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光
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農產品對物流運輸時間、效率要求極為嚴格,因而利用云、大數據等技術整合農產品物流已成為當前物流發展的新趨勢,由此出現了新型的農產品運輸服務模式,即農產品云物流平臺服務。一方面,農產品云物流將農產品物流、信息流和技術等資源融入虛擬信息平臺,集聚于云物流,突破了傳統物流效率較低、信息對接較難等限制;另一方面,其高效的配置與豐富物流方案,可為客戶提供物流信息全程跟蹤服務,且可將農產品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饋于客戶,為后續物流方案設計與決策提供建議。由此,農產品云物流平臺服務可提升農產品物流專業化程度,進而對活躍市場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農產品云物流平臺服務的應用優勢分析
(一)云物流平臺提升了農產品的物流效率
云物流平臺可在最短時間內搜索出最優物流方案和資源配置,能極大地提升農產品的物流效率。具體表現在:一方面,利用數據處理速度較快的云物流平臺,農產品物流企業處理信息傳遞會更加及時、有效,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例如,河南鮮易供應鏈公司依托“云溫控供應鏈系統”,在網絡化溫控倉儲及冷鏈運輸兩大模塊上,把大數據信息、物聯網技術的優勢緊密集合,利用云端進行溫度全程控制,保證了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與時效,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據河南日報報道,2014年,鮮易供應鏈公司通過云整合物流業務收入達135億元,2015年整體增速同比提升16%。另一方面,云物流平臺通信能力強大、運算和匹配速度較快,再加上用戶與農產品商戶聯合融合成需求整體,使得農產品生產商、物流企業、車主與商戶等相關用戶可通過平臺,隨時了解農產品流通各環節的物流信息。例如,重報物流公司與重慶萬戈農業發展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的農產品供應配送服務平臺,利用物流配送、大數據運營和社區活動營銷等方面優勢,將客戶需求與基地供應進行直接鏈接,以精準匹配的需求訂單、銷售渠道和電商配送服務,實現了瓜果、蔬菜和禽肉等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無縫銜接,提升了物流運輸效率。
(二)云物流平臺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針對性服務
云物流平臺針對消費者需求精心設計了物流路線,縮短了傳統物流地域與空間距離,并解決了盲目性和無序性問題。農產品通過云物流平臺獲取物流服務方式諸多,如動態物流信息、自動組合服務和按需主動查找與自行定制等,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物流需求,且云物流平臺提供的針對性服務,提高了農產品物流服務質量。如2014年5月,由農業部推出的“菜易通”云物流平臺在成都試點,建立了龐大的蔬菜產銷資料庫,為當地蔬菜種植大戶、專業組織和家庭農場提供了各類所需信息?!安艘淄ā痹莆锪髌脚_通過搜集各類蔬菜信息,如種菜情況、上市時間和實時菜價和超市、菜場的收購信息等,為消費者提供針對性的訂單式采購服務,且其通過云平臺支付相應費用,減少了物流中間環節,降低了30%-60%的物流成本?,F階段,我國農產品云物流應用范圍較為集中,主要運用于水果、蔬菜等生鮮農副產品的銷售與運輸,如遼寧省農產品交易集團建立的“云供銷”平臺,匯聚了生產基地供應商、采購商和物流等資源,形成了產業生態圈,最大化的利用了農產品物流資源,進一步讓利于消費者。
(三)云物流可發揮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協同作用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基地利用云物流運輸產品,已成為未來發展新趨勢。以云物流平臺的供應鏈系統為例,2009年上海菜管家電商有限公司建立,在業內率先建成了集網上商城、ERP系統(核心供應鏈管理系統)等一體化的供應鏈平臺,其與農戶簽訂了農產品生產協議,并建立了符合安全管理體系的物流倉儲基地。目前,菜管家已與海博物流合作,共同建立了輻射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云物流平臺,預計在2016年年內,其業務范圍將擴展至華東地區。雙方開展第三方物流合作之后,利用農產品云物流平臺,以產銷對接為核心,依托種植、加工與銷售等產業鏈,對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合作社以及農戶等起到協同作用,加快了農產品流通效率,為消費者提供了健康安全的農產品。據業內人士統計,2015年上海菜管家電商公司與海博物流合作所建立農產品物流平臺,服務的農戶與合作社超過50家。并且,云物流平臺的配送服務將運營管理成本降低了5%,物流損耗率減少了10%。由此可見,云物流平臺可有效發揮農產品社會化的協調作用,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二、我國農產品云物流平臺服務發展中的制約因素
(一)云物流平臺的基礎設施較為滯后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仍不完善,客戶的物流需求難以全部滿足,以物流倉儲基礎設施為例,據新華網顯示,我國現有物流倉儲設施中,超過70%建于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且人均物流倉儲面積僅為美國的1/14,在5.5億平米的物流倉儲設施中,供應量達到國際化標準的僅有1/55,難以滿足現代化物流需求,并且,由于我國云計算和云服務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云物流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也相當薄弱,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產品生產地的互聯網覆蓋區域少,農產品物流信息得不到有效共享,使得農產品損耗率較大。據農產品信息網數據顯示,每年鮮活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數量約為4億多噸,未通過農產品云物流共享信息,損耗率高達25%-30%,而西方發達國家僅為5%。
(二)云物流平臺的云技術普及率較低
我國農產品云物流發展較晚,物流云技術水平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依然較低。相對而言,美國GPS技術、遙感技術、衛星定位等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農產品云物流產生了較大改變。例如,美國芝加哥憑借其優越地理位置和綜合運輸樞紐,依托云平臺技術,形成了聯通全球市場的農產品云物流中心,自2015年以來,芝加哥農產品云物流集群經濟效益年均增長率超過了7%,極大地增強了談判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而在我國的物流信息技術,如RFID(智能物流管理)、EDI、POS技術等,在農產品領域尚未充分應用,使得農產品信息采集及時性、全面性不足。據行業數據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農產品物流運輸過程中,并未有效利用云物流而且針對性較弱,致使果蔬產品、農產品腐損程度較高,經濟損失占整個行業產值的30%,由此減少了農產品物流企業規?;\輸,阻礙了農產品物流企業經濟的規模化發展。
(三)云物流平臺服務的體系尚未確立
目前,我國農產品云物流體系仍不健全,是其阻礙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是物流裝備技術體系尚未成型,我國冷鏈物流起步晚,發展緩慢,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技術尚未有效運用,物流裝備技術仍處于初級階段。二是我國云物流所需的協同合作組織體系尚未建立,與這些物流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物流企業數量多、規模小,供應鏈核心企業缺乏,難以形成規模效益,集中配送、“農超對接”、“農企對接”等優勢難以發揮。三是我國農產品物流尚未建立起以銷售地為依托的批發市場體系,缺少相對穩定的運銷渠道和集散地,難以保障農產品的持續、均衡與充足供應;此外,我國行業協會尚未構建云物流平臺的責任體系,使各企業在參與云物流配送中的利潤分配難以有效協調,制約了云物流模式的實施與改進。
三、我國農產品云物流發展的升級途徑
(一)建立集群化的農產品“云服務”體系
鑒于目前我國物流技術相對滯后,需要聯合農產品物流企業建立集群化的“云服務”體系,開展多渠道的物流途徑,推進物流企業開放性和合作性,從而達成信息共享、配送等綜合性的服務合作。我國應設立和完善農產品物流“云服務”體系。國家應加大農產品云物流的技術,研發、部署、運營,為農產品物流運輸企業、客戶、商戶提供系統、配置機房、配置技術人員,按需使用、按次計費,從而為物流企業提供系統化的云服務。除此之外,物流企業應根據客戶意愿,建立快捷易用的云物流服務交互界面和新型供應鏈和商業模式,為建立集群化農產品云物流“服務”體系創造條件,促進農產品云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并且,物流企業應創新農產品云物流服務理念,依據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和云物流的方式,為客戶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和農產品服務項目,加快構建集群化的農產品“云服務”體系。
(二) 借助第三方物流模式,延伸農產品云物流產業化鏈條
完善我國企業農產品云物流模式,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模式,進一步提升商業化運作能力。由此,具體做法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一是,我國應發展企業農產品云物流,以物流配送中心來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強物流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在農產品領域的應用,鼓勵企業在農產品物流各環節使用先進的物流設施,重點支持電子標識、自動識別、信息交換服務等信息技術利用。建立智能化倉儲物流方式,支持農產品物流電子商務、派送企業和專業化高端培訓企業進行多方面合作。二是,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應通過合理組織規劃,憑借其先進信息系統和物流自動化方式,整合各方資源,使高端物流配送更專業化,推動農產品云物流綜合服務建設。完善交易、保險、融資、倉儲、政務資訊等服務,整合多方資源,進而延伸農產品云物流的產業化鏈條。三是,我國應加快建設農產品第三方云物流企業的配送網絡和配送功能管理,并加大對農產品云物流運輸的投資力度,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相互合作,推廣云物流網店建設,有效結合現代農產品云物流和電子商務的集成拓展,拓寬農產品云物流的產業鏈條。
(三)完善云物流平臺基礎設施,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
我國應大力完善云物流基礎設施,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一方面,加快完善云物流技術與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設備。在生產基地的戶外設備上安裝傳感器,快速和實時地將生產基地周圍氣象信息信息傳遞給農民,包括溫度、風速、濕度、霜凍、雨雪、霧霾和地震等,降低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并通過安裝農產品物流實時跟蹤設備系統,促使顧客隨時查詢和跟蹤農產品物流信息狀態,為客戶提供按時、保質和保量上市銷售農產品,有效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另一方面,完善云物流鮮活農產品領域的基礎設施,保證農超對接后產銷一體和鮮活農產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的充分應用,縮小中間環節,減少采購環節成本,徹底改變傳統渠道中“地頭、運輸企業、批發市場和零售商販”等監管難與農產品價格不穩定的現象,致使農戶和消費者獲利,進而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
(四)建立農產品云物流平臺安全保障體系
以云平臺安全為基石,建立農產品云物流平臺信息安全體系。一方面,在抵御外部攻擊方面,企業需要建立農產品云平臺安全服務,進而全方位安全保障客戶信息。例如,加強電力供應、機房建筑和防火防盜等安全方面建設;保護云物流數據傳輸的私密性、拒絕服務器被攻擊、網絡可達性等云物流管理;提供數據備份、恢復以及日志管理等云安全服務;完善數據備份、DBS安全、數據的訪問控制等數據庫管理;提供網絡設備安全、服務器安全、通訊線路安全等服務;以及加密云物流系統用戶身份、虛擬機安全、補丁管理等應用系統。另一方面,加強農產品云物流平臺運營的內部管理與控制。在農產品云物流平臺內部安全性方面,向用戶承諾實施信任管理,提供安全基礎設施服務,并引入公眾信任的第三方來強化監管。
參考文獻:
[1]丁麗芳.云物流環境下的農物商一體化農產品物[J].中國流通經濟,2014(6):41-45.
[2]王娟娟.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農產品云物流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4(11):37-42.
[3]劉佩君.基于云物流平臺的農產品物流優化[J].物流技術,2015(10):188-190.
[4]孫振興.農產品的云物流平臺構建研究綜述[J].生產力研究,2015(4):157-160.
[5]孟魁.我國農產品云物流模式的整合路徑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5(4):1009-1013.
[6]梁紅波.云物流和大數據對物流模式的變革[J].中國流通經濟,2014(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