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萍四川省甘孜州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四川甘孜 626000
?
鼻內鏡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
徐文萍
四川省甘孜州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四川甘孜626000
[摘要]目的探究鼻內鏡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療效及相關影響因素。方法隨機選取72例采用鼻內鏡治療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并對可能影響患者預后的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72例患者經鼻內鏡手術治療后,總體病情完全控制率為84.7%,其中伴鼻息肉患者病情完全控制率(76.5%)低于不伴鼻息肉患者(92.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病程、變應性鼻炎、伴有息肉、鼻腔粘連、VAS評分、L-K評分、復發和術后隨訪依從性與手術療效相關(P<0.05)。結論鼻內鏡治療不同類型慢性鼻-鼻竇炎的手術療效存在一定差異,會受到變應性鼻炎、鼻腔粘連等因素影響。
[關鍵詞]鼻-鼻竇炎;鼻內鏡;療效;影響因素
隨著鼻內鏡技術的成熟以及在臨床的廣泛應用,現已成為治療鼻竇炎癥最常用和有效的手術方法,但是仍為介入治療,因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預后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為進一步提高診療效果,有必要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鼻內鏡手術的實施提供參考依據[1-2]。該研究收集該院2015年1—6月診治的72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鼻內鏡手術治療效果及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2015年1—6月診治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51例,女性21例,年齡范圍為18~74歲,平均年齡為(38.5±3.4)歲,病程為5個月~20年,平均為(6.5±1.3)年,其中伴鼻息者34例,不伴鼻息肉者38例。所有患者來診時均有不同程度鼻塞、涕血、頭脹等癥狀,經臨床檢查并確診,均行鼻內鏡手術治療,對于患有嚴重器質性病變和全身性疾病患者予以排除。該組研究均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統一,且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術前給予抗炎治療,全麻或局部下進行手術,患者取仰臥位,先切除鉤突和篩泡,擴大上頜竇口并處理病變,再開放額竇和前組篩竇,行開口擴大術和組織切除術[3]。圍術期具體處理情況為:①術前。行常規檢查,包括鼻竇冠狀位和軸位CT掃描、鼻內窺鏡檢查,明確病變范圍、竇腔發育情況及解剖變異情況;術前3 d口服維生素C和K,抗菌藥物、激素分別為為阿莫西林和強的松。②術后。術后2 d內抽出鼻腔填塞物,應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并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術后靜脈滴注抗生素,7 d后改為口服,給予小劑量羅紅霉素;出院前囑患者定期復查和來院清理術腔。
1.3 評價指標
采用VAS量表和L-K評分標準對患者主觀癥狀改善情況和客觀臨床療效進行評估,設定病情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級標準,比較伴鼻息和不伴鼻息肉患者臨床治療情況[4-5]。收集患者各項臨床資料,包括一般情況、疾病情況和治療情況,將可能影響預后的變量作為研究因素[6]。
1.4 統計方法
以SPSS17.5統計學軟件整理該次收集數據,不同類型手術治療結果采用檢驗,對各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72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經鼻內鏡手術治療后,總體病情完全控制率為84.7%。其中伴鼻息肉患者病情完全控制率低于不伴鼻息肉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慢性鼻-鼻竇炎患者鼻內鏡手療效比較[n(%)]
2.2 影響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病程、變應性鼻炎、伴有息肉、鼻腔粘連、VAS評分、L-K評分、復發和術后隨訪依從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其余各變量(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吸煙、飲酒、近期用藥和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鼻內鏡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療效影響因素分析
慢性鼻-鼻竇炎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類鼻竇炎癥疾病,臨床表現為鼻塞、流涕、嗅覺減退等,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很大不變。鼻內鏡手術具有操作精細、可視性強、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是手術微創治療理念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將其應用到慢性鼻-鼻竇炎中,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最大限度保存鼻腔鼻竇基本功能,其手術療效已經得到臨床充分肯定[7]。近年來有關鼻內鏡技術臨床應用和手術療效影響因素研究的報道也在日益增多,主要采用VAS量表和Lund-Kennedy評分標準對患者主觀癥狀改善情況和客觀臨床療效進行評估,并將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吸煙等一般情況以及病程、變應性鼻炎、近期藥物使用等疾病和治療情況作為變量,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研究備受關注[8]。
該組72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均行鼻內鏡手術治療,總體病情完全控制率為84.7%,其中伴鼻息肉患者病情完全控制率(76.5%)低于不伴鼻息肉患者(92.1%),提示鼻內鏡治療不同類型慢性鼻-鼻竇炎的手術療效存在一定差異。此外,手術療效還可能與一般情況、疾病情況和治療情況有關,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病程、變應性鼻炎、伴有息肉、鼻腔粘連、VAS評分、L-K評分、復發和術后隨訪依從性均會對手術療效造成一定的影響。所得結果與相關報道大致相同,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如皮文等[9]對270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進行臨床分類研究,均行鼻內鏡手術治療,其中不伴鼻息肉患者146例,病情完全控制率為92.5%,伴鼻息肉患者124例,病情完全控制率僅為82.3%;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除臨床類型外,變應性鼻炎、VAS評分、L-M評分、L-K評分、復發以及術后隨訪依從性均是影響手術療效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鼻內鏡治療不同類型慢性鼻-鼻竇炎的手術療效存在一定差異,對于伴鼻息肉患者的病情控制相對較差,此外還會受到變應性鼻炎、鼻腔粘連、術后隨訪依從性等因素影響,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優化圍手術期綜合處理方案,從而確保手術療效,促進患者病情早日恢復。
[參考文獻]
[1]高進良,高春生,李爍,等.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術聯合鼻內鏡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療效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4(1):44-45.
[2]皮文,呂凌云,王成禹.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鼻內鏡下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效果影響因素[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4(1):17-20.
[3]修倩,孟粹達,李琳,等.變應性因素對慢性鼻-鼻竇炎病變嚴重程度及術后療效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11(1):36-38.
[4]劉曉哲.功能性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療效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5(6):319-320.
[5]肖二彬,畢朝煜,趙寶建.鼻內鏡手術在鼻竇炎、鼻息肉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及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7):1390-1391.
[6]王明甫.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后癥狀無緩解的處理與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4(6):468-470.
[7]楊勇,賀雙美.慢性鼻-鼻竇炎鼻內鏡手術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5):51-53.
[8]常尚揆,亞力坤·亞生,李玉華.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及相關影響因素[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6):4585-4588.
[9]廖偉,陳新野.長期小劑量羅紅霉素治療對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療效的影響[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1(2):121-125.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Nasal Endoscopy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XU Wen-ping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nzi Prefecture,Sichuan Province,62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nasal endoscopy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Method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nasal endoscopy in treatment of 72 case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was evaluated,and the arguments that perhaps influenced the patient's prognosis were give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complete control rate of overall disease was 84.7%,the complete control rate of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out nasal polyps(76.5%vs 92.1%),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by comparison,P<0.05,the multiple-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urse of disease,nasal allergy,patients with polyps,adhesion of nasal cavity,VAS score,L-K score,recurrence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operation,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certain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ve curative effect of nasal endoscopy in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which can be influenced by nasal allergy and adhesion of nasal cavity.
[Key words]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Nasal endoscopy;Curative effect;Influence factors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6)04(a)-0066-02
[作者簡介]徐文萍(1975.3-),女,藏族,四川巴塘人,本科,主治醫生,主要從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工作。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0.066
收稿日期:(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