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本本
湖北大學通識教育學院是湖北省高校首所專門的通識教育學院,是湖北大學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橋頭堡和試驗田。從2011年成立以來,院黨委堅持以黨建引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方面服務、融入通識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紅色黨建引領學生綠色發展、全面發展。
建強發展“主心骨”
“學院的發展,關鍵在于抓好班子,提高發展主心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學院黨委書記李本義、院長高天瓊一致認為。
狠抓班子的作風建設,以建設服務型班子為著力點,深入開展“十百千萬工程”,即十名校領導、百名中層干部、千名教師、萬名學生聯促活動,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認真落實“兩個責任”,制定《通識教育學院黨風廉政建設實施細則》,簽訂“學院主要負責人、分管院領導、部門負責人”三層廉政責任狀,層層傳導廉政責任;加強校園小型建設、物資采購的監督力度和公務用車、用餐制度,加大紀檢監察力度,堅決杜絕腐敗滋生。
密織基層“服務網”
“此次參觀,讓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沖鋒陷陣的斗志和追求民族解放的犧牲精神。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楊歌同學說道。
去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4周年,學院組織黨校學員前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武漢中山艦歷史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參觀中,學員們一邊記著筆記,一邊交流著自己的感想。
通識教育學院遠離主校區,在辦學模式、管理體制機制、人才培養以及改革建設各方面面臨著很大挑戰。在此情況下,規范和加強基層黨支部的建設顯得格外重要。
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完善學生黨組織與群團組織的建設,堅持開展學生主題黨日、每月一次學生支部組織生活會等,增強黨員示范作用。加強教工黨支部建設,組織教工黨員參觀黃繼光生前所在連,赴大別山老區英山縣開展“重溫革命之路,踐行十八大精神” 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兩訪兩創”“十百千萬工程”等專題活動,組織黨員干部與師生交流談心,對基層困難群眾進行“結對幫扶”,彰顯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搭建師生“連心橋”
學院根據學生成長需要,搭建師生“連心橋”,精準服務學生成長成才。通識教育學院的學生主要是大一新生,經過學院調查發現,許多新生存在著不適應、不愿學、不會學等“新生綜合癥”。為此,學院進行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工作:開展13場通識教育講座、邀請高年級同學現身說法、堅持院領導聯系“習苑”制度。
把學生心理穩定工作做“細”。學院的學生中,經濟困難、心理障礙和少數民族學生等學生比較集中,只有堅持細致入微才能早發現、早干預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釀成大的事件;把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做“實”。通識教育的內容多、要求高,要達到學習效果,必須更嚴實;把通識教育做“特”。學院加大通識教育研究的力度,創辦《通識教育研究》雜志,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深入研究通識教育的內涵。
目前,學院領導班子按照“三嚴三實”的總體要求,正在全院范圍內集中開展“明職責、嚴紀律、抓作風”專項活動,旨在不斷增強學院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充分發揮學院黨建工作的引領保障功能,為培養優秀人才提供堅實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