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也造成了許多環境問題,例如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生態問題,因此城市環境藝術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發展目標。環境藝術作為經濟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對促進城市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規模的城市改革對人類的居住環境也相對造成了影響,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就變得至關重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日漸加快,生態性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只有認識生態性在環境設計中的重要意義,才能盡可能的去改善目前的生態環境,體現人們對大自然的尊重。
生態性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綜述
1.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定義
根據環境藝術本身的特性,環境藝術設計涉及到環境、藝術、設計三個不同概念的綜合體,相互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卻又獨立存在。廣義上來講,城市環境藝術是指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將它藝術化的工作,而狹義上講,城市環境藝術是環境中每個藝術作品環境化的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是通過環境的承載力、光學條件等因素,本著不破壞第一環境,也就是大自然的基礎上,進行環境的藝術設計。
2.環境藝術設計理念
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以藝術為基本框架,而建筑是環境藝術的主要體現者。
對于環境而言,建筑需要處理自身和大自然之間的關系,通過把建筑師的側重功能和環境藝術家的審美完整的結合統一,從而做到一次成功的環境藝術。一切建筑都是基于人與自然的分離和隔絕來保護人類,使人類有居住的環境與條件,而人造環境都意味著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影響,而環境藝術正是要在這種改善和破壞中,盡可能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
3.生態設計在環境藝術中的意義
環境藝術設計包含外部環境設計與空間環境設計,而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中的作用是保證外部環境與人類生活之間的和諧性,針對空間環境的設計,能夠保證人類生活的正常運行,有健康的生活質量,達到合理的資源利用。所謂生態設計就是在環境藝術基礎建設上,更深層次的研究,這種新概念的產生,是以生態環境的健康、文化不遭到破壞以及生態環境持續惡化下去為目標,不斷改善及創新原有的生態設計規劃,取得最完善的環境藝術效果。生態設計以綠色生態效果為主要目標,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堅持創造完善可持續發展的特性,是社會經濟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量。
生態設計理念
生態設計具有自然性的特點,它能合理的利用資源,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而環境藝術中的生態設計,也具有獨特的基本特征,生態設計是在一個自然環境的空間里,各種生物互相影響互相牽制的環境藝術設計,設計師需要根據生態設計的特性,在遵循自然的基礎上,將之藝術化,形成一個環保健康的環境空間。
1.生態設計之自然性
自然性是生態設計中的基礎條件,它的自身特點也較為鮮明,能夠最大限度的適應社會發展與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不受任何事物的牽制。如果設計者追求的是精心雕刻,精致而虛實的環境藝術,那么就偏離了生態設計的本質。環境藝術追求的是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舒適的美。
2.生態設計之藝術性
對于設計者來說,追求藝術性的美感是必然的,設計者應根據生態設計理念及生態環境的特征和條件,設計出可以代表它本身意義的環境藝術,這樣的作品是一種遵循自然的美,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生態設計在環境藝術中的應用
1.注重環保設計
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堅持環保設計的理念,這樣不僅能為人們帶來舒適的生活環境氛圍,還有利于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的提升。當今社會,生態設計理念越發受到人們重視,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理念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這是每個設計工作者都應該關注的重點。因此要將環保設計落實到設計工作中,促進能源有效利用,節約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推動周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將節能和環保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追求和目標,盡可能的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破壞。
2.運用天然材料
落實生態設計的重點之一,就是材料的選擇,在環境藝術的基礎上,實現對天然材料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此,設計者應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全面的了解各種天然材料的特性、造型及用途等,從而根據設計需要合理的加以利用。例如帶有清新香味的綠植可以大量的種植用來綠化城市環境,既不會破壞生態環境又讓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因此,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天然材料,落實生態設計這個主要目標。
保持生態平衡
生態設計理念要求保持生態的平衡,盡量降低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破壞,保持自然生物物種多樣性,促進資源有效利用。工業及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環境藝術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和設計手段。對遭到破壞的環境有意識的恢復和彌補,例如垃圾場等廢棄的地方可以通過種植綠化等方法,讓這些遭受破壞的環境恢復原有的樣貌,保持生態平衡,完善生態系統,為人類營造健康舒適的生態環境。
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應用對環境的保護起著重要作用,并且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它尊重自然,貼近自然,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設計者在對藝術設計的追求上,同時遵循生態性,減少對生態的破壞,為人們創造一個美好家園。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 城市設計學院)
作者簡介:羅雪 ,女,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講師,環境設計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