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
臺“國防部長”馮世寬上任一個月爭議不斷,繼爆料“4萬炮彈運太平島”以及號召官兵“含笑為國犧牲”后,又因在“國防部”官網自稱“大鵬”遭批態度輕佻又耍寶,簡直把“部長”做得像里長。
21日的臺灣“立法院”總質詢可謂炮聲隆隆。據《中國時報》22日報道,民進黨“立委”黃國書在質詢時稱,他查詢“國防部”官網發現“重大政策”欄目不是介紹舊聞,就是馬英九巡視營區的新聞資料;點進“部長的話”欄目,里頭寫道“很榮幸接任部長,想運用這個網站傳達我的理念與方針,更期待大家的支持與建議,請直接稱我為大鵬”,甚至文尾也署名“馮世寬(大鵬)”。他批評馮身為“內閣最年長的部長”,本該老成持重,但他每講一句話都讓人捏把汗,“不要把國防部長做得像里長,輕佻、耍寶”。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認為“行政院”民調下滑有“三大罪人”,分別是“政務委員”張景森、“交通部長”賀陳旦及馮世寬。馮世寬則解釋稱,“大鵬”是他的綽號,當初這樣寫是希望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不要官腔官調。
此外,“國防部”向美國購買兩艘佩里級軍艦將取名“銘傳”和“逢甲”。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認為應該改名,“名稱跟海軍沒有關連”,建議用海軍首名“青天白日勛章”得主陳慶堃等命名。
《聯合報》22日稱,馮世寬過去在空軍就以“大鵬”為別號,在給友人的書信、留言中經常以此署名。據馮的同學介紹,他這么做是表示不忘本,永遠記得自己出身屏東大鵬灣的空軍幼校之故,絕對沒有輕佻之意。報道稱,“大鵬”因為有“一飛沖天”之意,正好與空軍形象吻合,因此幾十年來臺灣空軍經常以此來命名,道理有點像“‘黃埔’或‘陸光’之于陸軍,‘海光’之于海軍”,臺灣空軍過去的“國劇團”、籃球隊及多處眷村,都以“大鵬”命名,由“空軍總部”成立、照顧遺眷遺孤的基金會,也稱為“大鵬基金會”。不過馮世寬以“大鵬”為別號,算是比較特殊的例子。由于他退伍多年,當初知道“馮大鵬”之名的人多已不在軍中,因此才引起外界誤會。▲
環球時報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