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征
微信用戶開通微信支付功能后,從線下銀行賬戶劃轉至財付通公司開設在指定存管銀行的賬戶上的資金,屬于法律意義上的備付金。按照微信紅包現有規則,若紅包超過24小時無人領取,則該部分剩余金額進入退款程序。
微信紅包的沉淀資金來源分為兩部分:一是備付金本金,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微信用戶劃至財付通“錢包”的資金中,未被全部領取的部分都屬于備付金;二是由備付金產生的法定孳息——利息。客戶銀行接受委托劃款指令,將客戶銀行賬戶資金劃入第三方支付機構開設于存管銀行的備付金賬戶。根據存管協議和銀行聯網系統設計,轉入存管賬戶超過當日24時的資金,銀行開始計算其利息。
備付金本身的所有權屬于客戶所有。《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支付機構只能根據客戶發起的支付指令轉移備付金。禁止支付機構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戶備付金。而支付服務協議為委托合同性質,所以客戶備付金所有權亦不屬于銀行。
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微信用戶存放于存管賬戶中的備付金產生的利息屬于法定孳息。物權法規定“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綜上,在《微信支付服務協議》中,應明確未領取紅包金額啟動退款程序的最后時限,比如不超過紅包發出起48小時,并以能引起用戶注意的顯眼顏色、字體標示,上述改動還應報財付通所在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