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燁
摘 要: 由張傳德主編選文、王朝霖負責詞匯和注釋整理編輯的英語出版物《世界名牌趣聞》,收集了世界許多知名品牌創業經歷,為了讓更多的創業者和知名品牌愛好者了解世界知名品牌創立發展歷程,譯者選取了《世界名牌趣聞》第一章 “兩個壞家伙”如何創建了計算機公司(以下簡稱Apple(蘋果公司)發展始末)原文,運用功能對等理論進行翻譯實踐,本翻譯實踐報告包括四個部分,即引言、原文翻譯簡介分析、翻譯過程概況、總結等。
關鍵詞:《世界名牌趣聞》 功能對等理論 Apple(蘋果公司) 翻譯實踐報告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198-02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在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為了讓更多的創業者或對知名品牌的愛好者了解世界知名品牌創立發展歷程,翻譯的任務選擇了將原著作者張傳德、王朝霖所編的Apple(蘋果公司)發展始末英文進行漢語翻譯,向讀者講述這個世界知名品牌的孕育、誕生或興亡的歷史趣聞軼事,為廣大讀者揭開世界知名品牌的創新創業神秘面紗。
2.翻譯任務的必要性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強調“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為了讓更多創業者掌握創新創業技能,因此,需要把針對大學主修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學生的語言是概括性、專業性的原文翻譯成漢語,讓更多人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章的具體內容,更加靈活運用本章的內容,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二、原文翻譯介紹
Apple(蘋果公司)發展始末是《世界名牌趣聞》中的第一章,我們十分感謝史蒂夫為我們創造了蘋果電腦,在此之前,我們所一直使用的是又蠢又不方便攜帶的大腦袋電腦,以及一臺長方體的機箱,無論是放在家里還是辦公室,都十分的占地方,又不能節省空間。
蘋果有今天的成績都是有目共睹,其實蘋果最初創立時的目的卻很簡單。沃茲回憶說:“我們(沃茲與喬布斯)很年輕的時候創辦了蘋果,當時想的很簡單,就是想創造非常好的產品。”然后他話鋒一轉:“蘋果現在很成功,但蘋果的成功不是我們當時的目的。” 創立蘋果的初衷是什么?喬布斯說是“人”,是那些“想創造非常好的產品”的“人”。“想創造非常好的產品”是蘋果這家偉大公司的“初心”。在硅谷到處都流傳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故事是關于兩個極具天賦的年輕人,在一個名副其實的車庫中制造出了第一臺個人電腦。盡管個別的地方被蘋果公司的公關美化和夸大了些,但故事的大部分都是真實的。
在蘋果公司創立的四年之前,史蒂夫·沃茲尼亞克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名住校的大學生,由于他母親的一時大意,險些將他推上犯罪的道路。了解到他對深奧的電子學的熱忱,母親寄給他一篇發表在1971年10月刊上的名為《小藍盒的秘密》的文章。文章所講述的內容激起了沃茲尼亞克極大興趣, 他找到多年的老朋友——史蒂芬·喬布斯,并且對電子學的共同熱愛牽絆著他們的友情。于是兩個史蒂夫決定開始制造所謂的藍盒子。
正是蘋果的初心推動蘋果不斷前行,研發出一系列創新的產品與應用。喬布斯一一列舉:把色彩帶入了個人電腦領域,把圖像處理技術帶入了個人電腦領域。他說:這并不是工程能力上的差別,蘋果在工程能力領域與IBM等公司相比并沒有優勢,而是“想創造非常好的產品”這一初心讓蘋果不斷挑戰自我,產生了很多很閃光的靈感,最終完成一個個創新,收獲一個個成功。
今天的蘋果遠比當年創立時所在的蘋果更為成功,但沃茲不喜歡現在的蘋果:這是一家追求成功遠甚于追求產品創新的公司。
蘋果公司始終是一家商業公司,沒辦法擺脫商業的影響。無法想象,如果蘋果沒有今天在商業上的成功,也不會產生今天這樣大的影響力。實際上,初心是一個公司初創的夢想,熱血澎湃的創業者不計一切地去實現它。那時候大家了無牽掛,輸得起。一旦公司做大了,成功了之后,內部山頭形成,外部競爭越來越殘酷,公司與創業者都變得心有掛礙。這時候,公司與創始人便開始為現實所拘役,忘記夢想,遠離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失去初心的蘋果會如何發展?也許會在商業上越來越成功,也許會有讓人驚艷的產品。總之,今天的蘋果仍有無限可能。但這樣的蘋果仍然不是喬布斯懷念的那個蘋果,那個工程師文化主導的、顛覆世界的蘋果。
三、翻譯過程
1.理論基礎
在翻譯的過程中運用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對翻譯非常有益,奈達在這一理論中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的信息。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動態對等”中的對等包括詞匯、句法、篇章、文體等四個方面。而在這四個方面中,奈達認為“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2.實際運用
在翻譯原文時主要運用的是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要體現翻譯原文更接近作者的初衷,需要譯者加大練習量積累翻譯經驗,從而把原始文本翻譯成目標語言。仔細分析作者原文,不難發現,主題和各個方面有很多不同。因此,譯者必須做大量翻譯前的準備工作,進而通過學習研究引用作者原文中涉及到的材料和信息,使譯文盡量保留了原文的初始結構,尊重原著。
四、結論
1.主要研究結果
這本書是由中國的大學教師選材編輯,向讀者展示了原汁原味Apple(蘋果公司)的發展始末。但是,在書中不可避免的受母語和邏輯思維的影響。因此,將原文進行翻譯更有助于人們理解。
2.局限
本文的局限性,一是翻譯和任務本身;本文受譯者的個人觀點和翻譯習慣影響,具有一定的自身局限性。二是時間和一些主客觀因素。受個人能力水平等因素影響,在翻譯文本中使用功能對等理論的基礎上,譯者更喜歡交際翻譯、語義翻譯,而這可能導致版本的目標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受時間因素影響,原文發表于2002年,文中的內容早已變化。隨著時代發展,一些相關信息要適當的修改。
3.建議
一是為適應創業者們想多學習國內外創新創業成功人士的經驗和企業經營的需求。對這類型的版本仍需要在未來有更好的翻譯文本。二是為了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原文,在翻譯過程中應注意每一章的結束部分中添加的一些作者簡短的筆記真實與精確具體性,避免在某種程度上誤導翻譯;筆記是重要的參考內容,但是他們可能會影響你對原始文本的理解,甚至限制你的思維方式。三是翻譯之后應讓別人來幫忙檢查和修改你的版本,找出一些不合適的措辭,使之譯文更加精準,為未來學習和研究起到了良好的鋪墊。
參考文獻
[1]張傳德,王朝霖. 世界名牌趣聞[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2]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