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赟,許麗雯
纈沙坦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療效觀察
張赟,許麗雯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200032)
摘要:目的觀察纈沙坦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降壓療效及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25例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為對照組,給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每次30 mg,每日2次。選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病人為研究組,口服纈沙坦膠囊每次80 mg,每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爾片12.5 mg,每日2次口服,連續服用2 d后改為每次25 mg,每日2次口服。兩組病人療程均為2周。結果兩組在治療前收縮壓和舒張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降壓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心絞痛癥狀改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纈沙坦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效果明顯,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臨床癥狀。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纈沙坦;美托洛爾;硝苯地平
原發性高血壓目前病因尚未明確,主要認為是先天性遺傳基因與多種后天因素相互影響,導致正常血壓調節機制失代償的一種多因素疾病[1]。按照危險度分層,低度危險的原發性高血壓病人只要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即可有效防控。然而,中、高與極高危原發性高血壓病人因病情嚴重,往往會并發冠心病[2]。冠心病是威脅人類生存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導致血管狹小或阻塞,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為心絞痛,嚴重者可致死亡[3]。因此,為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病人制定科學的給藥方案,平穩控制病人血壓并緩解臨床癥狀顯得十分關鍵。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3月對43例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病人采用纈沙坦聯合美托洛爾治療,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25例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病人為對照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42歲~73歲(51.6歲±2.5歲);病程5.4年±3.1年;高血脂7例,高血糖7例。選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病人為研究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40歲~71歲(52.3歲±2.8歲);病程5.2年±3.5年;高血脂8例,高血糖6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病人入院當天均經血常規、心電圖等檢查,并聯合其他臨床癥狀體征,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診斷參照第7版《內科學》教材中關于該病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無其他心、肝、肺等其他臟器疾患;精神穩定;排除藥物過敏者;了解本研究內容、用途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兩組病人治療前7 d開始停用原降壓藥及冠心病治療藥物。對照組給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每次30 mg,每日2次。研究組給予口服纈沙坦膠囊每次80 mg,每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爾片12.5 mg,每日2次口服,連續服用2 d后改為每次25 mg,每日2次口服。兩組病人療程均為2周。在病人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實時監測并詳細記錄兩組病人血壓波動情況及心絞痛發作狀況。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病人用藥前及用藥后收縮壓、舒張壓水平變化,心絞痛癥狀改善情況。
1.4療效評定標準
1.4.1降壓效果顯效:舒張壓下降幅度≥10 mmHg,并保持正常范圍之內,或下降≤20 mmHg;有效:舒張壓下降幅度≤10 mmHg,但處在正常范圍值,或下降幅度在10 mmHg~20 mmHg,或收縮壓下降幅度≥30 mmHg;無效:未符合上述情況。
1.4.2心絞痛癥狀改善療效顯效:1周內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且疼痛持續時間相較于治療前降低20%以下;有效:1周內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80%,且疼痛持續時間相較于治療前降低20%~50%;1周內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以下,且疼痛持續時間相較于治療前無明顯變化;無效:病人1周內心絞痛發作更加頻繁,疼痛感更強,或出現急性心肌梗死。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收縮壓和舒張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s) mmHg
2.2兩組病人降壓效果比較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降壓效果比較
2.3兩組病人心絞痛癥狀改善情況比較研究組心絞痛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心絞痛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3討論
心臟是原發性高血壓病最常損傷的靶器官之一,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心律不齊及心力衰竭等臨床癥狀,其中由高血壓造成的全身血管病變包括冠狀動脈病變。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4],高血壓病人合并冠心病的處境十分危急,高血壓會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使病人出現心絞痛等臨床癥狀,嚴重者還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的風險。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及日常生活飲食的改變,高血壓并發冠心病的發病率為心血管系統常見病之一,正是由于該病預后的極大不確定,早期有效的干預策略對病情的控制顯得極為關鍵[5]。目前國內外關于高血壓并發冠心病的研究報道較多,且一直是心血管領域熱點研究方向,而探究一種安全、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不僅能改善病人臨床癥狀,還能節省醫療花費,并促進病人康復。據文獻報道[6],纈沙坦聯合美托洛爾在控制血壓方面成效顯著,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討該治療方案與傳統降壓方案對高血壓并發冠心病病人的臨床療效差異,并豐富臨床循證醫學證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在用藥前舒張壓和收縮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用藥干預后,研究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這證明實施纈沙坦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降壓療效明顯。其中酒石酸美托洛爾為β1-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類的一線降壓藥物,經臨床研究證明,其降壓療效確切,并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的臨床狀況。該藥的作用機制為[7]:能選擇性阻斷β1受體,提高血管平滑肌對血管介質的敏感性,抑制腎素的分泌,達到降壓的目的;另外,該藥能阻滯β受體,減弱心肌收縮力,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進而達到減慢心率和降低血壓的目的,這能明顯減少腦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險。而正是由于美托洛爾具有減慢心率作用,可延長心室舒張時間,使受損心肌得到最大限度休息,增加冠狀動脈供血,并借助阻斷腎素 —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而發揮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數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在臨床宏觀層次上主要體現為心絞痛癥狀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心絞痛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這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相似[8]。纈沙坦是臨床上常用的降壓藥物,能特異性地作用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并選擇性地作用于AT1受體亞型,有效阻斷AngⅡ與AT1受體的結合(其中其特異性拮抗AT1受體的作用大于AT2受體約20 000倍),進而抑制醛固酮激素釋放和抑制外周小血管收縮,最終起到降壓的目的。纈沙坦不僅能有效降低血壓,同時還不影響體內緩激肽分泌,即不影響心律。對大多數病人而言,該藥在降壓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的臨床特點,即病人口服藥物后于2 h內可產生明顯降壓效果,于4 h~6 h可達高峰,而體內有效的血藥濃度可一直維持至服藥后24 h以上,一般而言,治療2周~4周可達到最大降壓效果。隨著近年來人們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臨床實踐支持纈沙坦在心力衰竭以及冠心病中的應用,且均取得了一系列可觀的臨床成效。在本次研究中,纈沙坦聯合美托洛爾不僅能有效降低血壓水平,還能改善病人心絞痛癥狀。
綜上所述,纈沙坦聯合美托洛爾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病人,不僅能有效降低血壓水平,還能改善病人心絞痛程度,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躍明.纈沙坦分散片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30例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3,6(10):43-44.
[2]Patricio LJ,Jose LL,Cristina LL, et al.The goal of blood pressure in the hypertensive patient with diabetes is defined:now the challenge is go from recommendations to practice[J].Diabetol Metab Syndr,2014,6(1):31.
[3]Kentaro Y,Takahisa K,Takashi M,et al.Effects of valsartan versus amlodipine in diabe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previo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m J Cardiol,2013,112(11):1750-1756.
[4]L'vova NV,Tupitsyna IuIu, Badalov NG,et al.The influence of carbon dioxide baths differing in the total mineralization levels on the functional state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of the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hypertensive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Vopr Kurortol Fizioter Lech Fiz Kult,2013(6):14-17.
[5]Hardik M,Matthew S,Dominic J, et al.Comparison of usefulness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disease in patients <80 versus ≥80 years of age[J].Am J Cardiol,2013,112(8):1099-1103.
[6]Egan Brent M, Zhao YM, Li JX, et al.Prevalence of optimal treatment regimens in patients with apparent treatment-resistant hypertension based on office blood pressure in a community-based practice network[J].Hypertension,2013,62(4):691-697.
[7]Graziano R.The role of direct renin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hypertensive diabetic patient[J].Ther Adv Endocrinol Metab,2013,4(5):139-145.
[8]Powell J,Zhao BN,Sukyung C,et al.PS1-46:Variation in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mong Asian American Subgroups:Results from PACS (Pan Asian Cohort Study) [J].Clin Med Res, 2013,11(3):136.
(本文編輯郭懷印)
通訊作者:許麗雯,E-mail:2637627718@qq.com
中圖分類號:R544.1R255.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2.022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02-0173-03
(收稿日期:201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