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鳳 高秀珍 李坤芬
網絡訪視在中青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李蘭鳳高秀珍李坤芬
050031石家莊市河北省兒童醫院
摘要目的:探討網絡訪視在中青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應用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6月我院8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建立一個患者微信群并進行為期6個月的網絡訪視;對照組則進行常規健康教育指導。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結果:6個月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中青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網絡訪視,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網絡訪視;中青年;血液透析;生活質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9.004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病患者的主要替代療法之一。近年來,隨著終末期腎病患者的不斷增加,中青年患者也日益增多。中青年期是生命周期的鼎盛期或中間期,中青年人要肩負著主要的社會和家庭責任,此階段的血液透析患者處于工作、家庭、自身健康等多重壓力之下,是應當受到關注的群體[1]。而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及實施情況,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2]。目前常用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口頭宣教、發放宣傳手冊等。為了使健康教育內容更系統、全面、及時,筆者對40例中青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網絡訪視,即通過建立并使用網絡微信群[3-4],運用網絡交流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5年1~6月80例接受規律透析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男42例,女38例。年齡20~60歲,平均(45.3±7.8)歲。慢性腎炎30例,高血壓腎病27例,狼瘡性腎病23例。文化程度均為初中以上水平。透析時間≥3個月。每周透析3次;無血液系統疾病或嚴重基礎性疾病;病情相對穩定,無嚴重并發癥;無精神類疾病。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血液透析治療,透析期間責任護士向患者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指導,告知患者透析時間、規律透析的重要性;內瘺護理方法,如避免在建瘺側測患者血壓、拿重物。將常規血液透析注意事項制成冊子發放給患者及家屬。試驗組在常規教育的基礎上建立并使用網絡微信群,對患者實施網絡訪視,患者均熟悉網絡基本知識,具備上網條件。具體措施如下:
1.2.1組織管理由血液凈化中心6名護士組成血液透析網絡訪視小組,護士長負責全面指導和監督檢查,5名專科護士負責具體實施。建立通訊錄,包括護士長、5名專科護士及試驗組患者的姓名、聯系地址、手機號、微信號、郵箱等印刷成冊存檔,并將所有患者加入微信群。
1.2.2網絡訪視(1)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微信群,微信群以專科護士為主導,通過網上微信群交流、私信聯系等方式進行網絡訪視。根據血液透析的要求,制定科學規范、簡短通俗的醫學護理知識,編輯成文字或圖片存儲在手機上。內容包括:血管通路的自身維護、飲食指導、水鈉控制、藥物指導、運動指導、配合治療的重要性、透析并發癥的預防知識、充分透析的重要性、心理支持等,每日在朋友圈中發送,患者可在微信群中進行問題咨詢,護士進行答疑,實現醫患之間、患者之間的互動。(2)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限制食鹽、水分的攝入,多服用優質蛋白質,控制食量。有高血壓病及水鈉潴留患者少吃含鈉高的加工品,減少含鉀食物的攝入,注意控制水分的攝入。進食時注意菜湯、果汁及多汁水果的攝入,飲水時可在水中加入檸檬片或含化冰塊。貧血患者忌飲茶;有消化道出血史者食軟而易消化的飲食。(3)提高依從性。由患者每日發送前1 d的食鹽量和水分量等指標,并提醒透析時間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4)提高用藥依從性。服用降壓藥期間要監測血壓,患者如有不適及時向微信群發送,或打電話咨詢,遵醫囑調整藥量,嚴重者及時就醫。(5)避免患者劇烈的運動,禁止提重物,禁止勞累。(6)囑患者或家屬對院前發放的注意事項進行熟記。周末對患者進行考核,全部答對者在再次透析時發放小獎品。(7)發送并發癥的防治知識,在線指導家屬及患者內瘺護理方法,禁止受壓,經常觸摸波動及震顫,防止堵塞。透析前后防止感染及出血。隨時通過網絡電話或網絡視頻詢問患者透析間期的情況。(8)組織患者之間交流,讓治療效果好的患者介紹自我護理經驗,給患者心理支持,使其樹立信心。每次網絡訪視記錄上網人數,如4次未參加網絡訪視者,以電話督促其上網。
1.3評價標準6個月后分別統計兩組患者出現感染、內瘺閉塞、高鉀血癥、血壓異常及其血紅蛋白水平,并對患者飲食控制、運動治療、合理用藥和定期復診4項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分,每項3分,共計12分,4~7分為不依從,8~10分為一般依從,11~12分為依從。根據患者主觀感受,評判患者對護理滿意情況,以10分為計,0~5分為不滿意,6~8分為一般,9~10分為滿意。
1.4統計學處理所得數據采用PEMS 3.2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注:對照組發生并發癥27例,其中內瘺閉塞3例,高血鉀5例,感染7例,血壓異常12例;試驗組發生并發癥6例,其中高血鉀1例,感染2例,血壓異常3例
2.2兩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比較±s)
2.3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3討論
隨著我國血液透析技術的提升及質量的完善,血液透析的治療目的已經由原來的延長生命轉變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有可能回歸社會。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在透析這一終身治療中消除心理負擔,掌握透析自我護理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遵醫行為和治療依從性,從而延長患者的壽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通過網絡方式應用微信平臺護患、患患交流,鼓勵患者重返社會,達到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透析患者依從性普遍差,非常影響其治療效果和預后。透析患者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過多是導致心功能不全、高血壓及透析相關低血壓等并發癥的主要原因,同時,飲食無節制也使得高血鉀、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經常發生[5]。因此,護理上要重視延期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知識和不良行為的矯正,從而達到控制疾病、延緩病程進展的目的[6]。微信群教育調動和激發了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遵醫能力,還可增進家屬照顧患者的知識與技能,提高了監督,降低了透析并發癥發生。表1顯示,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適宜的飲食、自我管理和遵醫行為,可以有效地管理身體指標趨于正常。表2顯示,6個月后試驗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比對照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網絡訪視提高依從性網絡訪視的優點:(1)信息即時、高效,使健康教育更加方便、快捷。(2)提高患者的主動參與性,從單向說教式教育模式轉變為雙向互助式教育模式。(3)增強了學習效果,提高了透析知識知曉率及治療依從性,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4)增進了護患之間的交流,提高了患者滿意度。(5)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熟悉并使用電腦、手機等現代化信息工具。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樣化、信息化已成為一種新的健康教育模式。通過微信群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改變在院時依從性較高,而透析結束離院后因缺乏有效監管,則依從性較差的現象,增強其遵醫行為,減少并發癥,提高血紅蛋白水平。透析間期患者健康教育是透析治療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透析間期的不當行為可造成透析治療困難,導致心血管疾病,甚至威脅生命,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在院外時間較長,所以居家自我管理尤為重要。微信作為新的信息載體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方便,微信沒有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網絡就可以實現,不但可以通過文字,而且還可進行視頻、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微信既可以進行集群教育、交流,也可以進行個別溝通,對具體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解決,保護個人隱私。微信集群教育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可以隨時隨地重復翻看、閱讀,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拉近了醫患距離,有效提高患者水鈉攝入依從性和遵醫行為。表3顯示,試驗組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網絡訪視的不足網絡訪視因患者的年齡、網絡知識、文化水平及經濟條件等方面的影響,因此還不能做到全面普及。所以目前網絡訪視還只局限在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對于文化水平低、無網絡設備、老年等患者還沒法加入微信群,因此以后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系統的健康教育模式,以適應不同患者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海林,路潛,文翠菊,等.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體力活動水平及生活質量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4):293-296.
[2]周華.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現狀與進展[J].上海護理,2011,11(6):74-77.
[3]肖玉葉,鄧暑芳,黃紅玉.2型糖尿病患者網絡訪視及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1,26(7):77-79.
[4]劉華,朱衛虹,高秋菊.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7):45-46.
[5]陳付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腎性貧血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0):90-91.
[6]劉榮麗.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7):797-798.
(本文編輯馮曉倩)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visit in health education to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idlife and young patients
LI Lan-feng,GAO Xiu-zhen,LI Kun-fen(Children′s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05003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visit in health education to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idlife and young patients.Methods:Selected 80 cases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15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them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random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experiment group built up a patient Wechat group to have a network visit for 6 months while control group ha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after 6 month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in experiment group of 6 months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visit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idlife and young patients could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 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Network visit;Midlife and young;Hemodialysis;Quality of life
(收稿日期:2015-12-01)
李蘭鳳:女,本科,主任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