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餐飲界有一個難以評判好與壞的風氣,叫“熱愛學習蜂擁而上”。O2O、S2C、SaaS等各種模式在互聯網的大潮中應運而生,傳統餐飲企業老板相繼進入了一個參加各種高峰論壇或者學習班再回來搞“偽互聯網營銷”的怪圈。然而,順勢并不是盲目,為此我們專訪了營銷人做的“辣就對了”火鍋品牌,深入了解品牌的本質。
做品牌別在創新和顛覆中迷失
近年餐飲行業受到“互聯網+”、萬眾創新及資本注入等諸多好利因素推動,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等不斷涌現,互聯網開始像鏈條一樣去連接已有的經濟體和生活方式。但是,仍然有太多項目或人,可能還活在一種不能自拔中,企圖通過一個APP、一個“約炮”概念、一個上門服務等打翻和顛覆“傳統”經濟。這種機會主義貌似已經成了中國互聯網經濟體的主導,筑夢大隊越來越大,互聯網夢越筑越膨脹,并深入人心。結果發現投入好像無底洞,但是并沒有什么效果。
“在互聯網沖擊下的傳統行業,企業者往往會在創新和顛覆中迷失,但行至千里不忘初心,才是能夠保持創新和顛覆的前提,對產品品質的要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是品牌生命周期延續的關鍵。”辣就對了創始人陳薇說到。
“我們品牌在建立之初,就確定了“絕不創新”的定位,并且確立了‘手藝人+營銷人+管理人穩定結構的創始人團隊。目前連線類的創業機會正在落潮,做點狀的創業正在涌現。此前互聯網主要是連線,搭平臺讓別人做生意。現在是做點狀經濟,但如何做好點的創新呢?那就是‘絕不創新!在某一領域做到極致才是點狀經濟的關鍵。而我們,將不計代價地將最傳統的火鍋產品一絲不茍地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堅持和守望,永存敬畏之心
也許火鍋是世界上最具分享性的美食,濃濃的翻滾著的湯汁,圍坐。火鍋在于調味,一種調料的分量變化就會產生口味之變化。火鍋市場也是硝煙彌漫,各種創新層出不窮。然而究竟有誰能夠棄利益于不顧,將最傳統的口味完全地呈現出來?
日本“馬桶蓋事件”應當狠狠地給我們敲響一個警鐘。支撐日本制造走向領先的源動力即是匠人精神。用日本人自己的話說就是“追求自己手藝的進步,并對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錢和時間的制約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協,只做自己能夠認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棄利益于不顧,也要使出渾身解數完成”。如果我們總是抱著浮躁的心態尋求速成的捷徑,將互聯網思維視為救命稻草,幻想在營銷上帶來顛覆性的變化,而把追求產品品質的精神拋在腦后,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包裝一個品牌,我們只用了兩個月。研發一個產品,我們卻歷時兩年。”創始人金浩說到。這個處女座的手藝人,為了追尋最傳統的口味,在成都和重慶往返奔波了700多天。“我這人就是固執, 30多種香料,10多種輔料,一克都不能有偏差,牛油也必須是一等油,沒有任何添加劑和替代品。在涮品上我們有非常標準的生產線,但是唯獨底料,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在堅持手工炒料,我們要讓消費者嘗到真正火鍋的味道。”
一切品牌的認知都是消費認知,而餐飲品牌消費認知的核心首先是產品。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堅持餐飲的初心,回歸產品、回歸餐飲的本質,追求最極致的產品體驗,才是面對未來餐飲市場的王道。
辣就對了火鍋底料的炒制時間長達5個小時,在這期間需要不斷翻炒,掌握不同的火候讓每一味調料都沁入牛油中,再裝入密封容器中發酵,濃郁的醇香潛伏在底料之中等待著綻放。而這一塊塊金磚牛油底料,滿載著一個手藝人對餐飲行業無限的敬畏之心。
產品與愛,別讓品牌空心化
做品牌不只是一個標識,營銷不只是打廣告,新媒體運營不只是發微博,電商運營不只是賣貨。但是很多人都看到了形,看不到魂。餐飲行業一直在發展與進步,停下腳步思考,我們有沒有想過要讓消費者真正發自內心愛上自己的產品?恐怕是沒有的,這是難以想象的。我們肯定想到過要被消費者信任,因為這涉及了銷售和利潤。因此這個信任帶著功利,這不是真正的信任。我們心里想著“要滿足顧客需求,消費者是上帝”卻又堅定地認為,餐飲企業的目標就是不擇手段地銷售、賺錢,那么,或許我們只會在廣告、銷售渠道、促銷、制造噱頭、挖人、抄襲產品等事情上不斷下功夫。
餐飲,這個看起來人人都可以去做的行業,其實要做出彩更難。一個被經濟利益所驅動,不愛自己產品的餐飲企業,必定是一個空心化的企業。不愛自己的產品,怎么會了解消費者內心?辣就對了團隊堅信產品與愛的關系,團隊所有的成員,不論職位高低都必須是嗜辣人群,真正的火鍋吃貨,也正因如此,辣就對了團隊始終保持著極高的信念和昂揚的斗志,對吃火鍋的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對于“辣就對了”團隊來說,進入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就進入了消費者的內心。
“從這些年來看,行業浮躁在所難免,難得的是不忘初心,每個人把自己的價值用自己最喜愛的方式展現出來,就挺好,我認為這樣的社會形態會比唯互聯網獨尊更符合人性和經濟規律。”作為一個營銷人,陳薇說出了自己的期待。“營銷我很擅長,也做了很多,有遵從意愿的也有不遵從意愿的。但是在自己的品牌上為了單純的營銷而營銷,我們寧愿不做,就如大家常說的‘用戶體驗、‘消費者洞察等,我們缺的永遠不是理念,而是真正的行動。目前我們是在線上銷售線下配送,不論是實體店形式還是線上銷售形勢,餐飲的本質是不變的。我們希望用敬畏之心打造這樣一個產品、這樣一個品牌,做我們營銷人一直想做的事,用充滿愛的產品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