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軍
一、熱點一:農業區位分析(西南地區種植馬鈴薯的區位分析)
(一)背景材料: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研討會”上表示,今后要通過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力爭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使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單產水平、總產量和主糧化產品在馬鈴薯總消費量中的比重均有顯著提升,讓馬鈴薯逐漸成為水稻、小麥和玉米之后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
(二)試題設計:2016年2月23日,我國農業部正式發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馬鈴薯是喜冷涼的作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儲藏馬鈴薯不受歡迎,市場對新鮮馬鈴薯的需求越來越大。西南地區馬鈴薯生產最大的特點是周年生產、周年供應。讀西南地區馬鈴薯周年生產表,回答1-3題:
1.西南地區各個季節都有當地時鮮馬鈴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復雜,氣候多樣 B.種植經驗豐富,技術成熟
C.光熱充足,降水豐富 D.國內市場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2.西南地區種植小春馬鈴薯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
A.洪澇 B.霜凍 C.干旱 D.光照
3.大春馬鈴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的:( )
A.低熱河谷地帶 B.高海拔地區
C.中低海拔地區 D.四川盆地
(三)適用范圍:新課標全國卷。
(四)考點:農業區位分析。
(五)解析:本組題考查學生讀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農業區位的能力。
1題: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西南地區馬鈴薯品種多的原因。西南地區地形復雜,氣候垂直變化顯著,氣候多樣,適合多種馬鈴薯的種植,選A。
2題:小春馬鈴薯的生長季節是2月到4月,對其影響最大的是霜凍,選B。
3題:馬鈴薯是喜溫涼的農作物,大春馬鈴薯生長季節是夏季,所以分布在高海拔地區。選B。
(六)答案:1:A;2:B;3:B。
二、熱點二:新絲綢之路,中國西北地區綠洲城鎮化發展
(一)背景材料:一帶一路的建設,促進西北綠洲城鎮化的發展,肩負著脫貧致富的重任。
(二)試題設計:綠洲城鎮是中國西北地區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核心。在干旱區,綠洲城鎮化是人類與綠洲環境相互適應、相互改變的過程。讀圖,回答1-3題:
1.綠洲城鎮與珠三角城市城鎮相比:( )
A.環境承載力大 B.社會文化差異小
C.經濟基礎薄弱 D.交通通達度較高
2.制約綠洲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風沙 C.礦產 D.水源
3.下列措施中對推動綠洲城鎮化作用最小的是:( )
A.荒漠化鹽漬化治理 B.水力設施的建設
C.人工植被的培養 D.光照資源的開發
(三)適用范圍:新課標全國卷。
(四)考點:城鎮化的發展。
(五)解析:本組題考查學生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城鎮化區位的能力。
1題: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區域間城鎮化的差異,選C。
2題:從圖中和材料中得出信息,綠洲城鎮位于干旱地區,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選D。
3題:推動綠洲城鎮化的主導作用是人與地理環境相協調,環境問題的治理、水力設施的建設、人工植被的培養是主導作用。選D。
(六)答案:1:C;2:D;3:D。
參考文獻:
[1]劉海猛.基于復雜性科學的綠洲城鎮化演進理論探討.地理研究,2016.2,VOL5(2).
[2]隋啟君.適合西南地區馬鈴薯周年生產的新品種選育策略.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