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政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湖南 湘潭 411100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43例臨床觀察
劉政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觀察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6例PIS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兩組均給予口服拜阿司匹林常規治療,觀察組同時口服氯吡格雷,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神經功能缺失及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變化。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0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74%(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和hs-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PIS的療效較好,能明顯降低hs-CRP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神經功能缺失;hs-CRP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等多種因素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其中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 PIS)約占缺血性腦卒中的26%~43%,致殘率及病死率明顯高于穩定性腦卒中患者,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1]。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或血栓形成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始動因素。有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炎癥反應,而C反應蛋白(CRP)升高可導致粥樣斑塊破裂,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2]。筆者采用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探討該治療方法對其療效及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PIS患者86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PIS診斷標準[3],且經頭顱CT和/或MRI確診;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齡52~74歲,平均(63.24±8.45)歲;排除出血性疾病、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無嚴重功能不全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改善腦循環和營養腦細胞等常規治療,口服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40218) 治療,100mg/次,1次/d,針對基礎疾病給予相應的降壓、降糖、降脂等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口服氯吡格雷(賽諾菲安萬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40124)治療, 75 mg/次,1次/d,共2周。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標準參照有關文獻[4]擬定。 痊愈:NIHSS 評分減少 91%~100%;顯效:NIHSS評分減少46%~90%;有效:NIHSS評分減少18%~45%;無效:NIHSS評分減少或增加<18%,總有效率=(痊愈 +顯效+有效)/總例數×100%。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7d和14d分別采集空腹靜脈血2ml,離心分離血清,采用散射比濁法定量檢測 hs-CRP;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6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失狀況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d和14d后的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減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7d、15d的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兩組治療前后hs-CRP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dhs-CRP水平較治療前升高(P<0.05),治療后14d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但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7d、15d的
hs-CRP水平比較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7d治療后15d對照組4313.14±3.8527.48±4.17*10.73±3.18*觀察組4314.92±3.7419.57±3.26*#5.45±2.32*#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治療過程中5例出現皮下和牙齦出血、1例出血肉眼血尿,3出現腹部不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93%,與對照組的11.63%(3例出現皮下和牙齦出血、2出現腹部不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PIS是指缺血性卒中發病6 h后,神經功能缺失癥狀較輕微,發病48 h內呈進展性或階梯性加重,是一種較常見的缺血性腦卒中,是多種因素與機制共同參與的腦卒中復雜狀態,近年來PIS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已成為缺血性腦卒中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原因[1,4]。盡管臨床根據血糖控制不良、高脂血癥和急性期快速降低血壓等導致PIS的因素采用了多種治療方式,但治療過程中仍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呈進展加重,預后較差。因此,探尋有效的治療方案已成為臨床關注的熱點問題。
有研究認為腦動脈粥樣硬化是PIS的高危因素和病因[4],因此臨床常用應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抑制自發性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但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現象,使阿司匹林失去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種新型抗血小板藥物,能特異性與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ADP) 受體結合,阻斷纖維蛋白原與ADP受體結合,達到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的作用。本研究聯合應用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治療PIS的療效明顯優于單獨應用阿司匹林治療,與有關文獻報道一致[5]。CRP是人體最敏感的炎癥指標之一,能準確反映缺血性腦卒中腦組織的急性炎癥反應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本研究觀察組治療7后hs-CRP 水平升高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而治療14d后hs-CRP水平降低程度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有關文獻報道相符[2,6]。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PIS的療效較好,能明顯降低患者hs-CRP 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魏秀娥,許靜,榮良群,等.血清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與進展性腦梗死的關系[J].山東醫藥,2014,54(5):32-33.
[2] 段亞敏,李繼,李納,等. C反應蛋白水平及血尿酸濃度與進展性腦卒中相關性分析[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6):664-666.
[3] 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分類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 (6) :379.
[4] 趙真, 包正軍,羅霄鵬,等.氯吡格雷聯合奧扎格雷鈉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療效評價[J].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5,13(10):890-892.
[5] 邱麟,高正偉,羅志娟,等.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及對 hs-CRP 水平的影響[J]. 臨床軍醫雜志,2015, 43 (10): 1043-1045.
[6] 喬偉,王淑貞,龐珂,等.氯吡格雷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炎性標志物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2,52(5):92-93.
作者簡介:劉政(1975-)男,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E-mail:2425000831@qq.com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060-01
(收稿日期: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