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教感受:拓展教材的應用功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識
—試教魏斌老師《快速跑的應用性練習》課后感悟
(一)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激發興趣達到預設目標
授課時采用教師集體組織傳授運動、生活和安全防范技能,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技能操練,小組合作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和交往,學生個體進行反復練習提高體能等方法來達成;學生能在課堂上表現為樂于參與練習,積極地展示自我;能在活動中掌握快速跑的方法,使協調性、跑的能力得以提高;樂于參與體育活動,能在練習中與其他學生合作,感受成功的樂趣,體現《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水平二關于跑的運動技能的教學要求和教材的應用價值,能增強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課堂設計和教學時突出了“跑時,自然地邁開步子向前快跑”的重點和“跑時,克服因力求跑快而動作僵硬變形”的難點突破。學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識,學會方法,增強體能,并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體育課堂同時也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二)器材一物多用,游戲蘊含育人價值
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小墊子組織開展墊操練習,設置起點與終點進行合作的專項練習,把小墊子當作游戲中的道具(“貨物”)及學生交接的器具等,這樣一物多用的器材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練興趣,又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多個游戲的安排設計,巧妙地解決了跑的枯燥性,學生在互動中激發興趣,學會自主學習、自我表現、自我保護、自我評價,提高了體育課程綜合性育人的特征。
各部分施教反饋如下:
(一)開始、準備部分,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趣
課的開始部分由體育委員整隊、匯報人數,師生問好并介紹本課學習任務,教師組織學生復習已學隊列動作,并在跑成圓形隊伍后,進行“勇奪第一”的游戲等,組織形式也由四列橫隊變成圓形隊伍。施教過程中要求學生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并積極參與游戲,在隊列復習時先由教師集中指導并過渡到讓個別學生進行組織、指揮操練。目的是提高學生體育課堂常規意識和培養學生的組織和指揮的能力。施教結果也充分體現了在教師的引導、培養下,學生的組織、指揮隊列練習能力得到提高。游戲“勇奪第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樂于參與練習和游戲。
課的準備部分,學生在“勇奪第一”游戲的延續下,每人手持一塊小墊子,配上節奏明快的音樂《DJ蠟筆小新》,簡單易學的熱身墊操更加激發了學生興趣,活動了全身各關節和韌帶,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課堂氣氛也在此達到一個小高潮。
(二)基本部分,注重技能的傳授和應用
課的基本部分,由“火災逃生”情境創設開始。第一次練習,教師組織練習前只告知學生“逃生”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活動開始后,只有個別學生在“逃生”過程中有捂鼻彎腰跑等“火災逃生”跑的意識。第二次練習,經師生探討“火災逃生”的方法后,學生進行練習,達到了提高跑的技能和應用跑的能力。
快速跑的教學環節,先由教師集中講解快速跑時“自然地邁開步子向前快跑,克服因力求跑快而動作僵硬變形”的要求,并由師生示范、評價動作。接著,學生分組由組長組織進行快跑練習5min。學生根據要求先用小墊子設置起點、終點,然后依次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整個環節,學生練習認真,組織有序,互幫互學。
合作跑練習。1.2~3名學生抬物合作跑(把小墊子重疊當作貨物),或2名學生雙手抬物,或2名學生抬物1名學生護物(三人合作跑),在“火災中搶救物資”的情境下,課堂氣氛活躍,比賽組織有序;2.合作救護傷員跑。2名學生一前一后,另2名學生一左一右,護住兩塊小墊子(傷員),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學生相互合作、富有愛心的高尚品德,在合作跑練習中提高體能。本環節用時約8min。
游戲:齊心合力。除了設置起點、終點的兩塊小墊子外,每組學生把余下的墊子接成一條線,然后合力把墊子抬起。游戲開始,全組學生齊心合力把墊子抬向終點。要求每組學生在抬墊子跑過程中,中途墊子不能斷開。練習分三次進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小組內相互探討,比賽過程一次比一次有效、成功,學生的滿足感也一次比一次提升。
(三)結束部分,放松身心、交流心得
課的結束部分,安排放松舞蹈《感恩的心》,引導學生交流課堂感受等進行師生告別、收還器材等。通過舒緩的音樂,配合內容豐富的手語舞蹈,讓學生身心逐漸得到恢復。音樂《感恩的心》既作為放松舞蹈的配樂,又能夠形成對學生高尚道德品德的培養和熏陶。交流、總結和課堂常規教育加深了學生對本課的印象。
(一)對本課幾個教學環節的調整
1.將開始部分中教師設置的由小組長帶領同組學生進行隊列練習,改為先由教師進行示范、組織與操練,然后讓個別學生骨干組織操練。原因是四年級學生的組織能力還需進一步培養,完全讓學生進行組織隊列練習,效果不佳。
2.把游戲“勇奪第一”提到墊操前進行。原因是學生做墊操需要墊子;學生在開始部分時有一個跑成圓形的練習,在這個練習當中結合“搶墊子”游戲與魏老師設計的《勇奪第一》游戲可以組合。
3.把快速跑的應用能力練習的教學的第三環節——“小組競賽檢測學習”,改為四個小組進行往返接力跑比賽。原因是“引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小組團結合作,快速有序的奔跑”的組織教學形式。
(二)對本課教學目標設置的建議和思考
1.目標設置缺少行為主體。如,教學目標1:“課堂上表現為樂于參與練習,積極地展示自我”改為“學生能在課堂上表現為樂于參與各項練習,積極地展示自我”。
2.目標1與目標3設置部分表述重復。原文目標:“目標1.課堂上表現為樂于參與練習,積極地展示自我。目標3.樂于參與體育活動,能在練習中與同學合作,感受成功的樂趣,并能讓每一位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姿態投入學練中。”都表述為學生的參與性。第三個目標可改為:學生能在練習中與同學合作,感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勇于創新、懂得感恩的意志品質。
(三)對教案中的內容表述的建議和思考
1.教學內容表述過于籠統簡單。如,游戲“齊心協力”表述時應寫清游戲方法、游戲規則、游戲操作步驟等。
2.組織方法介紹簡單。原文組織方法表述的多為四列橫隊,實際課堂實施時有“圓形”等組織形式。如,學生的分組練習組織形式教師應劃出區塊或具體描述。
試教教師:鐘恒炳(《中國學校體育》優秀通訊員浙江省慈溪市庵東鎮東一小學,31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