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淵
摘 要: 本文基于演講這一大學英語課堂上常見的口語活動,探索以學生為中心、以主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演講模式的有效性,旨在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參與英語會話的自信心,提高教師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引導學生樹立起用英語交流的意識。
關鍵詞: 互動式主題演講 大學英語課堂 有效性
引言
在當前全球化與信息化的時代,跨文化交流不斷增加,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已成為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公司企業在招聘時已不再局限于對文憑、證書的審查,各種方式的交談、面試已成為必不可少的甚至最重要的考察環節。與此同時,高校的大學英語課堂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成效并不盡如人意,大多數課堂口語活動局限于語言形式的操練,而非語用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并不能達到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語言的目的。
美國學者盧卡斯認為,演講是一門說話的藝術,是交流的重要手段。因為演講與言語交際學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演講能力被看成是交際的必要能力[1]。從教學的角度來說,演講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推理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2]。因此,探索和實施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的課堂演講形式,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2.大學英語課堂主題演講模式的改進
2.1傳統演講模式存在的問題
演講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然而,在大學英語課堂實行演講活動時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第一,學生演講者將演講當成任務完成,并未充分準備;第二,學生聽眾因背景知識匱乏而不能很好地理解演講內容;第三,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沒有交流互動,沒有針對演講的反饋。面對這些不盡如人意的教學情況,有研究者發表評議:“課堂練習所取得的成果令人失望,無法讓學生達到在真實情景中進行流利而有效交流的目的?!盵3]那么,我們有沒有可能對演講模式進行改進呢?
2.2改進主題演講模式的具體策略
布朗指出,在練習口語時,說話人需要個別發言,而且在理想情況下,需要有人聆聽并做出反饋[4]。潘寧頓認為,運用多人組活動能夠提高學習者的動機,提升他們做選擇的能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創造性及現實感,還可以向學習者提供反饋信息,但信息來源不是教師而是學生同伴[5]。吉布森也強調過反饋的重要性,表示說話人能從別人的反饋中學到很多東西,既有演講的正面因素,又有負面的[6]。
除了國外學者的研究,近年來國內不少資深外語教師也對英語課堂的演講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如顏靜蘭與賈卉[7]、任文[8]等從理論上探討了演講活動在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上所起到的作用;張東玉[9]、唐艷玲與畢會英[10]等實證檢驗了在英語課堂實施主題演講所取得的成效,為演講模式的改進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幾條可用于改進主題演講模式的策略。
(1)將演講主題與課堂教學主題結合:當前使用的《新編大學英語》教材中的單元主題具有時代性,貼合現實生活,很適合作為演講主題。教師可根據教學進度,為學生指定一個范圍,演講內容則由學生自定。演講者可從教材上尋找相關材料,聽者通過傾聽演講,也對該主題有了更多認識,因此學生對單元內容更熟悉,課堂學習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2)增加師生問答互動環節:教師提問,并將學生回答表現計入平時成績,敦促學生在演講前對該主題進行更多的思考,并對可能的提問進行預測以早做準備,現場問答更需演講者發揮辨析、推理、判斷等批判性思維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3)增加學生之間的問答互動環節:教師選定2名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常任提問者”,定期輪換,他們的存在能夠有效避免無學生發問的冷場現象,其他學生則自由提問,活躍的提問者可獲得課堂表現的加分。這一措施可敦促擔任聽眾的學生認真聽講,并對演講內容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以及提出質疑,從而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3.實證研究設計
上面從理論角度研究了改進大學英語課堂演講模式的方法,但是是否真的有效?為了檢驗這一構想的有效性,筆者選取浙江樹人大學2014級新生的兩個班級作為實驗對象,前提是在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中,這兩個班級的平均分接近或基本相等。實驗步驟如下:
(1)從第二學期開始,對照組教學照常,實驗組實施互動式主題演講活動。演講主題由教師根據當前課堂教學主題定下范圍,具體演講內容由學生自定。演講時間為每次上課的前5分鐘,按照學號順序,每次由3名學生分工合作,限3分鐘內完成演講。演講結束后,先由教師提問,再由2名“常任提問者”提問,若其他學生還有問題也可提出,每名演講者必須至少回答一個問題。教師根據該生的演講和回答表現打分,分數將被記入平時成績的“課堂表現”欄,參與提問的學生視表現酌情加分。
(2)在學期結束前對實驗組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反饋,統計并分析問卷調查結果。
(3)統計并對比第二學期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期末考試成績。
4.結果與討論
4.1學生對“互動式”主題演講活動的反饋
下表整理了實驗組學生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
從統計數據看,同意主題演講活動可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加強英語會話自信心的學生達到100%,認為該活動可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和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也高達99%。此外,99%的學生肯定了演講主題與教學單元主題結合在加深教學內容理解上起到的積極作用。總的說來,互動式主題演講活動獲得了學生的認可。
4.2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的變化
下表統計了實行互動式主題演講活動前后的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期末考試卷面平均分:
從卷面平均分的變化看,兩個班級的成績都較實驗前有所提高,但是實驗組的成績提高更多,顯示演講活動對于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加強對教學單元主題的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結語
以上教學實驗基于理論研究進行設計和展開,目標是觀察改進的大學英語課堂演講活動能否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加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實驗結果表明,學生認為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在演講活動中獲得提高,對該活動持肯定態度,而且期末考試成績較實驗前有所進步。通過這一研究和實踐,提示教師為學生創造更真實的語言環境,以“指導者”而非“控制者”的身份,引導學生樹立一種用英語交流的意識,相信會取得比過去更好的教學效果。當然,本文的實驗只是個案,必然存在某些缺陷,還需假以時日用更多的實踐研究證實互動式主題演講在真實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Lucas,Stephen 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New York: McGraw Hill,2004:172.
[2]楊學才.演講與大學英語教學[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S1):54-56.
[3]Ellis,R.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0:29-30.
[4]Brown,Gillian and Yule,George.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Englis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25.
[5]Pennington,M.New Ways of Teaching Grammar[M].Alexandria,VA: TESOL,1995:135-154.
[6]Gibson,Connie.英語演講實訓指南[M].北京: 外語敎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135.
[7]顏靜蘭,賈卉.英語演講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教育探析[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17-119.
[8]任文.英語演講課與能力素質培養[J].中國外語,2007(6):66-70.
[9]張冬玉.英語演講與語言能力的培養: 一項綜合英語課程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J].外語教學,2007(3):56-59.
[10]唐艷玲,畢會英.大學英語課堂嵌入英語演講的有效性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80-82.
基金項目:浙江樹人大學校立教改項目“大學英語課堂互動式主題演講的有效性研究” (2014JA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