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2003年4月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安吉溪龍鄉調研,并給溪龍鄉留下了一句話:“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
后來,“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這10個字被掛在了溪龍鄉鄉政府大門口。
如今,一方面,作為富民產業的白茶,有力帶動了當地百姓致富;另一方面,因為是生態產業,與旅游等對接,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種茶大戶”宋昌美
5月中旬,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大大小小茶園新葉被剪掉,進入休整期,經歷了4月茶葉銷售“大戰”的宋昌美也可以休息一下。
宋昌美是安吉縣女子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當地有名的種茶大戶。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對于安吉白茶的發展及自己的創業,宋昌美如數家珍。很難想象,坐在面前的她曾是只有小學文化的農家婦女。
宋昌美所在的村莊叫黃杜村,這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除去915畝水田,剩下的都是荒山野坡,這里祖祖輩輩靠種毛竹為生,生活常常入不敷出。
從鄰村嫁入之后,宋昌美自然也面臨這樣的困境。家里兩年一季的毛竹只能賣1000多元,這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宋昌美一家來說,顯然只是杯水車薪。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次偶然的機會,安吉縣林業科學研究所在天荒坪山上發現了一棵百年的白茶樹王,經過無性繁育技術,成功培育出白茶苗,并引入到溪龍鄉。
宋昌美的潛意識里,在缺田多山的黃杜村,要想致富得靠白茶,但種茶需要成本,怎么辦?她最后決定和丈夫一同去湖州謀生賺錢。
就這樣,兩年下來,她跟丈夫兩個人省吃儉用,存了10萬元錢。用這點本錢承包了荒山,以炒制龍井作為過渡,開始學習起種植白茶以及炒制的特殊技術。
此后,白茶行情越來越好。宋昌美及時轉向白茶,并擴大規模。因手頭資金有限,她向銀行貸款,卻因為沒有任何抵押無功而返。
回憶當年艱辛,宋昌美多了份淡然。“銀行有規定,沒辦法。”
1997年前后,安吉白茶開始快速發展。作為最早一批種茶戶,宋昌美也得以快速致富。
致富之后的宋昌美,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幫助村民脫貧。
2001年,在鄉政府的牽頭下,宋昌美跟村里幾個種茶大戶聯合起來,成立了安吉縣女子茶葉專業合作社,以此來促進女性創業。
如今合作社已經從原來的8人發展成為108人的龐大隊伍,也出現了很多像宋昌美一樣的企業家。
鐘如英就是如此。她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市場行情穩定,客戶資源也豐富,正在思考如何擴大規模。
因茶而富
5月16日,坐在被茶園包圍的帳篷酒店大廳,品著新沏的安吉白茶,黃杜村村支書盛阿偉有點“意氣風發”。
盛阿偉從2002年開始做村干部,在他的印象中,茶園以前都是丘陵,沒有什么價值,老百姓經常為了生計而發愁。
而如今,村里有茶園12000畝。此外,村里人還在外面承包了2萬畝。
車子行至黃杜村,別墅式的樓房林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茶園,制茶設備一應俱全。
因村里茶園優美,有企業投資,依茶園建了帳篷酒店。據介紹,酒店定位中高端客戶。之所以如此,盛阿偉有著他的“算盤”。為了把這個“算盤”打好,盛阿偉的規劃中,村里的茶園得與旅游結合起來,且要限制人數。因為人太多,可能會把目前已有的生態環境破壞掉。“現在看來,生態環境反而是好資源了。”盛阿偉說。
溪龍鄉黨委副書記黃定瑞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作為“中國白茶之鄉”的溪龍,人口不足1萬人,以前是有名的貧困鄉,而如今,財政收入在安吉縣名列前茅。
“最為主要的是,老百姓手里都有錢了。”黃定瑞說。
生態產業與富民產業
或許可以這樣說,黃杜村是溪龍鄉的縮影,而溪龍鄉則是安吉縣的縮影。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安吉是浙江省的“欠發達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安吉走上了工業強縣之路,造紙、化工、印染等企業被大舉引進,GDP高速增長。
但很快,安吉人發現:環境破壞了,生態惡化了……
安吉的下游是太湖,太湖周邊曾誕生多個經濟百強縣,但亦使環境不堪重負。后來,安吉被國務院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被“黃牌”警告。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安吉天荒坪鎮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經歷過壓力、迷茫、陣痛的安吉看到了方向。最終確定生態立縣的規劃,緊緊圍繞生態做文章。而白茶,顯然符合生態立縣的規劃。
安吉縣白茶產業服務中心主任賴建紅用兩組數據來說明白茶的現狀:茶園17萬畝,產值2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3萬,白茶占到四分之一。
撐起“保護傘”
此外,由于安吉地處浙西北山區,安吉白茶春季易受低溫霜凍災害。為了保護茶農利益,安吉縣不斷大膽創新,2015年開始在全國首創安吉白茶低溫氣象指數保險。
有別于傳統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安吉白茶低溫氣象指數保險是國內首創的新型保險模式。其根本區別在于該保險理賠的唯一依據是氣溫數據,不需要通過人工查勘實際損失情況為理賠提供依據,即在政府公布的白茶開采日前10天、開采后21天內,當日最低氣溫等于或低于0.5℃,即視為保險事故發生。
安吉白茶低溫氣象指數保險金額2000元/畝,每畝保險費100元。試點期間,按照浙江省政府關于地方特色品種保險補貼辦法,浙江省財政補貼保費30%,安吉縣財政補貼35%,農戶自負35%。
2016年,安吉縣擴大參保試點范圍,茶園參保面積從1.5萬畝增加到3萬畝,為茶農增產增收撐起“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