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金梅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教育的目的是應向人類傳遞生命的氣息。”所以,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何為生命教育?顧名思義“生命教育”就是有關生命的教育,是指以生命孕育的知識為起點,使學生珍惜自己,關愛他人,發展生命,提升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可以說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關注生命,讓生命教育走進思想政治課堂
近些年來,我國青少年的生命意識淡薄,學校因敲響生命教育的警鐘。同時也暴露出當前我們實施生命教育實踐之缺失。為此,本人嘗試從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與生命教育關系的視角,呼喚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滲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是神圣的,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我們都應當珍惜這寶貴的生命。
不斷出現的悲劇事件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提醒我們要加強重視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養成其健全的人格。我們應把學生視為積極的、主動的生命載體,讓他們在學習知識、認識自己、了解社會的進化成長過程中,實實在在地、真真切切地感受健康、感悟生命,不能諱疾忌醫,應居安思危,讓他們感受真實的社會、真實的世界、真實的安全、真實的生命。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是進行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學科
教育要實現人生命的總體生成,需要借助各門學科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而其中,思想政治課又是基礎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高中思想政治課是為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在思想政治課中滲透生命教育,把德育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領學生感悟、體驗生命的意義,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健康的生命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思想政治學科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也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四、高中思想政治課滲透生命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1.政治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培養熱愛生命、積極生活的學生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政治教師要融匯生命教育于本學科教學之中,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識。
首先,自身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愛,自愛才能傳遞愛,才能將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熱愛通過互動傳遞給學生;
其次,要真正地熱愛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個有利機會,堅持以生為本,將生命教育的觀念融于本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2.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挖掘生命教育內容
高中思想政治課本并沒有單獨的章節是講生命的,也沒有專門討論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部分。但是,教材的許多內容都旨在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我們應努力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作為教師必須努力改變傳統教學側重于知識忽視對學生學會生活的體驗與錘煉,要結合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
3.以幸福化的政治課堂教學感受來加強生命教育享受度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得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庸置疑的。”在某種意義上講,高中政治教材知識內容抽象、枯燥乏味,如果對高中生猛灌理論知識以應付高考或會考,難免會使高中政治成為學生厭學的科目,必定不能完成高中政治所應達到的生命教育目的。所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應成為學生幸福化的課堂教學,高中政治教師和高中生在教育的過程中都應該感到幸福和得到幸福。要做到這一點,高中政治教師就不能照本宣科地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聯系生活中的真善美,用通俗的語言講解抽象的道理,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得到美的享受,達成幸福的體驗,提升生命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創造性地生活,在對生命和社會的自覺中崇尚真善美,發現自身創造的力量,富有成效地、幸福地生活。這要求國家教育目標規定上要創設一個有助于生命自由成長的自主、理解、寬容的高中政治教育環境,不能一味地盲目攀比分數,設定學校高考目標。
教育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認識生命之可貴,是學校和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而生命教育的成效也存乎教師本身的信念。因此,政治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時,在認知、情感與技能方面,盡可能多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充實自己與生命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參加相關的研討會。在具備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和價值觀的同時,更應熱愛生命、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應本著一腔愛心,愿意與學生分享自己對生命的情感與體會,通過種種經驗的交流與人格的陶冶,使學生能充分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生命的喜悅,使師生沉浸于一種幸福、和諧、光明、溫暖、純潔、博大的氛圍之中。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