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教學環境突變與應對策略
體育教學環境是學校整體教學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學科教學環境的不同之處的是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視角大,不易控制。學生身心承受負荷的同時,心理和身體隨時會出現各種形式的變化。這些問題時刻影響著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同時也使體育教學環境發生著比較大的起伏變化。
營造和設置適宜的教學環境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在各種突變的教學環境下完成教學任務呢?
教學背景:操場上堆滿了厚厚的積雪,原定的教學計劃無法執行,只好拿出學期初準備的備用教材—《側向投擲雪球》。
教學過程:體育委員整隊后,教師問學生:“同學們,面對操場上厚厚的積雪你們最想干什么啊?”學生紛紛回答:“堆雪人、打雪仗。”教師接著說:“那我們選擇打雪仗,如何?”學生們高興地點著頭。“同學們,老師有一個疑問,需要你們帶著這個疑問去打雪仗,請大家想想看,怎樣才能將雪球擲得更遠,打得更準呢?體育委員與同學們一起商討如何分組和游戲規則后,就開始游戲吧!”
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2名學生為一組合作握雪球,每組大約握了20個,學生們進行了3個擊打目標的游戲。第1個游戲:先打固定目標—以操場周圍的樹木或足球墻上的標記為目標。
第2個游戲:在地上劃有近、中、遠的三條線,先在離目標稍近的距離擊打目標,擊中目標后,再到中間線上擊打目標,擊中目標后,再到最遠的線上擊打目標,最后請大家自由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擊打固定目標;第3個游戲:在教師的提醒下,進行擊打“活動目標”游戲,即將A組學生中的其中兩名學生作為“活動目標”,當“活動目標”從操場的東側向西側跑出時,B組學生立刻開始用雪球擊打A組的“活動目標”,規則是只能擊打“活動目標”的頭部以下部位。
在上述環境因素變化時,教師沒有將學生帶回教室進行理論課學習,而是充分利用變化的環境,讓學生利用環境之變興高采烈地體驗了一節“側向投擲雪球”課。在教學環境突變的狀態下完成教學是對一名教師的考驗,如何變被動為主動更是一種能力,教學環境的突變可通過采取相應的方法與措施進行“補救”,只要策略得當完全能化解危機。
1.要有應變能力與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旦出現教學環境突變,首先要分清教學環境突變的原因,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哪些是我們能改變的?哪些是我們改變不了的?如,氣候、季節等因素是不可能改變的,但學生的情緒波動、注意力的分散與集中等是可以改變的。只有找到問題的關鍵才能采取應對策略和手段。其次,教學環境突變時先暫停正在進行的工作,然后快速反應,采取應對措施,從而化被動為主動,見招拆招。
2.制訂教學預案
體育教師要在學期初制訂出一些應對意外情況的教學預案。如,天氣突變,遇到雨天、雪天、霾天、暑天等應準備怎樣的應對措施呢?以北方為例:雪天可進行雪地足球賽、雪地“橄欖球”賽、越野跑、速度滑冰等冰雪活動;霧霾天可在室內以微課形式進行教學或到體育館進行乒乓球、羽毛球、技巧類教學等;暑天采用練習密度小、活動量小、強度較弱的內容。
3.了解校情、班情
對于本校所處地理位置、教學硬件設施、器材配備等體育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哪些器材用了多久,有什么問題,器材用在哪種教學中,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什么問題,班級學生的身體情況如何,班風學風如何等,都是觸發教學環境突變的重要因素。
4.了解教材、熟悉教法
對于本次教學的授課內容及教材的搭配,各教學環節會出現何種問題?應采取何種教學策略?教師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法也要運用得當,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因某種突發事件造成教學環境的突然轉變該如何“補救”?這也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教師在講解示范過程中突然示范失誤,教學該如何進行下去?學生不能按照預定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怎么辦?這都需要體育教師及時做出清醒的判斷,并能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5.優化教學模式
教師要精心鉆研、敢于探索,大膽嘗試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把授課內容制作成微課或課件,同時還要把可預見的、易于突變的教學環境因素融入其中,利用平板電腦或大屏幕智能手機等多媒體進行講解、示范;將豐富的圖文畫面、精彩的視頻影音及教師精準的動作示范融合后展示給學生,能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們學習方式也更開闊、更直觀了。這樣做,既優化了課堂教學環境,同時也創新了教學模式,也可避免各教學環節的疏漏。
總之,預設的體育教學環境在實際授課時可能會因各種內外環境發生變化,如何因勢利導地變被動為主動是掌握在教師手中的,這不僅需要教師平時多積累經驗,預設教學策略,也要根據教學環境的突變積極采取相應的對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進而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王永發(吉林省延吉市東山小學校,1330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