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瑩
[摘 要]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的立項規模逐年遞增,因而提高項目推進的效率和效果,加強過程管理控制,成為各地方高校共同面臨的問題。運用生命周期理論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按四個階段進行分解后,引入平衡記分卡(BSC)的方法,使生命周期各階段均從“項目經費”、“委托方需求”、“項目內部管理”、“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進一步將控制指標及KPI具體化,從而為過程管理和評估提供一種指南。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平衡計分法;生命周期;BSC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5-0175-03
一、引言
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要工作。《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批準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年建設項目的通知》[1]等文件的出臺,啟動了全國各地方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以下簡稱“大創計劃”)的帷幕。從2012年教育部首次開展“大創計劃”以來,資助項目數量從2012年的15465項,到2013年的23305項,再到2014年的25474項。資助力度逐年增加,資助范圍提高了65%。
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如何提高效率,避免出現重立項申報、輕過程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管理方式上的挑戰。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統計顯示,我國近10年(2004年-2014年)發表的國際論文平均引用率為7.57次,尚達不到全世界11.05次的平均水平。[2]可見我國科研的投入與產出并未形成正比。當前大力投入推進的“大創計劃”如何能更好地實現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目標,仍然需要在項目的過程管理上進行實踐和探索。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視角,借鑒平衡積分卡(BSC)的方法應用于當前“大創計劃”的過程管理,以期為實現創新和創業訓練目標提供幫助。
二、相關理論概述
(一)生命周期理論
“生命周期”最早是作為生物學領域的術語,描述某種生物從出現到滅亡的演化規律和過程。隨后,這一概念也廣泛地延伸到自然、社會等領域,形成諸如企業生命周期、產品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旅游地生命周期等術語,用來描述類似的變化過程。
對于“大創計劃”的項目而言,其生命周期是指從項目申報立項開始直到項目驗收結束的全過程。一般而言,對于大多數大學生,“大創計劃”是一次性的訓練項目。為了確保項目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可以將項目分成若干階段,并進行相應的過程管理。各階段包括:申報立項階段、實施項目階段、結題驗收階段、成果轉化或后期連續立項階段(參見圖1)。進入后期連續立項階段,則意味著整個項目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生命周期。部分成效顯著的創新訓練項目將使學生有機會在本科后續階段、本連碩階段、碩連博階段持續獲得訓練支持。
(二)平衡計分卡(BSC)
平衡記分卡最初是由哈佛大學Robert Kaplan與諾朗頓研究院的David Norton提出的一個績效評價體系。該體系的設計包括:財務角度、顧客角度、內部經營流程、學習和成長四個維度,顯然有利于超越單一的財務量度的績效評價模式。目前該體系已廣泛地應用于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等機構。而隨著高等院校科研的發展,已有學者提出應借鑒該評價體系,加強科研項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科研投入產出。“大創計劃”作為各地方高校負責具體實施和管理的項目,同樣可以引入平衡積分卡的理念與模式。通過適度改良,達到提升“大創計劃”過程管理的目的。
三、生命周期視角下 “大創計劃”的BSC過程管理
(一)控制指標設計
為了加強“大創計劃”的過程管理,地方高校可通過構建具體的控制指標體系進行精細化管理(參見表1)。該體系依據“大創計劃”的生命周期階段,融合BSC指標的評估理念并進行提升與改良,力求使控制指標具有系統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其中,二級指標完整包括“項目經費”、“委托方需求”、“項目內部管理”、“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三級控制指標(KPI)則既可以僅做出單項評估,也可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層次分析法實施綜合評估。其中,定量部分KPI充分考慮數據的可獲取性;定性評價認定部分則采用專家組評價打分的方法確定權重和分值。為了突出可操作性,避免評估體系過于復雜,每個項目階段二級指標下只設置不超過5個控制指標,整個體系共設置17項三級評估指標。
(二)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管理要求
立項階段是“大創計劃”項目遴選和確定的首要環節。一方面,各地方高校應制定好具體的管理辦法和鼓勵措施,并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加強宣傳工作,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遵循自愿的原則,學生自發組織成為團隊,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填寫項目申報材料。各高校組織專家組對各項目申報書進行評價和篩選。該階段應著重將研究方案的規范性、創新性、預算的合理性、項目成員分工的明確性等方面進行評價。經過相關程序后,評選出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等不同級別的項目進行公示并立項。
實施階段是“大創計劃”從立項申報至最終結題的關鍵階段,也是項目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可采取平時抽查與中期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項目立項之后,項目指導教師與項目負責人應進一步完善具體的工作方案、調研方案、實驗方案,組織團隊成員明確目標和分工,按照計劃及時、合理開支。團隊可利用“大創項目”提供的經費條件,做好相關的培訓、學習及實習計劃,增強團隊成員的知識儲備。項目進行過程中,項目組可采用例會等方式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也可利用各種信息化平臺,如地方高校搭建的創新創業平臺、微信平臺、微博平臺等,定期發布團隊的工作進展和圖片,營造出地方高校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結題驗收階段是“大創計劃”研究訓練過程的尾聲,重點是按照項目申報的承諾條件考核項目的最終成果。這一階段著重評價項目預算執行率、提交成果質量、結題驗收的及時性和規范性以及團隊成員能力和素質等各方面的提升情況。只有強化實施階段的進度管理,才能確保創新創業項目在結題驗收階段做到高質量完成。
成果轉化階段是目前我國科研制度的短板,也是“大創計劃”應不斷嘗試和探索的領域。創新的關鍵在于將新的知識和技術轉化成為生產力,創業的關鍵則在于將商業企劃書付諸實踐并進一步探索和修正。因此,應借助“大創計劃”搭建科研成果轉換平臺,完善科研成果轉化的獎勵機制。在管理評價創新創業團隊時,應從轉化經費預算、成果的實用性、成果轉化的方案及實效等方面開展評估。
四、“大創計劃”過程管理的策略思考
(一)團隊自我管理與高校監督管理相結合
在各地方高校行政資源相對有限的條件下,應鼓勵開展團隊自我管理與學校監督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大創計劃”的過程管理。讓大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體驗創新、實踐創新,是創新創業項目的重要原則。參與“大創計劃”的大學生團隊應該樹立重在過程的理念,并且在各種項目的考核要求指標引導下,進行團隊的自我管理訓練。這就要求團隊成員之間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并能夠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完成既定研究訓練任務,并相互督促。在“大創計劃”實施的過程中,還可定期開展相同學科的創新團隊一對一交叉互評的活動,以評估促進項目推進,并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高校的教務處等業務部門則應在立項、實施環節、結題驗收、成果轉化等關鍵節點組織專家把關,并對各團隊在過程管理中的相關資料進行備案。
(二)提高經費使用的規范性與靈活性
各地方高校應該加強“大創計劃”項目經費的使用規范性管理,同時兼顧“效率性與公平性”,將考核不合格的項目的經費向優質項目傾斜,突出靈活性。項目經費是項目開展的有力保障,應通過前期嚴格預算,明確經費使用范圍;實施過程中按照預算執行開支,以確保項目經費使用的嚴肅性。同時,應以基本面上的有限經費為依托,以動態調節為杠桿,鼓勵創新團隊認真推進,不斷形成新的成果。對于在中期考核中不通過或有其他違紀行為的“大創計劃”項目,應予以撤銷,并將收回的經費用于扶持優秀的項目,通過經費的動態平衡,不斷提升項目執行過程的質量和效率。
(三)發揮信息化平臺的作用與影響力
在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地方高校及各創新團隊應充分利用各類信息化平臺實現管理、溝通、交流、分享等作用,搭建統一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管理平臺,有利于高校教務部門及時了解和掌握項目的進展情況,并進行全過程電子化管理;有利于學生在統一的平臺上交流心得、分享經驗;也有利于指導教師跟進指導并保留指導記錄。同時,也可以使用微信、微博等流行的社交網絡及APP作為分享項目推進情況、展示相關信息的平臺,并將作為參考計入考核。
[ 注 釋 ]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education.news.cn/2012-03/12/c_122823222.htm.
[2] 喻思孌.我國國際科技論文被引次數世界第四[N].人民日報,2014-09-27(003).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