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楚榮王漢軍(.浙江省杭州市天杭教育集團,30004;.浙師大杭州筧橋實驗中學,300)
?
例析教學語言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
帥楚榮1王漢軍2
(1.浙江省杭州市天杭教育集團,310004;2.浙師大杭州筧橋實驗中學,310021)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既包括教師教的語言,又包括學生學的語言。對于體育教學而言,從課的開始部分到結束部分,教師與學生會通過豐富的語言來展開教與學,哪些語言是恰當的,哪些語言是有問題的?教師對學生的各類語言作出的反應是什么,應該做哪些反應,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通過語言實踐成功教學?
體育教學語言,從語言發出者歸類,可以分為教師語言和學生語言;從語言的作用歸類可以劃分為正向語言和負向語言;從語言的形式歸類可以分為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從語言的效果歸類可以分為有效語言和無效語言,或者亮點語言、普通語言、問題語言等。杭州江干區中學體育教師團隊經過討論、交流,確定將本次評課視角從單一語言切入,并把體育教學語言劃分為:講解語言、指導語言、激勵語言、評價語言和過渡語言;同時,將江干區內15名骨干分為5組,每組3人,每組負責一個觀察視角,并設計了相應的觀察量表(見表1~表5):
1.講解性語言
優點:第一節課在準備活動中,用“1.2.3.4,抬頭挺胸”對學生的練習要求結合口令進行搭配運用,效果明顯。第二節課注重肢體語言的運用,用“示范+講解”的方式,讓學生清楚動作要領及練習方法,在學生練習中,注重關鍵詞的運用,如“雙腳之間、降重心、一步一帶”等提示語。同時,郭老師的手勢、表情、語音語調在動作講解示范中也運用得較恰當。第三節課比較注重動作要領的講解,運用提問、引導、總結等方法,對腳內側運球變向變速突破射門的細節講解得仔細、具體。
改進建議:第一節課將腳內側運球的動作要領融入專門性準備活動中,用“重心降低、膝蓋彎曲、腳尖打開”提示語提醒學生運球時的動作要領。建議:能否加上“像卓別林走路時的動作一樣”一句,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動作要領。在組合練習“腳內側曲線運球+直線運球”第二次練習前,對于中間兩排學生,用了“這排男生、這排女生向后轉”的口令,當時這兩排是背向自己的,指向不明,建議用“第二、第三排同學向后轉”這樣的口令。基本部分少動作要領的講解,本節課是七年級第一課時,建議結合“膝踝外展腳尖蹺、腳踝繃緊觸及球、擺幅速率注意到”口訣進行必要的動作要領的講解。

表1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講解性語言及把握

表2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指導性語言及把握

表3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激勵性語言及把握
2.指導性語言
優點:第一節課在基本部分的“單一練習和組合練習”中有3次指導性語言提醒,如一步一觸球,轉彎重心要降低等語言運用得比較好。第二節課在練習中指導性語言運用較多,如“運球轉彎時重心降低,向內傾斜;運球時,一步一觸球;發現學生射門時機不好時,提醒學生腳步“調整腳步,跟上射門”等,這些語言運用時機掌握得較好,術語運用也比較規范。第三節課有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的學法指導也比較多。

表4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性語言及把握

表5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過渡性語言及把握
改進建議:第一節課的重點是“觸球部位”,在練習中教師的指導語言中很少出現“注意觸球部位、腳內側”等這樣的語言,建議在巡視指導時多使用和重難點相關的提示語。在組合練習時安全防范語言較籠統,只說了“注意安全,不要碰到了”,建議改為“前面的同學運到最后一個球時,后面的同學再開始運球,運球時頭抬起來,注意迎面的同學”這樣的語言;或者改變練習隊形,將現在的練習小組分成兩組,背對背進行練習。
3.激勵性語言
優點:第一節課在開始部分多次運用“加油、好”這樣的字眼,在踩球練習中,也多次運用了“很好、很棒”這樣的字眼,能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在基本部分的“幫老師數觸球次數時”、在學生提醒教師時也及時運用了“好、很好”的激勵語言,效果比較好。第二節課用“隊長袖標”和“頒獎”激勵,有特色,效果較好。在練習中運用了大量的激勵性語言,如“非常好,四個組都很整齊;第二組的兩位同學慢了,加油;把球控制在腳下,很好、很棒;沒關系,加油、加油;你的重心降得很低,做得很棒,加油!”而且兩次陪困難學生練習,本身就是一種無言的激勵。第三節課:用豎大拇指的動作給練習學生無聲的鼓勵。對發言積極的、進步明顯的學生能給予及時的表揚,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改進建議:第一節課在俯臥撐報數練習中,學生在“倒數口令”環節理解錯誤,而且連續出現錯誤,可是教師沒有及時更正;核心力量練習中學生表現好時,沒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在學生遇到困難快要堅持不住時,也沒有及時鼓勵。第二節課雖然比較注重激勵語言的運用,但是都是籠統地激勵,建議進一步具體化,針對個體的激勵再多一點。第三節課在巡視練習中,教師關注了學生的進球數,也能及時給予表揚,但是聲音有點小,建議聲音再大一點,讓更多的學生都能聽到。同時,也建議激勵的語言再豐富一點,用激勵表揚的語言營造愉悅的練習氛圍。
4.評價性語言
優點:第一節課評價語言在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都有,如“好、棒”等。第二節課的準備活動中,用打手勢、看數字、看紅黃牌等及時表揚頭抬起、注意力集中的學生,效果比較好。在學生運球練習中,發現學生推球時力量不穩定,有整體的及時的評價,并有學法指導,要求學生速度慢下來、降低重心等,效果佳。第三節課中:整節課中有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師生共同評價,類型比較豐富;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比較多,引導性評價做得較好。
改進建議:第一節課基本部分練習結束時對技能的掌握情況缺少檢測環節,因而沒有評價;結束部分回顧本節課流程時,教師只說了“同學們表現很棒”,沒有具體的指向。建議評價更具體些,如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學生的精神狀態等。第二節課在“多種形式的運球射門”練習中,除了一組未射門女生在做踩球練習之外,其他幾組學生在原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射門的學生,建議通過評價表揚這組女生,提醒其他組動起來,提高課堂練習密度。第三節課雖然在每個環節都有示范后的評價,建議在個別環節練習結束時為了提高練習量,教師可直接做評價,重點應該是動作的掌握情況,加強對個體的評價,增強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和認識。
5.過渡性語言
優點:第一節課整節課有8個環節都有過渡性語言,如“接下來我們進行行進間運球練習;運球的好壞直接影響射門的質量,接下來我們就來通過射門練習來驗證一下;每隊把障礙物放到球門然后向老師靠攏”等等,過渡語言自然、流暢。第二節課練習中用音樂的變換控制“多種形式的運球射門”輪換自然、合理。過渡性語言類型較多:有哨音、音樂,還有語言表達的,如“接下來、各就位”等,語言豐富,并且郭老師將肢體、手勢、表情、眼神、語調等配合使用,效果較好。第三節課過渡語言的運用比較多,如“接下來做原地的跨球練習,開始!接下來練習時要注意重心,開始!每人做三次后交換;接下來,四組高組高抬腿練習,預備,開始”等,教學語言流暢、自然。
改進建議:過渡性語言,尤其是在隊伍調動時多運用規范體育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