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藻井圖案最初的來歷和用途;到工筆重彩畫發展現狀;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多角度的講述藻井圖案在現代工藝美術中的應用。
1.藻井與藻井圖案
藻井,中國傳統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預防火災之義,一般都在寺廟佛座上或宮殿的寶座上方。是平頂的凹進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圓形,上有雕刻或彩繪。
然而敦煌藻井簡化了中國傳統古建筑層層疊木藻井的結構,中心向上凸起,四面為斜坡,成為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主題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內,周圍的圖案層層展開。由于藻井處于石窟中央頂部,使石窟窟頂顯有高遠深邃的感覺。敦煌石窟中的藻井,并不是我們所講的中華建筑中的藻井,它是對實體建筑中的木制藻井的一種簡化,一種處于特殊環境中的藝術加工。
圖案畫是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石窟的建筑、彩塑、壁畫既起裝飾陪襯作用,又起連接、分界作用。圖案形式多種多樣,圖案紋樣變化無窮,成千上萬,和彩塑、壁畫成為一體,但也有單獨形式裝飾洞窟頂部的。其中藻井圖案規模最大、紋樣最豐富、結構最完整、表現手法最精密。藻井是對洞窟頂部天井的一種裝飾,經過彩繪的洞窟天井稱為藻井,描繪天井的裝飾圖案,稱之為藻井圖案。
2.工筆重彩畫的發展現狀
敦煌藻井圖案屬于壁畫類,中國壁畫的傳統工藝方法,基本上多為粉底重彩。唐代以前,全屬工筆重彩,而五代兩宋時工寫并峙、彩墨交輝的時期;元明以后,寫意水墨盛行,工筆重彩不為畫壇所重。但在民間,仍然世代相傳,師承相接。時至今日,雖然人們已經不會像過去那樣,把工筆重彩畫稱為難登大雅之堂,但一種偏見仍然存留在人們的潛意識中。
我認為,每一幅工筆重彩作品中,都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潘絜茲老師的書中總結了工筆重彩畫優良傳統的所在,概括來說如下:
(1)工筆重彩畫源于生活,是人民創造的,它的作者主體是畫史上默默無名的民間匠師。
(2)工筆重彩畫是致用的、入世的,人物畫多意在規箴;山水花鳥畫用以美化生活;宗教畫也曲折反映了生活、寄予人們的愿望,著眼點都在現實生活。
(3)表現技巧豐富多樣,能以寬廣胸懷接納外來藝術,取其精粹,化為我有。中古時期吸收西域凹凸畫法、明清肖像畫吸收西洋油畫法都是證明。
(4)工筆重彩藝術表現力極強,有不朽的生命力和無限潛能,取用不盡。
據上所述:源于生活,表現當代,入世精神,善于借鑒,不斷創新,這正是我們今天所要繼承和發揚的優良傳統。
3.敦煌藻井圖案的現代運用
我認為精美的敦煌藻井圖案,也需要做一些改變,才能更加完整的走下去。在此,我把我所能想到的一些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運用到敦煌藻井圖案的方面,列舉一下。
(1)高級家居裝飾
從現代人對家居裝飾的要求來看,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中的文化氛圍。越來越重視自己的精神生活,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把工筆重彩畫推入到平常人的生活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期。
工筆重彩畫是一種可以雅俗共賞的畫種,經歷歲月的洗刷,擁有最深厚的群眾基礎??纯捶鸾虃魅胫袊鴷r,在敦煌留下的那些絕美的壁畫作品就知道了。而且,工筆重彩畫艷麗的色彩,極富裝飾性的畫面,都將成為人們作為裝飾品的不二選擇。
(2)高級面料紋樣
在國際時尚舞臺上,中國風已經不再是新興課題了,各大品牌的高級成衣中,中國元素,名族風情已經是每季的必備主題。但屬于我們自己的作品在設計中總是不盡人意。從紋樣上來說,我國古代的藝術家們已經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資源和素材:秦漢時期的樸素、莊重;魏晉時期的異域風情;唐朝的雍容華貴;宋朝的嚴謹規矩;明朝的清新秀麗;清朝的華麗精致。難道我們就挑不出合適的紋樣嗎?總的來說,還是我們的設計師對我們國家自己的圖案紋樣了解太少導致的。
對時尚有所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愛馬仕”。即使到了現在這樣一個科技如此之發達的時代,它所生產的產品依然堅持全手工制作。從絲巾到皮包。這是它贏得市場的原因之一。然而最重要的是,愛馬仕絲巾的紋樣,每一件都堪稱精品,從每一塊絲巾上,都可以讀出設計師的用心。以及他的情緒。雖然我們還達不到那種水平,可是在圖案紋樣的選擇上,一定要有設計師的情感在里面。
其實在更多的時候,需要改變的并不是我們要創造的東西,僅僅是我們的觀念。做藝術,做設計,不能把自己放在盒子里。當我們的觀念解放了,我們的雙手才會解放,我們的作品才會解放,我們需要的是像愛馬仕的精神,對每一件作品都精心呵護,仔細雕琢。
(作者單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蔣旭(1981-),男,漢族,浙江東陽人,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藝術設計專業,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