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本研究為吉林省體育局課題(課題編號15c26)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體育教師教育專業化就是體育教師教育改革的創新之舉,體育教師教育改革不能獨立于教師教育改革之外,教師教育創新是必由之路。高校體育教師是高校教師的重要成員之一,是負責高校體育活動教學和管理的直接實踐者,擔負著讓學生學習運動技能、體育與健康的知識、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等的重要任務。高校體育教師專業化是高校體育教師自身發展的必然之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高校體育教師的競爭力和社會地位。
關鍵詞:體育教師;專業化;調查;對策
隨著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尤其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實施的不斷改革,它對課程目標體系以及體育課程的指導思想等做出了明確和具體的要求: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在該課程的目標定位下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必須要依靠高校體育教師的課程設計,普通高校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依賴于高校體育教師對于課程內容的解讀能力,過去的體育教育競技化、成人化的東西己經不符合普通高校體育的發展腳步。因此,新的體育課程改革將對高校體育專業發展和教師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專業化現狀
(一)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理念現狀
專業理念是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精髓的本質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對于教育教學的理性思考。對于每一名體育教師而言,其都不但是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體育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升華為理論型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必經之路。職業理想和專業理念對每一個欲成為體育教育教學這一領域的專業工作者的體育教師都有著指導性的作用,也是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強大動力。而當前部分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沒有抱著積極的職業態度的原因在于體育教師工資待遇低,工作較于其他科目教師更為辛苦,再加上廣泛存在的社會偏見,使得他們對本職工作缺乏熱情。為了培養教師積極的職業態度并使之長久的持續下去,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三方共同努力。社會和學校要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給予教師更多的支持和鼓勵,而教師應對教育事業有著內在的認同感,把個人興趣、人生理想和教書育人結合起來。
(二)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知識現狀
體育教師專業化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體育專業知識,其中包括體育學科知識、體育經驗性知識、人文科技知識以及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知識。調查發現,所有的體育教師都能掌握體育學科知識。有少部分的體育教師沒有掌握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知識。幾乎所有體育教師都能掌握體育教學經驗性知識,這可能與體育教師的長期教學實踐有著密切聯系,因為體育教學經驗性知識的積累,既與體育教師奠基階段的理論知識積累息息相關,還與執教時間有密切聯系。因此,應該注重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梯隊性建設和穩定性建設。人文性知識是21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少部分的體育教師對人文科學知識的有一定掌握,可能與體育教師忙于教學與訓練有關系,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在體育教學時間之余加強閱讀與學習。
(三)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專業創新現狀
教師專業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其教學效果和質量。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具備創造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課堂氣氛,從而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能力和整體的教學效果。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行為和意識是否具有創新?調查發現,各種教學實踐中的行為和意識占據比例比較高的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積極參與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活動、經常思考如何教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經常琢磨和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對于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專業實踐創造能力僅憑這幾點還不能斷定好壞,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實踐創造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四)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專業自主化現狀
教師專業自主在教師專業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具體說來,體育教師自主權是指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所掌握的自主決策權。“教師只有變為課程政策的制定者與表述者才能保證自己的自主權與專業地位”。擁有一定程度的專業自主權是教師由職業上升為專業的重要保證。教師擁有多大的自主決策權,是衡量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自主受到應試教育為主導的教學觀念、學校管理層的管理風格等影響,體育教師處在學校層級的最底端,難有大施拳腳的空間;另外,由于體育教師自身能力有限,教師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在思想上和行為上沒有真正的發展和提升,教師的專業自主意識不強。
二、吉林省高校體育教師專業化對策
(一)強化專業理想
體育教師教育過程中常常被忽略的是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培養和體育教師的人格塑造,“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對教師,也是對體育教師專業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對體育教師人格塑造的基本要求。一個稱職的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他不僅要精通體育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具備體育教師職業的道德水準,形成現代體育教師的職業人格。然而,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卻是我國現階段體育教師教育的薄弱環節,從而出現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不愿意從事體育教師職業,不安心體育教學工作的尷尬局面。
(二)強化職業教育
吉林省高校應注重引進高學歷應聘者,同時應加強在職教師的職后教育,積極的為學歷不達標的在職教師提供和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促進在職教師的職后學習和職后學歷的提高,這有助于高校體育教師隊伍整體學歷水平的提高。
(三)強化專業理念
體育教師教育課程建設應以連續性與發展性為原則,加強體育教師教育的職前課程與職后課程的統一與整合,避免職前與職后課程的重復,突出體育教師專業的發展性,使師范生成為一個擁有教學工作能力和先進教育理念的教育者,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動機的學習者,能進行課程開發與創新的研究者。
【參考文獻】
[1]馬衛平.21世紀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的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01):93-94.
[2]葉瀾.新世紀教師專業素養初探[J].教育研究與實踐,1998(01):41-46.
[3]田磊.高校體育教師專業化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1(0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