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信息技術水平顯著提高,社交網絡強勢崛起,促使信息溝通和交流變得更為便捷,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對于圖書館而言,主要是為人們科研、閱讀,增長見聞的場所,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社交網絡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愈加廣泛,并且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效。由此,本文主要就社交網絡發展對圖書館的影響和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可觀闡述社交網絡對圖書館發展起到的影響和作用,并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圖書館應用社交網絡的經驗,構建更符合個性化閱讀需求的圖書館,促使知識傳播更為便捷。
關鍵詞:社交網絡 圖書館 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044-01圖書館有明確的信息交流對象,強調信息資料的傳播和共享,這同社交網絡的本質相同,加之社交網絡互動性較強,信息傳播更為快速,覆蓋范圍廣等優勢,為新時期圖書館建設和改革開辟了一條嶄新的發展空間。在當前互聯網高度普及的環境下,社交網絡潛在的讀者群體較多,由于其自身特性,群眾參與積極性高漲,盡管圖書館仍然保持以往的地位,但是圖書館內部的服務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致使圖書館服務模式嚴重的挑戰,在新時期迫切的需要進行創新和改革。與此同時,社交網絡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充斥著大量的信息,如何能夠將社交網絡工具合理應用在圖書館信息傳播中,成為當前首要待解決問題。由此看來,加強社交網絡發展對圖書館的影響和應用價值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有著較為突出的參考價值。
一、社交網絡和圖書館的發展
進入21世紀,互聯網迅猛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社交網絡以令人震驚的速度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成為其中不可獲缺的組成部分。據權威數據調查顯示,2011年美國網民有超過1/6的時間浪費在互聯網上,互聯網用戶以快速增長,也就是社交網絡服務。社交網絡主要包括軟件、硬件和服務,核心內容是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幫助人們構建密切的聯系,激發社會潛能,從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社交網絡最初是以電子郵件形式誕生的,隨后經過網絡技術的不斷創新,逐漸形成了BBS、即時通信以及博客,后來微博和興趣圖譜等社交網絡逐漸興起,經過短時間的發展已經成為龍頭產業,發展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隨著社交網絡的快速發展,SNS模式對于圖書館發展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國內外圖書館為了謀求長遠生存和發展,圖書館開始逐漸引進先進技術,利用Facebook以及MySpace等社交網絡傳播信息,共享數據資料,為用戶了解所需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1]。此外,圖書館利用微博等社交網絡工具來傳播信息和數據,為用戶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廣泛的平臺。
二、社交網絡理論對圖書館發展的影響
1.社交網絡理論依據
社交網絡自其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大量新式理論涌現[2]。其一,六度分隔理論,主要是由哈佛大學教授實驗證明得出,主要內容是通過六個人之間的溝通就能夠認識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這個理論一經推出,在學術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社交網絡其他理論產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二,強弱關系理論,工作同事業聯系最為密切的并非是強關系,而是弱關系,弱關系盡管不如強關系那么堅實牢靠,但是弱關系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效率[3]。其三,貝肯數,貝肯是一名演員,并非是專門的學術專家,在同其他影星接觸的過程中所需要的中間人數成為貝肯數,貝肯數基本在2.6~3之間,從貝肯數理論中不難看出任何人物在信息傳播交流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社交網絡理論對圖書館的影響
社交網絡理論對互聯網產生的影響較為深遠,主要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間的聯系基礎上,基于此,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同樣是廣大人民群眾,用戶之間的聯系是一種普遍性。根據六度分割理論、貝肯數理論,社交網絡為人和人之間互動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理想在圖書館中具有突出的指導作用,直接影響到圖書館未來發展前景。其一,通過社交網絡六度分隔理論,圖書館能夠進一步拓寬讀者群體范圍,從而形成多維讀者網絡,構建更為穩定的人氣網絡,獲得用戶的信任。這種人和人之間信息傳播方式,有助于將互動圖書館網絡進一步擴散下去,為讀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書籍、圖片分享形式。
社交網絡強弱關系理論有助于擴大圖書館影響力,強弱關系理論中強調弱關系的突出優勢,較之強關系盡管沒有更為堅實牢固的關系,但是弱關系具有較高的傳播效率,以低成本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社交網絡中微博傳播,對于圖書館信息傳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諸如杭州圖書館的微博事件,將圖書館推上了社會熱議話題榜,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為圖書館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機遇和宣傳平臺。
三、社交網絡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價值
1.構建個性化數字圖書館
社交網絡在構建個性化數字圖書館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較之傳統數字圖書館而言,社交網絡圖書館具有更突出的創新性。用戶在數字圖書館中可以構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空間,根據自身喜好來選擇相應服務。同時用戶在個性化空間中能夠影響更多用戶參與其中,來體驗個性化數字圖書館服務,增加知名度和影響力。
2.擴大圖書館閱讀群體
借助社交網絡憑條,圖書館能夠吸引更多潛在客戶參與其中,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效率和共享范圍。尤其是在互動交流環境中,用戶可以通過共享資源實現互動交流,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拓寬交友范圍,幫助圖書館用戶群持續擴大,這樣做能夠有效擴大圖書館影響力,增加圖書館知名度。諸如,清華大學圖書館通過在人人網成立書友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潛在閱讀群體。
3.有助于實現圖書館知識傳播和共享
結合社交網絡的理論基礎,圖書館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網等社交網站來拓寬圖書館閱讀受眾群體,促使圖書館還是傳統和共享。為了能夠讓越來越多的熱能夠學到知識,讀到書,圖書館捐書活動逐漸轉為網絡上,吸引了更多的人參與其中。當前我國很多地區圖書館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同讀者展開互動和交流,在提高圖書館影響力的同時,吸引了更多潛在閱讀群體,促使知識更為廣發的傳播和共享。
結論
社交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其獨特的優勢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于圖書館未來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和給予,在圖書館應用社交網絡工具能夠促使知識的廣泛傳播和共享,擴大圖書館影響力,拉近圖書館和人之間的距離,為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于慧新. 用戶需求視角下高校圖書館SNS應用發展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汪瓊,陳偉. 移動網絡社交媒體對圖書館行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 圖書館雜志,2015,11(12):69-76.
[3]李梅. 社交網絡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科技展望,2015(2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