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霞
在教學與課程改革道路上,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廣泛運用。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貼近學生心理發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還能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征、生活實際,恰當地把傳統教學手段和電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讓多媒體幫助我們解決課堂中的困難,更充分展現音樂的魅力,更有效完成教學任務,讓音樂課充滿活力。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愛模仿的特點,認真準備,制作課件,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突出重點,增強教學直觀力度,引導學生忘掉自我,自然而然進入到作品中,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通過必要的聲像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小動物走路》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展現了各種萌萌的小動物。“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鴨走路,搖呀搖呀搖,小烏龜走路,慢吞吞,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歌詞具有很濃的生活氣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知識背景觀察畫面中可愛的小動物,聽著好聽的歌曲,孩子們的興趣高漲,一個個模仿得可愛、逗樂,全班同學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我和孩子們共同創編了許多自己喜歡的動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學還創作了對白,設計了動作造型。他們的神態是那么認真,動作是那么優美,節奏是那么整齊。在快樂的音效、美麗的畫面中,孩子們在音樂背景下自編、自導、自演,音樂不再是抽象的、虛幻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的造物,與生活息息相關。
二、借用多媒體感知音樂,豐富教學內容
音樂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與視覺體驗密不可分。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臺,教師應提供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多媒體的音效、畫面中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釋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教師根據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音樂與多媒體畫面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及枯燥的技能訓練,通過多媒體課件轉化成生動有趣的音樂畫面,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不自覺地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欣賞、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看著絢爛的音樂畫面,聽著各種歡快、動聽的音樂,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受到美的熏陶。
音樂需要想象,音樂創造想象,運用電教手段,將音樂中含蓄的感情外露,化為外景,進而誘發學生的想象,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理解意境。如指導學生欣賞一首描寫草原人民生活的樂曲,單純憑借教師的講解和播放磁帶未免顯得有些枯燥,不容易吸引學生,不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這時,教師可以播放MTV(音樂電視),或制作的描寫草原的課件,讓學生在視聽結合中放飛想象的翅膀,在身臨其境中體驗感情,把音樂欣賞從功能欣賞發展為情感欣賞。
民族器樂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學生認識和了解民族樂器是必要的??墒?,一整套民族樂器數量大、體積大,教學中不便于也不可能一一展示實物;不同樂器演奏出來的美妙樂音,也不是人的語言可以描述清楚的。為了便于少年兒童熟悉、比較、清楚各種樂器與其音色的演奏特點,我選用了十多種樂器的投影片和相關音響資料,讓學生通過視聽結合的欣賞,加深對各種獨奏樂器音色的記憶,同時選用一些名曲。如介紹笛子選用《京調》,琵琶選用《夕陽簫鼓》、《十面埋伏》,二胡選用《賽馬》、《二泉映月》等,這些樂曲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民族樂曲當中的精品,學生通過介紹欣賞不但了解了各種樂器,還瀏覽了許多名曲,極大地擴大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有了進一步認識。
三、通過多媒體欣賞范唱,豐富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范唱是唱歌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范唱好壞直接影響本課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可以利用強大的功能降低難度、突破難點。如教學《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時,我專門做了“母愛”為主題的多媒體課件,通過感人的畫面和動情的演唱,以情動聲,以聲帶情,把孩子們帶到愛的暖窩。在深情的演唱中,孩子們對這首歌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同樣,《愛的奉獻》教學中把音樂課堂與多媒體演繹相結合。那一刻,課堂格外安靜,孩子們的情感完全被我領唱的感情牽引著,望著“愛的奉獻”畫面,連平時愛在課堂上搗蛋的學生也一個勁兒地深情望著我,望著畫面,也許他們也能體會到愛的價值了。
在多聲部音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像、譜于一體,學生對音響的感知與多聲部音樂作品的分析更為直觀,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
總之,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最具直觀性,能讓小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音樂信息。將抽象的音樂與畫面經過一系列處理變得通俗易懂、形象新穎。音樂教師只要在音樂課堂上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注意“化”準時機、“化”準方法,就能使教學化難為易、化拙為巧,保住音樂的本來魅力,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讓音樂課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