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斌陜西省榆林廣播電視臺,陜西榆林 719000
?
傳統電視媒體面對新媒體的挑戰與機遇
張文斌
陜西省榆林廣播電視臺,陜西榆林719000
摘要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傳統的電視媒體如何在這種大環境下面對挑戰的同時尋找發展機遇成為了每一個傳統電視媒體工作人員所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來談關于傳統電視媒體在新媒體大環境下的挑戰與機遇。
關鍵詞傳統電視媒體;新媒體;挑戰;機遇
我國傳統電視媒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處于成熟階段,成為了最具有群眾基礎、最具有傳播力、最具有影響力的媒體形式。但近幾年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形式對于傳統電視媒體造成了很大沖擊,如何在新世界的新媒體環境下保持傳統電視媒體的優勢并不斷發展,成為現階段每一個傳統電視媒體人最為關心的問題。

表1 新媒體的類型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和沉淀電視媒體已經成為我國覆蓋范圍最為廣泛的媒體形式,但伴隨著第四媒體、第五媒體的不斷出現,電視媒體已經逐漸淪為“傳統電視媒體”了。近幾年對于傳統電視媒體沖擊最大的應該是網絡社交App這種形式新穎的新媒體形式了,尤其是在微信和微博出現以后,這種現象更為明顯——越來越多的人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去關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而在傳統電視媒體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少,同時伴隨著數字電視的出現,傳統電視媒體的播放形式也被其打破,傳統電視媒體正遭遇著來自新媒體各個方面的挑戰。
與此同時,雖然我國網民(包括電腦網民和手機網民)數量在快速增長,但傳統電視媒體目前仍是我國受眾最多的媒體形式,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勢頭下傳統電視媒體的綜合覆蓋率仍然能夠保持在95%以上。
目前,我國傳統電視媒體主要面臨以下3個方面的挑戰。
1)傳播方式過于單一。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傳統電視媒體的單一傳播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人的生活需求了,人們更傾向于用電腦或手機這種新媒體載體來接受外部新聞和事物。
2)觀眾出現細化分層。傳統電視媒體會在固定時段播放固定節目,而現階段觀眾可接受更多的形式和信息,再加上過多的廣告商投放的廣告已經讓觀眾出現不滿情緒,因此觀眾對于節目播出時間、節目播出內容和接受節目信息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出現了細化分層。
3)電視品牌效應不足。每一個觀眾可觀看的電視節目數不勝數,而絕大部分的電視節目并沒有能夠很好的樹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更不用提品牌效應。每一年出現在電視中的節目有很多,消失的更多,如何能在新媒體大環境下在傳統電視媒體圈中做出品牌效應保持自身發展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已經是發展趨勢,而傳統電視媒體想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繼續保持自身的活力就必須做到順應趨勢與新媒體融合來發展自身。
新媒體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從各個渠道來接受信息,同時也意味著人們對于媒體形式的接受程度和寬容程度更大了,從這個思路出發,為了解決傳統電視媒體傳播方式單一的問題,就可以通過運用其他新媒體來彌補自身在這一方面的劣勢。
筆者所負責的榆林廣播電視臺《瞭望周刊》欄目在2015年共策劃、制作、播出各類專題片、紀錄片、
匯報片50期,運用在微信公眾平臺和微博上進行推送的方式很好的起到了宣傳作用,從而提高了節目在傳統電視媒體上的收視率。其中,“坑鎮的傳說”僅手機點擊觀看達20 000多次,“守望親情”“佳縣木頭峪”“高墻內外的大愛行動”“榆林抗戰紀事”等節目僅手機觀看都在萬次以上。這就是一個通過新媒體作為載體來發展傳統電視媒體的成功案例,這也從一方面深刻地體現了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此外,隨著網絡,特別是手機微信的出現,傳統電視媒體,哪怕是地市一級沒有上星的電視臺,再也不會受到網絡覆蓋限制,不論地區是否在有線網絡覆蓋范圍內都能收看到電視臺制作的節目,尤其是我國偏遠地區的農村,甚至是世界各地都能收看到電視臺精心制作的節目。
除此之外,發揮出傳統電視媒體的固有優勢也是極其重要的。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尤其是以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形式為代表,很多信息都具有非真實性,“謠言”已經成為很多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弊端,甚至嚴重到需要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出臺法律法規來約束新媒體上不實信息的傳播。而作為傳統電視媒體相較于新媒體更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這一點對比新媒體就很具優勢,傳統電視媒體更多的時候擔任著“黨的喉舌,政府的喉舌”的角色,從這一點出發保持自身優勢,做出貼近民生、民意,準確傳達信息的品牌節目,相信就算是在新媒體呈指數增長的環境下傳統電視媒體也可以穩固占有一席之地。
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生活中處處充斥著新媒體信息,而作為傳統電視媒體人來說,雖然這種環境下存在著不小的挑戰和困難,但也與之伴隨著傳統電視媒體發展的新機遇——整合自身現有資源,發揮固有優勢,搭上新媒體發展的順風車,積極和新媒體融合,創新出適合自身發展的形式,相信傳統電視媒體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包俊,范金慧,孫鳴,等.新媒體時代的電視發展分析[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7,34(7):16.
[2]李榮,韓秋雯.電視與網絡新媒體融合初探[J].新聞知識,2008(2):13-15.
[3]倪放,王小元.淺談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生存和發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4):123-125.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10-0084-01
作者簡介:張文斌,榆林廣播電視臺專題部主任,《瞭望周刊》欄目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