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喜
(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急診科,吉林四平 130700)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屬于冠狀動脈缺血缺氧所致的一類心血管疾病,發病時患者可表現為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并可有心包摩擦音、心音減弱等體征[1]。目前臨床針對該病的治療主要以西藥為主,西藥治療在給藥時臨床癥狀改善較為明顯,但當血藥濃度下降時,患者可表現出臨床癥狀反復甚至反彈的現象。中醫學將冠心病歸納至“胸痹”范疇,該病癥的病機為虛實夾雜及本虛標實,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以調和氣血、溫經通絡為治療原則[2]。補氣活血法治療方案中含有黃芪、桃仁、川芎等中藥,具有活血通脈、理氣止痛等功效,能夠改善血液微循環[3]。為驗證中醫補氣活血法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臨床效果,特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診的88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開展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診于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的88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39~73歲,平均年齡(59.33±4.06)歲。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9.15±4.2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西醫《心胸外科疾病診療思維》[4]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并符合中醫《中成藥治療冠心病臨床應用指南(2020年)》[5]中的辯證。排除標準:①合并生理學指標顯著異常者;②高血壓、糖尿病、傳染性疾病者;③合并惡性消耗性疾病及重要器官嚴重病變者。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藥物治療。針對冠心病癥狀的干預:所有患者服用單硝酸異山梨酯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039,規格:20 mg/s),1 s/次,1次/d;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規格:1 g/s),1 s/次,1次/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用藥方案基礎上,使用中醫補氣活血法(血塞通聯合補氣活血方)治療。血塞通片(云南特安吶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3020181,規格:25 mg/s),1 s/次,3次/d;同時輔助補氣活血湯進行治療。藥物組方:白芍15 g、當歸15 g、熟地黃15 g、桃仁12 g、紅花12 g、川芎15 g、黃芪20 g;在上述基礎組方基礎上,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表現進行加減:氣虛重者加甘草、人參;肝郁氣滯者加柴胡、枳殼、香附、白芍;痰多者加茯苓、陳皮、半夏、瓜蔞;肢體浮腫者加漢防己、豬苓、車前子;腎陽虛兼水飲上凌心肺加真武湯。將上述藥物加水800mL,泡3 h以上;第1煎大火開后,小火30 min熬出約200 mL,倒出藥液;第2煎加熱水500 mL,大火開后,小火20 min熬至200 mL;2次藥液混勻,平均分成2劑,200 mL/劑;2次/d, 早晚各1次,于飯后2 h服用。兩組患者均治療 1個月后,比對療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胸痛、胸悶氣短、心悸等方面的中醫證候積分。具體賦分原則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開展:有舌脈象記1分,無記0分;指標癥狀較重記6分、中度記4分、輕度記2分、無記0分。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血脂指標包括: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采集患者晨起靜脈血5 mL,進行離心(轉速:3 000 r/min,時間:10 min),獲得血清,采用化學免疫發光檢測法測定LDL-C、TC。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胸痛、胸悶氣短、心悸)積分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胸痛 胸悶氣短 心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4 4.89±0.98 1.37±0.59* 4.94±0.98 1.19±0.99* 4.89±1.05 2.25±0.43*對照組 44 4.81±1.29 1.89±0.64* 4.79±1.02 1.81±0.54* 4.54±1.49 4.45±0.69*t值 0.328 2.432 0.703 3.647 1.274 17.949 P值 0.744 0.017 0.484 0.001 0.206 0.000
2.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mmol/L,±s)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mmol/L,±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組別 例數TC LDL-C治療前 用藥后 治療前 用藥后研究組447.40±1.105.70±0.75*4.46±0.923.57±0.75*對照組447.12±1.136.08±0.87*4.57±0.944.14±0.68*t值 1.178 2.194 0.555 3.735 P值 0.242 0.031 0.581 0.000
冠心病發病后患者冠狀動脈將表現出完全封閉或血管內徑減少,進而導致心臟供血量下降,疾病繼續發展患者極易發生心肌供血不足,最終發生心肌壞死[6]。該疾病不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且未接受及時可能會誘發不同程度的并發癥,以此會增加社會整體的醫療負擔。對冠心病患者應用西藥治療手段,雖然短時間內用藥療效較好,一旦停藥,患者將出現臨床癥狀的反跳現象,不利于癥狀得長期穩定性控制。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治療冠心病應用的診療方案不斷推陳出新,中西藥聯合使用的方式為主要倡導點。
中醫學將冠心病的主要發病機制總結標為血瘀,病機為血脈不通所導致的心血淤阻,具體呈現出心陽不足的表征[7]。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從飲食的視角來說,由于人們長期服用肥膩濃厚等物質,導致機體出現心脈瘀阻樣表現,該表現在中醫學的概念則認為是心失其所養。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臟部位血氣不同,所以可通過補充活血藥及補氣藥來增強心肌的收縮能力,進而改善心肌缺血癥狀,起到改善心肌代謝、心肌收縮能力的作用。
在此次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者在胸痛、胸悶氣短、心悸等方面是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這進一步驗證了血塞通聯合補氣活血方應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療效,該治療方案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癥狀。分析出現如上結果的原因,可能與血塞通、中醫補氣活血方的協同作用有關。冠心病屬于中醫學“心脾痛”“久心痛”“厥心痛”等范疇,發病機理多與“氣虛血瘀”相關,中醫學針對上述癥狀的治療常采用宣痹止痛、理氣化痰、益氣活血等方式。血塞通屬于中成藥制劑,主要成分為三七,具有化瘀通脈、消腫止痛的作用,在止血的同時,副作用較小,且不會造成血管淤阻等問題。據現代中藥學研究結果顯示,三七中能夠提取出有效成分三七皂苷,其中的皂苷物質又可分為多個亞型。三七皂苷的亞型中中對擴張血管的有益物質包括:β-二氨基丙酸、多糖、三七黃酮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冠脈循環功能的改善、冠脈血管的擴張均有一定的效果[8]。 補氣活血方中當歸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效果,血塞通聯合中醫補氣活血方治療則能夠發揮多維度的效果。此次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聯合中醫補氣活血法能夠顯著降低血脂水平,利于病情好轉。分析原因如下:方劑中當歸能夠促進疏通冠狀動脈血管;黃芪能夠提升組織的攝氧量,利于提升組織的耐缺氧能力,進而提升心臟的在低氧環境下心肌代謝的效率,具有強化機體免疫功能、緩解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損傷等獨特效能。川芎具備調節患者機體血流動力學的效能,其能夠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效率,進而利于心肌灌注量的提高[9]。紅花具備改善冠脈血流量的獨特效能,能夠有效保證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水平,進而利于緩解心肌的缺氧表現[10]。方劑中特將桃仁與紅花配伍,兩者藥效聯合,能夠起到擴張心血管,軟化冠狀動脈血管的作用。該藥方全方以補氣、運氣為主,補充營養以通經絡,最終表現為暢通心血、養氣養血、散盡瘀血、補充心氣的多重效能。
臨床建議醫師在給藥時,多采用中醫辯證的手段,以期改善患者腎脾雙虛的癥狀,避免出現火旺似的陰虛癥狀。相較于單一的西藥治療方案,中醫治療手段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一方面其應用不良反應較少;另一方面其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同時,也能對患者的體質予以改善,避免出現癥狀反復發作的現象。隨著近代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療法能夠通過在調理全身氣機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免疫效果,有著較為突出的免疫強化表現。研究顯示,針對機體內檢測為高血脂狀態的大鼠服用中醫補氣活血湯后,大鼠血液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紙質指標顯著下降,由此可以進一步證明,該用藥方案利于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標的整體化改善,能夠減少血栓的二次成形可能性[11-12]。但本課題仍存在著一定不足,例如未能針對特定年齡的患者開展研究,樣本量選取較少等問題;在未來的研究中將以本課題為基礎,應用多中心大樣本量,細化年齡分層式的隨機對照試驗對研究內容進行深化,以期取得更具針對性的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針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采用西醫聯合中醫補氣活血法進行治療,能夠改善患者血脂指標及臨床癥狀,于臨床療效提升有顯著增益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