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宇
摘 要: 近年來,各類模擬創業大賽逐步推進了河南省高校基于競賽培育機制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在現有模式下,競賽目的偏狹,競賽教育資源不能合理使用;競賽效用形式化,部分競賽成果被閑置,探索新型創業模式勢在必行。競賽培育機制的高效率和該模式較強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模式在建構和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緊扣競賽節奏,延宕時間節點和學生群體、豐富教育形式和內容,融入日常教育和創業社會實踐;強化過程指導的實戰性和競賽成果的實際應用。模式的探索將為河南省高校的創業教育改革提供新的視角。
關鍵詞:競賽培育機制 大學生 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149-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1]。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和逐步寬松的創業政策的雙重影響下,高校紛紛采取措施,探索創業教育模式。怎樣正確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創業觀、增強學生的創業意志、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如何合理、及時的為學生創業提供更廣闊的平臺,是當前高校創業教育工作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以“河南省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為代表的各級模擬創業大賽在河南省各高校掀起了對創業教育的高度關注,逐步引發了以競賽培育機制為特征的創業教育反思和探索,以此為徑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正在浮出傳統教育地表。探索競賽視域下的創業教育模式,對于探索我省高校創業教育路徑,提升大學生創業工作水平,減緩畢業生就業壓力、優化創業隊伍素質具有現實意義。
一、現有競賽培育機制的創業教育問題分析
一是學生對參與創業競賽的興趣較高,但整體競技水平較低。為了了解學生河南高校畢業生對創業大賽的參與度和參與動機,課題研究小組成員對河南省2014屆、2015屆1000名本、專科大學畢業生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知道創業大賽這項賽事,學生的參與熱情較高。通過對部分院校近三年的相關參賽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開展的各類配套創業比賽來看,學生對各類競賽的平均知曉率為95.72%,對創業的興趣率為60.34%,真正認真準備、撰寫創業設計大賽方案的學生比例為21.67%,達到班級選拔標準的學生比例為13.25%,達到院系選拔標準的學生比例僅為1.25%。而由于名額限制,參與河南省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河南省就業創業大賽的學生比例(初賽)的學生比例僅為0.05%左右。這說明:學生對創業及創業大賽有較高的熱情,但由于缺乏與之相匹配的系統性教育主體的介入,創業競賽對創業群體的整體性水平提升有限。
二是競賽目的的偏狹和競賽教育資源的不合理使用。通過對河南省10所高校的一線輔導員及100名參賽學生的走訪調研,所有參賽學生全程參與“比賽指導”的高校數量占比為10%。為了在省市級競賽中拿到名次,學校往往只對參賽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競賽技能集中培訓,對于有同樣意愿但競技能力較弱的參與者不再進行必要的指導。這種“為比賽而比賽”的工作思路顯然失之偏頗,有違教育的初衷。而在教育內容上,由于學校平時對學生創業教育的缺失,加之部分學校著手較晚,學生在沒有創業實踐經驗的條件下,只能注重對創業設計書的反復修改、對創業意圖和創業前景的反復論證、從形象氣質或口才而不是創業思維的主體選擇主講人。這些競賽機制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行為,從某種程度上是對教育目的的偏離和對教育資源的揮霍,是不能持久的短視行為。
三是競賽效用的形式化和部分競賽成果的閑置。通過調研,在上述調研中,上述高校對2013-2015年參賽獲獎的12個創業項目“賽后跟蹤”的只有3項,比例僅為25%。盡管主辦單位不斷強調競賽目的是為了對大力推進高校創業的規模化形成,但為了在競賽中獲得較好成績,參賽學校往往對競賽結果的取得較為重視,一旦競賽結束,參賽學生的創業訴求就失去了關注、引導和必要的幫扶。而部分前景廣闊、設計合理的參賽創業項目,由于運轉資金不足、缺少持續指導而難以為繼、自生自滅。這種短期化教育機制中斷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道,使競賽的意義大打折扣。
綜上,現有競賽培育機制下的創業教育模式弊端較多,必須有效改進。
二、競賽培育機制的創業教育模式可行性論證
一是由于競賽培育機制是教育效率最高的創業教育模式。在麥可思-河南省就業中心提供的創業教育分析中,2011-2014屆學生認為自身所受的創業培訓分別來自:“大學生的模擬創業活動(如創業大賽等)、假期實習(或課外兼職)、學校和政府提供的創業培訓和咨詢、大學的社團活動這四類創業教育活動”。[2]上述四類教育形式中,后三種教育形式和受教育主題之間的教育關系相對薄弱,教育內容隨意性較大,學習效果完全取決于學生本人的主觀意志,學校的引導效果相對不明顯。相對而言,“模擬創業活動(如創業大賽等)”這種教育形態對受教育主體的強力導引作用更強,由學校主動提供教育資源,與受教育主體的教育結合更加直接、更加緊密,因而教育思路更加明顯、教育層次更高。是故以之為途徑的創業教育效能更高。
二是由于競賽培育機制教育模式的可操作性較強。由于競賽的特殊性,“賽前指導、賽中競技、賽后提升”這種教育程序較為成熟。以競賽培育機制為切入點,整合日常創業教育、競賽集中教育和社團活動的教育優勢,以正確的創業技能和創業意識理念引導學生參加假期實習、課外兼職等創業實踐活動可能性極大。只要在教育人群、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程序上精心設計,有集中有分散、有顯性有隱形、有點有面的設計創業教育模式,就能更大限度的開發競賽教育視域下的創業教育模式功能,不斷提升創業教育質量。
三、基于競賽培育機制的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
在制定競賽培育機制創業教育模式的實施方案過程中,應注意下列問題:
1.以“競賽培育機制”為創業教育視角,延宕時間節點和學生群體、豐富教育形式和內容
“競賽培育機制創業教育模式”絕不僅僅依托于一場或者一系列創業競賽,而是要賦予創業教育一種特殊的教育視角。上述教育模式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是“創業教育”,其視角乃是將整個創業教育的過程看作是一場模擬創業競賽。從新生入學到競賽時間節點到來之前的所有時間為“賽前時間”,賽前時間的準備分為三個部分:理論知識儲備、創業實踐經驗和創業能力訓練。“賽中訓練”要基于此前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著眼于創業大賽成果的具體應用,吸引更多創業學生參與到競賽中來。“賽后幫扶”要在學生比賽之后直到學生畢業后創業成功,學校要長期跟蹤、跟進,盡可能為創業學生提供技術指導、信息咨詢和政策爭取。
2.將創業思維融入教育全過程,培養學生創業興趣,提前發現、培養創業人才
創業教育同樣要樹立“全過程育人、全天候育人”的教育觀。根據麥克斯研究院的研究,大學生創業所需的最重要的知識是:“銷售與營銷、服務者服務與個人服務、行政與管理和心理學。”[3]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就要緊扣上述幾項內容,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創業理念教育和創業知識教育。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及早發現、培養有創業潛力的學生,逐步將學生以興趣小組、創業社團的形式集結起來,利用學校既有創業教育資源,聘用校內教師和創業專家、青年企業家作指導老師,在就業指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分為專題,系統規劃教育內容。要注意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教育的關系。定期開展專題講座、座談、觀摩等活動,為創業大賽準備作充足的人才儲備。
3.強化創業的社會實踐指導,與競賽內容接軌,確立一批學生創業項目
創業最重要的是實踐經驗。根據麥克斯研究院的研究,大學生創業所需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判斷和決策、談判技能、有效的口頭溝通、服務他人協調安排和疑難排解”。[4]在人才準備和理論知識準備充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如何指導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個人特長和創業理想,利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幫助學生爭取學校政策支持,引入社會閑散資金,以小商店、小作坊、小食品店等實踐平臺,開展零售、批發、“互聯網+”、食品營銷等行業的創業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判斷和決策能力;通過讓學生作社會兼職提升其意志品質、受挫能力和對市場的直觀感受力;通過學生社團和組織的自我管理提升學生的協調溝通能力。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發現一批前景良好、潛力較大的重點創業項目,在行業專家的指導下,重點打造,精心培育。
4.競賽指導過程要圍繞大賽設置小賽,注重實戰,訓練幾個,引領一批
以河南省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等品牌賽事標準為競賽標準,從創業設計規劃、市場敏感度、決策能力、科技價值價值轉化能力等創業核心能力出發,根據學生需要開展各類模擬創業競賽平臺。逐步提升學生創業技能和競技水平。爭取資金支持,邀請創業專家指導,重點培育優質項目團隊,爭取更多的團隊現場觀摩、積極參與共享這一教育資源。以競賽強化對學生的創業理論、創業能力訓練、強化創業實踐活動、專家咨詢指導和創業資金支持力度。
5.競賽結束后要積極幫扶學生真正創業,充分體現教育效果
根據課題小組對第四屆“城蓮杯”河南省創新創業大賽優秀項目主持人楊俊鵬的項目跟蹤宣傳、典型選樹成果。[5]大賽結束后,對優秀創業項目特別是獲獎項目,要充分利用大賽資源,大力宣傳獲獎選手和優秀項目,發揮各級各類媒體尤其是微信微博的力量。一方面發揮了先進創業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媒體的宣傳可強化社會資金的引入、擴展項目的創業渠道和創業途徑。充分了解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支持,幫助學生獲得河南省青年就業創業基金、中國農業銀行企業小額貸款、河南省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基金等的資金支持。充分體現出基于競賽培育機制創業教育模式的優越性。
可以想見,通過探索和實施競賽培育機制的創業教育模式,河南省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思路會更加清晰,教育的路徑也會更加寬廣,創業人才的培養將更加系統,創業教育成果也將更加豐碩。
參考文獻
[1]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新華網,2012,11月8日.
[2]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預警和重點產業人才供應2014年度報告[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5.
[3]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預警和重點產業人才供應2013年度報告[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4.
[4]準確結合,凝練特色,集中宣傳,引領示范[J].中文信息,2015. 213( 9) :208 ~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