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玲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西 大同 037000
低頻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50例臨床觀察
趙愛玲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西大同037000
【摘要】目的:觀察低頻電刺激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10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行常規吞咽練習,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低頻電刺激,對比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和吞咽功能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低頻電刺激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療效明顯,具有臨床推廣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低頻電刺激;腦卒中;吞咽障礙
腦卒中患者常常會出現吞咽障礙癥狀,若不及時處理,會影響機體營養代謝,造成營養不良、脫水等現象,還會因進食不當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影響吞咽功能的相關肌群進行訓練尤為重要,筆者選擇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評價低頻電刺激對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61.9±5.9)歲;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4~72歲,平均年齡(62.3±6.0)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改善血循環、神經營養、脫水治療,在此基礎上進行口腔肌肉組織運動、下頜運動、口唇閉鎖聯系、舌運動、冷刺激、呼吸練習、進食聯系等常規吞咽練習,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低頻電刺激,具體方法包括:①評估患者的言語評定情況,依據評估結果采用低頻電刺激治療儀(生產廠家:伊藤超短波株式會社,批準文號:國食藥監械(進)字2010第2262478號 )進行治療;②選擇低頻刺激,頻率為2Hz,電流為6.4~10mA,脈沖時間為400~500us,以能見肌肉運動且患者耐受為標準,刺激2~3s后間隔5~6s,每日20min,兩組均治療30d。然后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的吞咽功能評分。
1.3療效判定[1]依據藤島一郎所述的吞咽療效評價(積分制度,積分越高表示患者吞咽功能越好)將治療效果分為基本痊愈(治療后,積分≥9分)、顯效(治療后6分≤積分≤9分)、有效(3分≤積分≤5分)、無效(積分≤2分),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吞咽功能評分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吞咽功能評分比較 (分,±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3討論
吞咽困難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病機理為患者延髓疑核和迷走神經背核病變,導致食道上括約肌、咽喉、下頜、舌、雙唇、食道功能受到損傷。腦卒中患者出現吞咽障礙的發生率約為44.7%,其中腦干卒中,延髓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礙將進一步上升為55%,可見,為了改善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解決吞咽困難障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臨床上針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吞咽康復訓練、物理療法、針刺、藥物治療等,但是往往由于患者的個體性差異而使治療效果差異較大,針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原理為神經再塑原理,主要是利用神經促進技術對患者的吞咽障礙欠缺進行訓練,本次研究在常規的吞咽訓練基礎上給予觀察組同時進行低頻電刺激,低頻電刺激是一種非侵入性大腦刺激技術,是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新手段,能夠通過刺激激活患者額葉、顳葉、頂葉,通過不同頻率激活中樞神經系統的不同神經通路,其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低頻電刺激能夠誘發吞咽反射,且能夠進行咽部、口腔的協調性訓練,以防止眼部肌群出現失用性萎縮;②低頻電刺激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得神經細胞能夠盡早的進行功能重建;③大量臨床實踐證實適量進食訓練能夠促使吞咽反射的大腦皮質控制功能重新建立,同時,還能夠起到改善血液循環,改善患者咽部肌肉協調性、靈活性,而低頻電刺激可以通過低頻脈沖電流對神經肌肉接頭、運動終板等處外周運動神經產生去極化,通過電流刺激肌肉群使得局部肌肉出現收縮,研究在進食練習的基礎上采用低頻電刺激通過吞咽肌群的舒張和收縮來促使食物進入食管,訓練患者的吞咽功能,在吞咽時利用低頻脈沖刺激患者甲狀舌骨肌,防止咽部肌肉萎縮,通過降低喉上振幅來促進吞咽,降低患者的吞咽難度,有利于吞咽障礙患者恢復正常吞咽機制;④低頻電刺激能夠通過脈沖刺激患者麻痹的肌肉以及神經,緩解構音肌群和運動肌群障礙,從而提高咽部肌肉和神經活動的協調性,促使患者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腦細胞再生和重組;⑤低頻電刺激能夠起到保養肌肉的作用,防止患者咽部肌肉長期不使用出現萎縮形象,同時具有降低杓狀關節的纖維化,從而改善和保養患者肌肉動力、聲音領域的敏感性;⑥相對于傳統單一的言語康復訓練,患者更容易接受低頻電刺激,因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0.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2.0%,另一方面,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吞咽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實了低頻電刺激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綜上所述,低頻電刺激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療效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呂銘新.低頻電刺激聯合高壓氧對腦梗死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5(6):514-516.
[2]陳孝偉,張子斌,崔立海,等.低頻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J].中國康復,2011(3):182-184.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083-01
(收稿日期: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