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雄杰
【摘 要】以靖西中學學生為實驗研究對象,采取“在讀中寫”和“在寫中讀”的措施,積極探索在讀寫結合中轉變高中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語文 讀寫結合 轉變 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B-0119-02
靖西市靖西中學是一所位于南國邊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由于南國邊陲交通不夠順暢、信息比較閉塞、經濟及觀念較為落后等客觀原因,南國邊陲高中生讀寫能力相對內地高中生要差,他們的語文學習方式相對于內地高中生要落后。為此,我們針對南國邊陲高中學生的特點,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來改變他們的語文學習方式,試圖提高他們讀寫能力,促進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高中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現狀及原因分析
為了準確掌握靖西中學在校生語文學習方式現狀,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接受調查的3762名學生中,除127名同學沒交問卷外,實收3635份問卷。經整理分析可知:88%的學生覺得自己不是語文學習的主體;82%的學生說“從小學到初中,都是老師講我們記,很少進行合作探究學習”;73%的學生說習慣于老師講解自己聽寫;82%的學生說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22%的學生希望自己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35%的學生希望在合作、探究中學習語文,10%的學生說自己在課外主動學習,5%的學生說自己在課外主動寫作。
出現上述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靖西中學有80%以上的學生是來自農村的高中生,由于從出生到讀高中日常交流基本上是用本地話進行,而本地話在語法、表達等方面與現代漢語相差甚遠,因而造成相當多的學生羞于在課堂上合作探究交流。二是學生平時讀書看報寫作少,語感較差。三是在讀寫教學中大部分老師重在課文講析,忽略指導學生讀寫;更有教師常為了趕進度完成課文講析,而把寫作課、閱讀課擠掉,讀寫教學未能有機結合起來,更談不上在讀寫結合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在讀寫結合中轉變高中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有效途徑
為了將“在讀中寫”和“在寫中讀”這一讀寫結合新模式更好地落實在讀寫教學中,并通過該模式的深入實施來達到轉變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目的,我們采取了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嘗試寫作—對比閱讀,探索寫作—嘗試再次寫作”的方式,幫助學生由過去被動地學習語文為主動地去學習語文,使得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斷地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從而在根本上改變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
1.廣泛閱讀。即指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廣泛閱讀。學生只有多讀,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妙筆生花。為此,我們專門開設了閱讀課,讓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閱讀課分為在老師指導下的閱讀和學生自由閱讀。在指導閱讀課中,老師指導學生自主組建閱讀鑒賞小組,做好分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角度鑒賞。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或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或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或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或對文中重要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等進行鑒賞探究;或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大膽的推斷和想象;或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并做好批注,然后在組內進行交流,形成對一篇作品較深入的理解。在自由閱讀中,由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自主組合,再由學生把指導閱讀課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自由閱讀課中,最后自主交流閱讀成果。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積累更多的知識,我們指導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摘錄”和“背誦”。
“摘錄”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辦法。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進行“摘錄”,可以使他們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得到進一步深化,并在摘錄中使自己的語言材料和思維材料得到不斷地積累和豐富,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生閱讀完一篇美文佳作之后,老師指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分析理解文章的精妙之處,并指導學生自主把精彩的章節、句、段摘錄下來,然后在學習小組內進行交流,一起分享學習的快樂。
“背誦”就是指導學生背誦課本里要求背誦的經典篇目、課外美文佳作、精彩句段、經典古詩詞。經常背誦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陶冶學生的情操。在平時的誦讀課中,先由老師教給學生一些背誦的技巧,再由學生自主背誦,可以背課本里面的經典名篇,也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背誦材料,背課外的美文佳作或古詩詞,然后分組交流檢查背誦情況;教師定期檢查,看誰背的內容多。此外,我們還經常組織學生舉辦背誦比賽,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空間和表現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2.嘗試寫作。即指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嘗試寫作。“廣泛閱讀”為學生寫作創造了條件,也為他們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主要采用“自主仿寫”和“自主獨立創作”兩種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運用于每一次嘗試寫作之中。自主仿寫就是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仿寫。自主獨立創作就是完全由學生自己根據作文題目自主立意、自主謀篇,獨立寫一篇文章。
一般來說,每個學生都會有許多想要寫出來的心里話,可是有的學生能把它寫出來,而有的學生則不能,這就需要發揮老師在學生合作探究學習中的主導作用,指導學生把內心想說的話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首先,老師要在教學中想方設法通過一些情景把學生的自主表達與寫作愿望激發出來,讓學生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沖動,將老師“讓我寫”變為“我要寫”。其次,指導學生自主建立寫作小組。指導學生合作探究作文的立意、作文的布局謀篇、作文的選材與組材、寫作提綱的擬寫、文章的詳略安排、豐富深刻與否,等等。寫完后先由學生自主進行修改,然后由老師指導學生在組內互批互改,再組織學生就本次作文的立意、布局謀篇、選材組材、詳略安排、語言表達、文章是否豐富深刻等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和評議,總結本次作文的得與失并寫好評語。
3.對比閱讀,探索寫作。即指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將自己寫的作文與美文佳作進行對比閱讀,進一步探索寫作規律,提高自己的寫作技能。由各小組組長組織組員分頭搜集與本次寫作內容相關的美文佳作,拿到組內一起閱讀。把自己寫的文章與美文佳作進行對比,找出自己的文章與美文在立意、布局謀篇、選材組材、詳略安排、語言表達、內容豐富深刻與否等方面的差距。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總結寫作經驗,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
4.嘗試再次寫作。即指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嘗試再次進行寫作。在老師指導學生把自己寫的文章與美文佳作進行對比閱讀后,學生對自己作文不足之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因而老師可以指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嘗試進行再次寫作。學生在完成第一次自主嘗試寫作和“對比閱讀,探索寫作”的基礎上,總結寫作經驗再一次嘗試自主立意、自主布局謀篇、自主選材與組材、自主擬寫寫作提綱、自主安排文章的詳略,再寫一篇文章。文章寫成后,先進行自主評議然后再以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互評和集體評議。本次評議要求各組把本組內每個組員第二次寫出的作文與第一次嘗試寫出的作文進行比較,評議本組每個組員第二次寫出的作文在立意、布局謀篇、選材與組材、詳略安排、語言表達、內容豐富深刻與否等方面有了哪些提高,同時進一步探究小結得到提高的原因并寫好評語,然后安排各小組派代表在班內進行交流,共同分享再次嘗試寫作成功的快樂。
在學生以合作探究方式進行的“廣泛閱讀—嘗試寫作—對比閱讀,探索寫作—嘗試再次寫作”的循環中,就是讓學生自主探究閱讀鑒賞、自主合作探究嘗試寫作,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對比閱讀探索寫作,然后自主合作探究嘗試再次寫作,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解決語文學習中碰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學生在不斷合作探究中閱讀鑒賞和嘗試寫作,讓學生自己主動吸取相關的寫作知識,再把所學知識與技能運用于每一次嘗試寫作之中。這樣學生就會投入到不斷探究閱讀鑒賞和嘗試寫作的循環之中,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會隨之呈旋螺式的提升,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在讀中寫”和“在寫中讀”的讀寫結合新模式要求老師把學生動員起來,讓學生自主探究閱讀鑒賞、自主嘗試寫作,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解決語文學習中碰到的各種問題。在整個活動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學生需要時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這個新型的讀寫結合模式有效地變“以教師為主”為 “學生間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讓學生真正變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較傳統的語文學習方式有了實質性的改變,對提升語文素養會起到極大的作用。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