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曉
摘要:黨校具有“學校”和“機關”的雙重特性,面對互聯網+環境,所受影響也有別于一般學校與機關。互聯網+環境下黨校檔案工作具有檔案記錄來源的多樣性、檔案記錄載體的脆弱性、檔案記錄工具的易變性、檔案記錄收集的及時性、檔案記錄利用的便利性和檔案記錄保管的風險性等特點。應對互聯網+環境下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需要提高自身的互聯網素養,掌握互聯網常識、具備互聯網思維、培養互聯網能力、遵守互聯網規則、使用互聯網方法。
關鍵詞:互聯網+;黨校;黨校檔案;檔案管理
1 黨校檔案及其特點
“黨校檔案是指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學員、學校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載體的歷史記錄。”[1]
黨校檔案具有一般檔案的特點,也具有一些與一般檔案不同的特點。其中最主要的區別于其他檔案的特點,就在于其既具有黨政機關檔案的特點,又具有高校檔案的特點。這一特點是由黨校的職能所決定的。2008年10月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第二條規定:中國共產黨黨校是在黨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學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條例》“對黨校總體職能進行了概述,指出黨校作為黨的干部培訓、理論研究、決策庫的三大重要職能作用”。[2]強調黨校既是“培養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學校”,又“是黨委的重要部門”,突顯了黨校具有的“學校”和“機關”的雙重特性。
2 “互聯網+”對黨校及其檔案工作的影響
由于黨校具有“學校”和“機關”的雙重特性,使得黨校及黨校檔案工作面對“互聯網+”環境時,所受到的影響也有別于一般學校與機關,具有雙重疊加性和增加效應。
從學校的角度看,“互聯網+”對教與學兩個環節均產生重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影響。“傳統的黨校課堂教學、面對面灌輸式學習形式已經被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培訓、互聯網學習的方式代替。黨校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教師,教學環境由線下的教室課堂變為線上線下互動融合O2O環境;教學資源由紙質的教材變為海量的在線資源;教學模式由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轉變為以知識傳授和自我學習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通過海量的網絡課程、靈活的學習方式,黨員領導干部的學習培訓有了更多的選擇。”[3]但目前市級黨校存在的互聯網應用相對薄弱、技術水平低下、重復建設等問題,對應對“互聯網+”帶來的挑戰有負面影響。“市級黨校主辦的在線學習平臺,多數還都停留在傳統互聯網時代的原始學習模式,技術相對比較滯后。具體到學習模式方面,基本上還都停留在單向傳授知識的模式及簡單地把一些學習資源擺在網絡平臺上,而缺乏互動性,學員沒辦法根據自身知識結構和崗位需要來選擇學習內容,培訓機構也沒辦法統計學員學習情況。”[4]由于“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等干部教育培訓機構不存在隸屬關系,僅僅具有業務指導關系,在傳統的教學管理中往往各自為政,導致從省級到市、縣級,都在建設屬于自己的干部在線學習平臺”,[5]造成“重復建設嚴重”。[6]從機關的角度看,“互聯網+”對調查研究、決策與執行等關鍵環節亦產生諸多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就是“碎片化”。所謂“碎片化”,一方面是指獲取信息的碎片化,另一方面是指可供支配時間的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是指“通過網絡等傳播渠道,信息以簡短快捷,甚至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信息的傳播與傳統的邏輯性的文本模式不同,碎片化的信息通過超鏈接等形式被無序地組織起來,而‘碎片相互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這就給大眾提供了一種類似‘快餐式的便捷信息環境”。[7]時間碎片化是指“現在的人都很匆忙,加上干擾因素又很多,時間常常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很難抽出整塊時間進行專門學習”[8]和梳理整合信息。
面對上述情況,知彼——熟悉與掌握互聯網+環境下黨校檔案工作特點,知己——提升黨校檔案工作者應具備的素養,是應對挑戰的必要措施。
3 “互聯網+”環境下黨校檔案工作特點
3.1 檔案記錄來源的多樣性。在“互聯網+”環境下黨校檔案記錄的來源,表現為多樣性。一是生源信息的多樣性,來自不同區域、不同層級、不同職位、不同年齡、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不同專業背景的學員本身的個人檔案記錄就豐富多樣。二是教學內容、學習周期、教學要求、教學與實踐方式的差異造成教學檔案記錄的多樣。三是與上級、同級或下級黨政機關辦公信息系統聯通時,各種不同辦公及業務系統產生的信息記錄的龐雜,使政務檔案記錄的來源更為多樣與復雜。四是學員從事工作的多樣性也造成其在黨校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學業檔案記錄信息的多樣性。
3.2 檔案記錄載體的脆弱性。在“互聯網+”環境下黨校檔案記錄基本上是以電子信息的方式存貯于硬盤、移動硬盤、U盤等存貯介質上,并以這些存貯介質進行交換。雖然現在硬盤、移動硬盤、U盤、手機的存儲空間在大幅增加,價格大幅下降,性價比較以前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由于硬盤、移動硬盤、U盤使用的存貯介質“較為脆弱,壽命與穩定性還是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9]容易受到電磁輻射、磁場及碰撞等因素的損傷。
3.3 檔案記錄工具的易變性。在互聯網+環境下黨校檔案記錄工具,除了硬盤、移動硬盤、U盤、手機之外,還有便攜式計算機、移動存貯設備、網盤、云盤等層出不窮,在方便存貯的同時,也產生了記錄工具的易變性問題。一方面,一個人的一篇論文的數次稿,可能存貯在多個不同存貯設備上;另一方面,一個存貯設備用不多久,就被新的存貯設備所替代。
3.4 檔案記錄收集的及時性。在互聯網+環境下黨校檔案記錄由于記錄設備的便利與傳輸速度的提高,使收集更加方便。只要預設好收集內容,按設置好的提交、歸檔與存貯的步驟執行,就可以及時將需要收集的檔案記錄收集起來。但如果沒有預設好收集內容,設置好提交、歸檔與存貯的步驟,或者雖然預設有收集內容,設置好提交、歸檔與存貯的步驟,但未能認真執行,這種“及時性”就會演變成“速滅性”。由于沒有及時收集而造成檔案信息的滅失。
3.5 檔案記錄利用的便利性。在互聯網+環境下記錄設備的大容量、便攜,傳輸設備的可移動與傳輸的高速度,使得黨校檔案記錄的共享與利用更加便利。只要獲得允許,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任何可接入設備,通過網絡獲得檔案記錄信息。
3.6 檔案記錄保管的風險性。在獲得上述種種便利的同時,“互聯網+”環境下的檔案記錄保管的安全風險性也成倍增長。病毒、非法進入、非法使用、惡意篡改變得更加容易、方便。檔案記錄保管的要求提高,難度增加,責任加大。
4 “互聯網+”環境下黨校檔案工作者應具備的素養
4.1 掌握互聯網常識。互聯網是工具,掌握與運用互聯網,必須掌握最基本的互聯網常識。互聯網常識包括:IP地址、網關、域名、服務器、客戶端、域名申請、域名清冊、域名管理、“IP地址設置、網關和域名服務器的配置、互聯網應用工具的使用等”。[10]不具備這些常識,在使用互聯網時往往會面對出現的一般常識性問題,一頭霧水,束手無策。
4.2 具備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指能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精神、價值、技術、方法、規則、機會來指導、處理、創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維方式。”[11]這種思維具有“開放、互動、自由、連接、協作、共享、去中心等特性”。[12]互聯網思維是互聯網時代人們應具備的基本互聯網素養。
4.3 培養互聯網能力。互聯網能力是指在信息化與網絡化的進程中,檔案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檔案信息的傳輸、轉移、遷移,提升檔案信息利用以及開發和維護檔案信息網絡關系的一種能力。合格的檔案機構和檔案人員應該具備高程度的互聯網能力。
4.4 遵守互聯網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互聯網同樣需要規則。正如馬云所說:“如果互聯網沒有規則的話,便毫無益處。”互聯網規則包括:技術規則、接入規則、傳輸規則、使用規則、保密規則、安全規則、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道德規則,等等。對于這些規則,一要了解,二要掌握,三要遵守。
4.5 使用互聯網方法。所謂互聯網方法,是指在檔案工作中,運用互聯網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互聯網的方法。這涉及運用互聯網查詢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甄別信息等內容。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能力在檔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5 結語
面對互聯網+環境下黨校教育培訓的新趨勢,黨校的檔案管理工作要主動適應互聯網+環境的特點,消除其負面影響,不斷提高自身的互聯網素養,為黨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現代化服務,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雷東林.對新時期黨校檔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達州新論,2011(2):63~64.
[2]潘映霞.淺議黨的基層建設工作中縣級黨校的職能發揮[J].紅河探索,2010(6):41~42.
[3][4][5][6][8]]華冰.“互聯網+”視閾下的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研究[J].延邊黨校學報,2015(6):72~74.
[7]殷小璐.信息碎片化時代生產的微廣播劇探究[J].科技傳播,2014(3):218+217.
[9]零邊緣.DOS進修圣經(下)——純DOS下硬盤維護與安全防御全面通[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4(19):33~39.
[10]張宏.高職學生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2013(7):200~201.
[11]楊志堅.泛在學習:在理想與現實之間[J].開放教育研究,2014(4):19~23+52.
[12]梁麗.大數據時代治理“城市病”的技術路徑[J].電子政務,2016(1):88~95.
作者單位:新鄉市委黨校
來稿日期: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