要因此牽連萬民百姓;萬民百姓如果有罪,應該歸我一人承擔責任。)對讀《國語·周語上》的記載:“在《湯誓》曰:‘余一人有罪,無以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身?!蹦銜l覺在懲惡問題上,帝臣、黎民一視同仁??鬃淤濏炘疾柯漕I袖推功攬過的胸襟,分明承繼了圣賢治國的“德義決定論”。

2.2《曾子》對《國語》的運用

《曾子立事》:“君子愛日以學,及時以行,難者弗辟,易者弗從,唯義所在,日旦就業,夕而自省思,以歿其身,亦可謂守業矣?!薄对印ぶ蒲灾小罚骸笆枪示铀既柿x,晝則忘食,夜則忘寐,日旦就業,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謂守業矣?!边@兩處的同類話語植根于《國語·魯語下》:“士朝而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后即安?!本唧w解說了“晝”、“夜”、“日旦”、“夕”的學習時間安排。

《曾子立事》:“人信其言,從之以行,人信其行,從之以復,復宜其類,類宜其年,亦可謂內外合也?!痹雨U述的這個“君子言行內外合一”的原則,可以在《國語·周語》里找到來源:“《詩》曰:‘其類維何?室家之壼。君子萬年,永錫祚胤?!愐舱?,不忝前哲之謂也。壺也者,廣裕民人之謂也。萬年也者,令聞不忘之謂也。胤也者,子孫蕃育之謂也?!边@是叔向解說《詩經》的話,贊譽單靖公“復宜其類,類宜其年”,一心效法先祖,朝夕不忘明德,長年廣大家族,給后嗣帶來福分,讓有德之人聲名遠揚。

《曾子立事》:“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則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見者,占其隱者。”曾子講“言、行、心”的關系,要求觀外察內,見顯知隱。其中“從目察心”的見解在閱讀《國語》時就蓄積了。《周語下》載:“夫耳目,心之樞機也?!币庵^人的耳目是心靈活動的關鍵。

《曾子立孝》:“故與父言,言畜子;與子言,言孝父;與兄言,言順弟;與弟言,言承兄;與君言,言使臣;與臣言,言事君。”此話講孝敬父母、順從兄長、忠于國君都要從自身做起,處世為人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對讀《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閑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讓那些士人聚集在一起居住,空閑時父輩之間談論禮義,子侄輩之間談論孝道,侍奉國君的人談論克盡職守,年幼的則談論兄弟和睦。從小就受到熏陶,他們的思想就安定了,不再見異思遷。)可知,曾子立孝的觀念得益于管仲對齊桓公說的一段話。

《曾子事父母》:“飲食以齒,力事不讓,辱事不齒,執觴觚杯豆而不醉,和歌而不哀?!逼渲姓劦叫『Υ笕艘叭枋虏积X”(受辱辱的事不說出),顯然是對《國語·吳語》中的“危事不齒”一詞的活用,僅將“?!睋Q成“辱”而已。

《曾子制言下》:“故君子不諂富貴,以為己說;不乘貧賤,以居己尊?!贝嗽捲从凇秶Z·周語》:“乘人不義?!?/p>

《曾子天圓》:“宗廟曰芻豢,山川曰犧牷,割、列、禳、瘞,是有五牲?!睂ψx《國語·楚語》:子期祀平王,祭以牛俎于王,王問于觀射父,曰:“祀牲何及?”對曰:“祀加于舉。天子舉以大牢,祀以會;諸侯舉以特牛,祀以太牢;卿舉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舉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魚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魚。上下有序,則民不慢?!?平王問:“祭祀所用的牲畜有些什么?”觀射父回答說:“祭祀比平時殺牲的盛饌要多。天子平時的盛饌用牛、羊、豬齊全的太牢,祭祀時要供上三份太牢;諸侯平時的盛饌用一頭牛,祭祀時要供上太牢;卿平時的盛饌用一羊、一豬的少牢,祭祀時用一頭牛;大夫平時的盛饌用一頭豬,祭祀時要供上一羊、一豬的少牢;士平時的盛饌用魚肉,祭祀時要供上一頭豬;百姓平時吃菜蔬,祭祀時要供上烤魚。尊卑上下有等級秩序,那么百姓就不敢輕慢?!?可知曾子關于祭祀的“五牲”參閱了觀射父的“祀牲”論。

2.3《大學》對《國語》的運用

《大學》“傳”10上:《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楚書》是楚昭王的史書,楚國不以金銀財寶為寶,而以善人為寶。晉文公重耳的舅父狐偃也說,流亡在外的人沒有什么寶,只是把仁愛當作寶。曾子引述的“文人寶貝論”其實源自《國語·楚語下》:“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于諸侯,使無以寡君為口實。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以朝夕獻善敗于寡君,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楚國大夫王孫圉說:楚國所寶貴的是觀射父,他善于辭令,出使各諸侯國,使各諸侯國不會把我君作為話柄。還有個左史叫倚相,他能說出先王的遺訓和各種典章制度,用來有條不紊地處理各種事情,并在清晨和傍晚把善惡說給我們的君王聽,使我們君王不忘記先王的功業。)觀射文、倚相兩位賢大夫是春秋爭霸時“楚國之寶”。《國語·楚語上》:“教之《語》,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務,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廢興者而戒懼焉?!?用治國的嘉言來教育他,使他發揚美德,知道先王務必以德對待百姓;用古書載記來教育他,使他懂得歷代成敗興衰的道理而引起警戒。)亦可佐證“善人明德為寶”。

以上的互文對讀,《論語》舉了6例,《曾子》舉了8例,《大學》舉了1例,它們涉及《魯語》三處、《晉語》三處、《周語》四處、《楚語》《齊語》《吳語》各一處。事實表明,孔子以史為鑒時既不局限于魯國史,也不局限于華夏史;其稱美唐虞夏商、尤愛周,體現了復古主義傾向。

(劉平編發)

Put Chunqiuzuozhuan and Guoyu to Use in the Articles of Zengzi:the ninth Reading Diving

Zeng Xiangqi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China)

AbstractReading diving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realize classical deep reading. Zengzi put Chunqiuzuozhuan and Guoyu to use in his own articles, in Lunyu 24, in Zengzi 16, in Xiaojing 4 and in Zhuyan 8, which are implanted with the spirit of history as mirror and have the role of Chunqiu's education.

KeywordsReading diving. Zengzi's articles. Chunqiuzuozhuan. Guoyu. Put the reading to use. History as Mirror. Chunqiu's education.

[中圖法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845(2016)03-0073-08

[作者簡介]曾祥芹,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文章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顧問等。

[收稿日期]2014-01-20

猜你喜歡
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家教世界(2021年16期)2021-06-21 08:45:56
孔子愛書
快樂語文(2021年9期)2021-05-06 02:19:38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學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34
“孔子曰”之孔子的悲慘童年
孔子避雨處
孔子在哪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在线三级| 看国产毛片|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国产在线第二页|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婷婷亚洲最大|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天堂|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在线视频97| 啊嗯不日本网站|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青草国产|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国产爽妇精品|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色天堂无毒不卡|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亚洲三级成人|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aaa国产一级毛片|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www亚洲天堂|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网址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网站| 日韩无码精品人妻| 99er精品视频|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欧美综合激情|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热九九精品|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