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波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廣西 柳州 545001
中低周波聯合推拿療法治療勞損性腰痛30例療效觀察
陳春波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廣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觀察中低周波聯合推拿療法治療勞損性腰痛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勞損性腰痛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采用中低周波聯合推拿療法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推拿療法治療,比較分析兩組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低周波聯合推拿療法治療勞損性腰痛療效良好,操作簡單,患者耐受性好,適宜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低周波;勞損性腰痛;推拿
勞損性腰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腰部疾患,發病率高,嚴重者可影響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多因長期下蹲彎腰工作,腰背部經常性的過度負重,過度疲勞,或者工作時姿勢不正確而引起[1];以慢性、反復發作的腰部疼痛不適及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我科采用中低周波聯合推拿療法治療該病,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勞損性腰痛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43±2.15)歲;病程2個月至15年,平均病程(3±1.35)年;對照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2±2.15)歲;病程2個月至12年,平均病程(3±1.5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有腰部活動史、閃腰史、不良姿勢史或感受外邪而無外傷史;一側或雙側腰部酸痛不適,輕微運動可適當減輕,勞累加重,休息減輕;腰骶部有明顯的壓痛或觸及條索狀物;無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試驗及“4”字試驗陰性。
1.3方法對照組:采用腰部推拿治療。患者俯臥位,首先在腰肌兩側進行揉按、分筋理筋五分鐘,L1-5雙側夾脊穴點按各1min;之后行腰椎側搬左右各一次,以松動小關節及使痙攣腰肌得到一定松解;方法:以右側搬為例,患者側向左側睡姿且右下肢屈髖屈膝,操作者面向患者而立,以左肘部抵住患者右髖部后外側固定,右肘部抵住患者右肩前外側固定,此時囑患者盡量放松腰部,操作者兩肘部左前右后相對瞬間用力推按,多可聞及腰椎小關節發出數聲彈響,提示操作成功。最后,囑患者再次俯臥位,于兩側腰肌行滾法五分鐘即可。每日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療程結束后記錄療效。治療組:在推拿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低周波治療儀治療(型號:IN-1300K型中低周波治療系統;產地:河北君悅康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該儀器有兩對共四個吸頭,分別于兩側腎俞、關元俞各置一對,或者選擇明確壓痛點放置;選用3.0~4.0吸力,混合波,疼痛類處方,并根據患者耐受力設定輸出劑量;每天一次,每次20min,十次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觀察療效。
1.4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擬定。治愈:腰部疼痛消失,無壓痛,活動良好,可以恢復正常工作及生活;顯效:腰部疼痛不明顯,活動受限不明顯,勞作后偶有不適,但不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有效:疼痛明顯緩解,活動度輕度受限,勞作后癥狀可出現,但明顯好于治療前;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活動受限情況無改善。

2結果
治療組治愈21例,顯效6例,有效2例,無效1例,有效率96.67%;對照組治愈16例,顯效6例,有效3例,無效5例,有效率83.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表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勞損性腰痛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屬于中醫“腰痛”、“腰痹”范疇;本病多因為年老體虛,稟賦不足,或后天房勞過度,復感外邪,跌撲扭閃受傷所致;本病以腎虛為本,腰部經絡受外邪侵襲,致經脈不和,肌肉筋膜拘攣,經絡阻閉,氣血運行障礙而致慢性腰痛[3]。病理特點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腰部的慢性軟組織損傷,進而局部形成條索、瘢痕甚至攣縮,使腰部軟組織的動態平衡失調所致。當腰肌等軟組織功能失調、組織損傷時,受傷組織中發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損傷肌肉中的末梢神經和血管受到擠壓,循環不足,代謝產物積聚與炎性物質產生,再形成新的痛點,甚至導致肌肉粘連、攣縮、萎縮和組織纖維化,如果損傷沒有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極易形成慢性創傷性瘢痕、粘連、肌力減弱、肌力失調,形成疼痛和保護性肌痙攣[4]。有研究表明,對于該病一般選擇兩種以上的治療方法較好;同時,綜合治療方案既要避免方法過多,重點不突出而難以執行,又要避免方法單一,療效不明顯[5]。本研究采用中低周波聯合推拿療法治療該病。推拿療法可以達到疏通經絡、緩解肌肉痙攣及糾正小關節紊亂的作用,使得受到擠壓的神經、血管得到松解,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局部代謝產物及炎癥物質得以排泄消散,疼痛得以緩解。同時,適當的手法刺激還可以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增強機體的耐受力[6]。中低周波治療系統中特有的中周波,不僅即時止痛效果顯著,而且延續止痛效果極佳;而低周波頻率為1~1000Hz,相當于低頻脈沖電流,可降低神經組織的興奮性,提高痛閾,具有鎮痛、消炎及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局部血液循環的改善能減輕局部缺血,緩解酸中毒,加速致痛物質和病理產物的消除,減輕組織和神經纖維間水腫,改善局部營養代謝,從而減輕或消除疼痛的刺激因素[7]。
綜上所述,采用中低周波聯合推拿療法治療勞損性腰痛,可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且設備易得、操作方便易行,療效滿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葛寶豐,胥少汀,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1500-1502.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201.
[3]劉虎森.腰肌鍛煉在治療勞損性腰痛中的作用[J].社區醫學雜志,2007,5(7):45.
[4]程嗣鶴.自擬補腎活血祛痹方為主綜合治療腰肌勞損臨床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3,25(4):323-325.
[5]劉茂才.現代疑難病中醫治療精粹[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6:424-427.
[6]施萊.中頻波理療結合推拿治療慢性腰肌勞損69例[J].微創醫學,2009,4(6):89-90.
[7]都秀蘭,郭芬.溫熱式低周波配合溫泉及礦泥療法綜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3,25:735.
【中圖分類號】R27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096-01
(收稿日期: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