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程
【摘要】黨和政府倡導的“互聯網+”時代即將來臨,其對社會生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十八大四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業的信息化建設日新月異,涉農的經濟體制改革也在不斷深化過程之中,但必須認識到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依然存在諸如資金向外流動嚴重、市場缺乏競爭等很多的問題。文章立足農村金融信息化實際,圍繞“互聯網+”背景展開研究,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金融;信息化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發展、創新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谖覈r村金融的發展現狀,“互聯網+”的興起將極大地促進農村金融業與信息化的融合,有效地對農業發展進行引導和預測,對構建農村金融體系信息化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一、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現狀
盡管早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已經提出并且開始實施建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在諸多方面存在問題:農村金融機構中的資金大量向外流,本地的金融貧血,而過剩地豐富了其他部門的資金;不能滿足農村大量個體農戶以及農業企業的有效資金需求,導致農村信貸真空以及農村金融市場空心;農村的金融服務較為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良性市場競爭,導致農村的金融體系十分脆弱,功能不健全。
二、“互聯網+”對農村金融體系的影響
雖然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不甚理想,和城鎮地區金融服務發展具有差距,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金融信息化服務將極大豐富新農村建設的金融信息需要。從現實情況來看,“互聯網+”對金融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減少農村金融體系中的信息不對稱
市場中,大型企業常常有著較高的信息質量審核系統,并且信息的可信度也比較高,因此對于信息和風險的掌握比較容易。然而對于小型或者微型企業,由于自身的發展并不健全,各方面都存在欠缺,對信息的核實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與物力,并且準確性還不是很高,這種現象在金融體系中稱為信息不對稱?!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企業的資金流入與運轉都通過網絡進行記錄,信息記錄一旦生成便無法更改,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雙方交易中的成本,使得金融企業變得更加透明?!盎ヂ摼W+”技術的使用使得金融資金能夠更加迅速地進行匹配,降低了運營的成本,從而有效地控制了風險。
(二)良好地促進農村金融與農業的互動
新農村的建設不僅在于農村的建設,還有關乎農民之本的農業建設。通過“互聯網+”的應用,能夠有效地將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進行融合。相關的部門根據獲得的數據信息可以更好地管理以及為大眾服務。通過建設農村金融體系數據,可以有效地將政府與市場進行結合,政府可以通過定向的委托以及招標采購等向農村企業或者個人外包某些公益信息服務,進一步為農村、鄉鎮的專門協會以及涉及農業的企業等提供便利,從而降低農村企業的成本,增加農業企業以及個體農戶的積極性,更快更有效地將農村現代化與信息化結合,從而實現新農村的建設。
三、農村金融體系與“互聯網+”的結合
為了有效解決我國三農問題,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農村金融體系“互聯網+”平臺。“互聯網+”的平臺可以為農村發展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并且可以通過網絡設計出一些金融類產品使其滿足三農發展的需求?!盎ヂ摼W+”的應用實現了金融體系對于資金的合理安排。另外,“互聯網+”也應用于一些農業的生產過程中,可以提高農產品生產的效率,實現資金的對接,有效地與社會進行互動,從而提高農產品的價值。除此之外,“互聯網+”應用于農村金融管理系統中,極大地提高了相關部門的管理效率,實現了全國一體的動態化管理,對于社會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更好地建設新時代的農村。
(一)農業生產中的數據應用
農業生產數據化實現了全國乃至國際農業數據的信息化與一體化,這為農業的發展提供有用的信息。不僅如此,“互聯網+”還應用在農業生產中的各個環節。它在農田當中的監測系統、地理信息、專家系統以及農具智能化的應用,使得農業的信息獲取更加精準及時,為農業建立了一個更為完善的管理系統與服務平臺,通過數據能夠及時掌握農業的發展的狀況,從而能夠有效地對農業的發展進行治理與改善。
(二)氣象信息中的數據應用
由于農業的發展與氣候的影響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關注氣象是保證農業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互聯網+”應用在氣象信息中,不僅可以準確地把握天氣的變化,及時地獲取天氣狀況、空氣質量等信息,而且還能有效地對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土質、水資源以及動植物進行預測。對搜集到的氣象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并建立相應的模型對其中的關聯性進行探究,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業的發展。
(三)農產品交易中的數據應用
農產品的交易經過“互聯網+”進行標價出售或者終端消費,以此在滿足消費者的前提下保證了農村金融的有效互動,數據化的實現高效地掌控了農產品的流通渠道以及去向,使農產品的需求以及價格浮動的具體情況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實現了農業生產鏈和供應鏈的良性對接。通過對農產品生產、銷售以及監督等環節的信息化建設,實現了消費者對農產品信息的迅速獲取,保證了產品的流通與農業的生產,為農村金融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結束語
“互聯網+”在農業金融體系信息化的建設,主要是通過信息化和農業生產以及產品銷售進行的融合,保證農村的資金可以得到合理的調配,確保農民以及廣大的消費者在這一過程中受益?!盎ヂ摼W+”的分析與應用通常是由企業進行管理,有效地服務于三農,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建立全國性的農村數據平臺是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的必要環節,更是推動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