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齊龍,凌 冬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四川崇州 611230)
·論著·
170株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姚齊龍,凌冬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四川崇州 611230)
摘要:目的了解標本中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特點,對醫院感染控制及臨床用藥提供參考和指導。方法回顧性調查收集該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微生物室分離的170株鮑曼不動桿菌,對其感染分布與耐藥情況進行分析。結果分離的170株鮑曼不動桿菌,主要分布在重癥監護室(ICU)、呼吸內科,標本主要為痰標本;對復方磺胺甲噁唑耐藥率最低,對氧氟沙星等其他9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較高。結論鮑曼不動桿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對現有多種抗菌藥物耐藥嚴重;提示臨床高度關注該菌,加強對該菌的監測,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有效控制泛耐藥菌的出現和擴散。
關鍵詞:鮑曼不動桿菌;臨床分布;抗菌藥物;耐藥性
鮑曼不動桿菌為臨床上重要的非發酵條件致病菌,是唯一能在人體皮膚表面生存的陰性桿菌。近年來,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介入醫學的廣泛開展和各種侵入性操作的臨床應用,鮑曼不動桿菌引起的院內感染逐年增多,且耐藥性日益嚴重[1]。為了解本院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特點,本研究對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檢測出的170珠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進一步分析其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耐藥性特點,為臨床控制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供治療的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標本及菌株來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的痰、血液、膿液、膽汁及各種分泌物等各類臨床送檢標本。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復菌株不計入在內。
1.2菌株分離鑒定對所有標本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2]進行分離,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型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及配套的藥敏鑒定卡進行鑒定。
1.3質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CTT29213,糞腸球菌ATCC29212,均來自衛生部臨檢中心。
1.4藥敏試驗采用VITEK2配套的藥敏卡GN13。藥敏結果判讀按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2012版標準進行。
2結果
2.1鮑曼不動桿菌臨床病區分布分布較多的科室為重癥監護室(ICU)(52.4%)和呼吸內科(20.0%),兒科等其他科室也有少量分布。見表1。

表1 170株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科室分布
2.2抗菌藥物耐藥情況該菌對絕大多數抗菌藥物有較高的耐藥率。 對復方磺胺甲噁唑耐藥率最低(40.0%), 對氨曲南、頭孢他啶耐藥率均在90.0%以上。見表2。

表2 170株鮑曼不動桿菌對抗菌藥物的

續表3 170株鮑曼不動桿菌對抗菌藥物的
3討論
鮑曼不動桿菌可長期定植于患者呼吸道、創面等部位,由于致病力較低,容易被忽視,但感染后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卻非常之高。重癥患者因并發多種基礎疾病并且長期臥床,侵入性操作較多等因素使其更易發生感染。因此,對本地區患者鮑曼不動桿菌醫院感染的現狀進行調查具有現實的臨床指導意義。
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患者在醫院中分布最多的科室是ICU和呼吸科,分離率分別為52.4%和20.0%,應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這可能與患者病程長、基礎疾病多、長期反復使用抗菌藥物和免疫抑制劑、使用呼吸機及各種侵入性操作等,這些均是鮑曼不動桿菌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鮑曼不動桿菌在不動桿菌屬中分離率最高[3]。痰液標本是本院鮑曼不動桿菌分離的主要標本種類,占總標本數的80.5%,與相關報道一致[4-5],也證明了機體各系統中呼吸系統易感性最高,呼吸道感染是鮑曼不動桿菌院內感染的主要途徑。推測原因可能是患者臥床時間較長,不能順利排痰,導致痰淤積利于細菌滋生繁殖,再者使用呼吸機使患者呼吸道免疫屏障造成損傷。
藥敏結果顯示,本院分離出的鮑曼不動桿菌對復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藥率最低,可推薦為本院治療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首選藥物。該菌有著非常復雜的耐藥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鮑曼不動桿菌能夠產生β-內酰胺酶,抗菌藥物的β-內酰胺環會受到該酶的作用而被破壞,導致藥物的活性消失;鮑曼不動桿菌能使通透性發生改變,這一作用是通過使自身膜蛋白數量及結構發生改變達到的,藥物結合的有效率取決于鮑曼不動桿菌改變自身青霉素結合蛋白;主動外排機制增強,使藥物在細胞內的濃度下降[6-7]。由于近年來碳青酶烯類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使得其耐藥菌株的比例增高,同時還與耐藥菌株在醫院環境中定植及在病房內播散有關[8]。
總之,鮑曼不動桿菌的分離率和耐藥率高,已成為院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給臨床治療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應加強科室管理,特別是ICU管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規范洗手制度,注意易感人群的消毒隔離,嚴格醫療器械及醫療區域的消毒措施;同時增強患者自身免疫力,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規范醫護人員無菌操作技術及手衛生消毒,從而降低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和播散。同時掌握抗菌藥物使用標準,根據藥敏試驗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延緩細菌耐藥性產生的重要措施。加強與臨床溝通聯系,發現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應及時做藥敏試驗,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抗菌藥物種類及劑量。在藥敏結果出來之前,經驗選用耐藥率較低的復方磺胺甲噁唑抗菌藥物抗感染治療。
參考文獻
[1]朱小燕,張敏,王四利,等.鮑曼不動桿菌醫院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2012,27(9):788-790.
[2]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3]黃 強,熊勁芝,黃紅衛,等.2006~2011年鮑曼不動桿菌醫院感染調查及耐藥趨勢分析[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15(2):54-56.
[4]張麗華,張潤梅.413 株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2):224-225.
[5]李桂梅.978株鮑曼不動桿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8):122-124.
[6]楊仲花,胡玫,劉鳳,等.鮑曼不動桿菌241株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5):518-519.
[7]韓福強,張國慶,邵麗萍.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現狀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0):1106-1107.
[8]孫紅爽,乜春城,陳赫軍.2012~2013年某院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安徽醫藥,2015,19(1):191.
Research on clinical distribution of 170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analysis of their drug resistance
YaoQilong,LingDong
(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People′sHospitalofChongzhouCity,Chongzhou,Sichuan6112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resis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infection control and clinical medication.Methods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170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ed from the microorganism laboratory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5.And their infectious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170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ed we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nd respiratory medicine.The positive specimens were mostly sputum specimens.The drug-resistant rate of sulfamethoxazole was lowest,while which of the other 9 antibacterial agents including levofloxacin were relatively higher.Conclusion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ainly caus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d are severely resistant to multiple antimicrobial agents.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clinical doctors should pay highly attention to this kind of bacteria,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and use antimicrobial agents rationally,so as to control the emergence and spread effectively.
Key words:acinetobacter baumannii;clinical distribution;antimicrobial agents;drug resistance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0.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130(2016)10-1339-02
(收稿日期: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