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黃亞林
(1.南京師范大學 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2.江蘇省創新經濟研究基地,江蘇 南京 210046)
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評價研究
王歡1,黃亞林2
(1.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江蘇南京210046;2.江蘇省創新經濟研究基地,江蘇南京210046)
[摘要]利用BCC模型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2009—2014年技術效率進行測度,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水平不高;國有性質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總體呈下降趨勢,非國有性質上市公司技術效率呈上升趨勢;西部地區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最高。最后,文章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節能環保;上市公司;技術效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7.159
后金融危機時代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各國搶占經濟與科技制高點的必然選擇,為保持我國經濟穩定增長,擺脫傳統低端價值鏈分工模式以步入創新驅動軌道,國務院于2010年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立了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產業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扶持也上升到國家戰略地位。宏觀層面上節能環保產業技術效率高低實質是由微觀的單個企業技術效率組合而成,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因管理水平高、經濟效益好、產品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其技術效率高低能有效代表著整個行業發展水平,對其分析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2009—2014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運用BCC模型定量分析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通過分析其技術效率探究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成就和問題,以期提出提高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模型、指標選取
1.1BCC模型
數據包絡分析是通過線性規劃構造非參數前沿面,用以衡量具有多投入、多產出決策單元相對效率的一種方法。DEA中將各個決策單元投影到生產前沿面上,在比較決策單元偏離生產前沿面的程度來衡量相對有效性。它的基本思想來源于Farrell(1957)關于效率的理論。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在此基礎上提出了BCC模型。
1.2指標選取
在對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進行評價時,選擇好合適的投入產出變量是關鍵,只有準確選取投入產出變量才能全面精確地反映出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的技術效率。本文投入指標選取主營業務成本、固定資產凈值、員工人數,產出指標選取主營業務收入。
2實證結果
2.1行業整體技術效率的分析
根據所選57家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采用DEA模型中投入規模報酬收益可變的BCC模型,在DEAP2.1軟件計算下得到2009—2014年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各年度的技術效率結果,并將其整理為表1。
表1 2009—2014年節能環保產業
由表1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水平不高,2009—2014年總體技術效率均值為0.747,還有25.3%的提升潛力;在變化趨勢上,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呈現上升趨勢,說明處于良性發展狀態。進一步分析來看,節能環保上市公司純技術效率均值為0.843,處于不斷下滑中,表明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在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上并未改善。而規模效率呈現較為明顯的上升狀態,平均值為0.888,高于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技術效率增長也是由規模效率貢獻。多年來,我國一直依賴粗放型經濟增長,自然資源與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制約經濟進一步發展,低碳經濟成為時下必然,嚴峻的環境為節能環保產業帶來巨大市場前景,公司規模在市場資源配置下得到擴展。同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0年頒布《“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大力提高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政府有意識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以形成我國支柱產業,在政策利好持續作用下,節能環保產業內收購兼并、整合重組大量涌現,規模效益不斷升級。
2.2不同體制技術效率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國有性質的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占據多數,且較為穩定。節能環保產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國民經濟命脈和廣大公眾利益有關,國有性質的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在這一產業領域份額較大。在技術效率上,國有性質的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值在0.80~0.87變動,呈現出下降趨勢,非國有性質節能環保上市公司技術效率值從2009年的0.784上升至2014年的0.858,呈逐年遞增趨勢。另外,2009—2012年國有性質的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高于非國有性質節能環保上市公司技術效率,而2012—2014年非國有性質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高于非國有性質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體現出非國有性質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的“追趕效應”。本文認為國有性質的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與政府有天然的“血緣”關系,長期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導致經營者的市場競爭壓力和危機意識淡薄,公司運作效率不高。非國有性質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在市場經濟的巨大活力下,不斷改革創新,提高技術效率水平。
表2 2009—2014年不同體制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值
2.3不同區域技術效率分析
對不同區域技術效率的分析,不僅有利于理解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區域發展現狀,也有利于政府制定出適宜的產業戰略。由表3可以看出,東部地區集中了40家公司,占樣本數的70.18%,表明東部地區較好的社會經濟條件使節能環保產業呈現出集聚的現象,西部上市公司則最少。從技術效率值來看,2009—2014年不同地域分布的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存在顯著差異:中部與西部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明顯高于東部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其原因在于一是東部各公司由于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個別技術效率較低的公司最終拉低總體的技術效率;中西部地區數量雖然較少,底子薄弱,卻齊頭并進,整體呈現出較高的技術效率。二是中西部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后起之秀”,可采用更為先進的設備裝置,節約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率。三是中西部各省份政府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而率先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和協調力度,為其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表3 2009—2014年不同區域節能環保
3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運用DEA方法的BCC模型對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水平不高,還有25.3%的提升潛力,而純技術效率不足是技術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國有性質的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總體呈下降趨勢,且在2012年以后低于非國有性質上市公司技術效率;西部地區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技術效率最高。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為促進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并發揮其在協調經濟發展與資源能源節約、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政府應明晰自身職能定位,審時度勢,制定適合節能環保產業成長的政策措施,以彌補市場的缺陷,有效配置資源。其次,企業應提高自身的經營和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著力提升員工素質,強化智力支持,實現創新能力和開發能力方面的進步。最后,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的規模效率有繼續提升的空間,應在加快發展自主創新品牌基礎上,推進跨區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提高公司的綜合實力以發揮出規模優勢。
參考文獻:
[1]辛玉紅,李星星.中國新能源上市公司技術效率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 (9):14-19.
[2]張雪梅.區域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系統工程,2015(4):106-111.
[3]黃亞林.節能環保產業全要素生產率研究[J].中國市場,2015 (46):76-77.
[作者簡介]王歡(1990—),男,漢族,江蘇淮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黃亞林(1992—),男,漢族,江蘇鹽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